《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一、起草依据
2024年12月27日,邢市长在新华社《人人享有“病有所医”如何实现?——江苏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实践观察及建议》上批示,“要拿出一个全市推进医改的方案,整体有序推进,形成自身特色”。市卫健委认真落实批示要求,深入学习邢市长在卫生健康工作调研座谈会、全市医疗卫生工作专题会议、全市医保基金运行管理汇报会、全市医改方案起草汇报会上的历次讲话精神,以及对家庭医生、县域医共体、无陪护病房等工作的系列指示批示,借鉴吸收南京医科大学兰青书记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题讲座工作建议,酝酿《实施方案》起草思路。
二、起草过程
市卫健委第一时间组织起草小组,研究吃透上级医改政策,形成《实施方案》(初稿)。3月24日,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听取工作汇报,明确工作要求。期间,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听取情况汇报、一线调研,从制度框架到实施细节进行研究指导,提出意见建议。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为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3月21日—5月23日期间,市政府和我委共召开了7个座谈会,多次征求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相关部门和省级部门意见建议,形成方案送审稿。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为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保障三个部分。
总体要求。明确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明确到2027年的工作目标。
重点任务方面。分别是建设医疗服务高地(包括提升市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效益3条措施)、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条措施)、建立“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包括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强慢(专)病全周期管理、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强化数智化健康赋能6条措施)、建设科学有序分级诊疗制度(包括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规范双向转诊服务3条措施)、健全“三医”协同发展机制(包括优化医保支付政策、落实政府投入保障政策、深化人事薪酬机制改革、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手段5条措施)。
保障措施方面。强化组织领导、监测评价、宣传引导等方面工作保障,推进实施方案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四、主要特点
一是外地经验与我市实际相结合。充分借鉴安徽濉溪、盐城东台等医改成效明显地区,在医共(联)体医保支付、信息化赋能、慢病管理等方面的做法,集百家所长、融百家所思,借鉴吸收到《实施方案》中,把外地好用管用经验用起来。同时,将外地医改面临的医共(联)体多个法人人财物难以统一管理、人员不能合理流动、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县域服务能力不强外转患者较多等“堵点” 作为主攻方向,结合实际,形成“市县联动、以县带乡、乡村一体” ,具有连云港特点的“全市一盘棋”医改运行模式。
二是传承延续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对医共(联)体、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改善服务等重点工作,紧盯既有措施持之以恒不松紧、一以贯之抓到底。同时,在体制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推进工作提质升级。比如,创新县域医共体“一个法人、一本账、一个运营中心”的“三个一”运行机制,保障医联体建成“一家人”;创新家庭医生医保基金“小包干”,引导家庭医生成为居民的健康顾问;创新医保以医联体为单位整体打包支付机制,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创新优化医保支付政策,争取省医保局支持将县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参照二级医院执行;创新与强基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双提升”工作和医共(联)体建设;创新开展双向转诊、市外会诊等信息平台建设,丰富人工智能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场景,为医改赋能增效;创新市县联动服务机制,明确逐级转诊规则,健全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创新实施三种形式的乡村管理模式,等等。
三是提升能力与改善服务相结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能力提升作为重中之重,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综合施策,加强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降低异地就医比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便看病。同时,着眼群众所需,全面优化服务模式,扩大服务供给,创新实施门诊4C、住院4N计划,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医疗资源布局均衡化。
四是整体系统与量化管理相结合。将卫生健康工作放置在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全局思考,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谋划,从服务对象的整体性、服务要素的系统性和服务内容的连续性出发,既注重医疗领域的改革,也统筹推进医保、医药的协同;既发挥公立医院主力军作用,也织密织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既完善 “编制、价格、薪酬、监管、投入”等公立医疗机构外部支持政策,也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行为,提升运行绩效;既加强疾病的治疗,也激发家庭医生的主动性,推进关口前移,更强化医养结合、上门服务,主动应变老龄化社会,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等等。同时,坚持目标牵引,对重点任务、政策措施进行指标、数据量化管理,为建立清单化、节点化落实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