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解读> 文 字

《连云港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 时间:2022-01-03 16:27:13
  • 来源:市教育局
  • 阅读次数:
  • 字体:[ ]

2021年12月 31日,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核通过《连云港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教育规划》),并于当日下发《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十四五”科技创新等专项规划的通知》(连政办发[2021]58号),其中《教育规划》列在第二位。《教育规划》是连云港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讲话精神与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国家教育政策文件精神的重要落地措施,与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步调一致,既体现整体教育内核与趋势,突出连云港教育发展特色,具有前瞻实践价值。

一、《教育规划》制定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奋力推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关键五年。新征程、新目标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标准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力求展现新时代连云港教育工作的新担当新作为。

从全国教育形势看,学生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教育评价体系等都有新转变。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的目标。从全省教育情况看,教育的内容、形式、重点都将发生较大变化。我省教育现代化2035建设正式启动,高考改革、劳动教育等措施真正落地。

从我市教育发展进程看,落实教育“四个一流”发展要求从基础建设期转向质量提升期。“十三五”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全市教育发展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供给不能完全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要,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缺口现象较为严重。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尚没有县区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的创建标准。队伍建设水平还需提高,教师编制不足,乡村教师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层次不够高,地方本科院校建设仍然没有实现突破,中职学校发展力度和影响还不大,不足以支撑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需要。

二、《教育规划》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省市对于教育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编制了《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连政办发〔2020〕59号)将“十四五”教育规划列入市“重点专项规划”,主要谋划设计连云港市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

“十四五”是连云港教育全面落实市委“四个一流”目标要求,办好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满意教育,全力迈向全省一流行列的跨越发展关键期。综合考虑我市教育发展实际,“十四五”的总体考虑是:面对城市战略新方向、经济发展新要求、群众教育新期盼、教育强市新目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弘扬新时代连云港精神,全面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专业化校长队伍和“四有好教师”团队。完善教育领域可持续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加大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深化课堂和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城乡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入产业发展,提升大中专院校办学层次和内涵。丰富教育服务内容,让群众感受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港城教育。

三、《教育规划》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等领导的指示要求,依据《教育现代化2035》《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和《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文件,市教育局早启动、深调研、组专班,在2019年8月启动前期调研分析工作。9月起,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多次组织全市各大部委办局等相关单位学习与研讨,如《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与十四五规划前瞻》《“十四五”规划编制基本思路调研论证会》等等。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国家教育政策文件精神,对照市委“四个一流”发展要求,于2020年3月底完成了《教育规划》(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多次组织研讨座谈、专家论证,先后8次征求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和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在连大中专院校意见。严格按照征求意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规划衔接、风险评估、公平公正审核、合法性审查等重大行政决策相关程序,反复修改完善,经教育工委会议研究和市发改委审核报请市政府领导审阅并修改,最终形成约2万字的《教育规划》(审议稿),并于2021年12月31日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核通过。

四、《教育规划》工作目标

到2025年,迈入或接近全省教育第一方阵。港城教育现代化初具特色,“四个一流”教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发展生态全面优化,依法治教、规范办学、协同育人成为常态,学生获得感、教师荣誉感、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逐步提高,区域教育影响力与辐射力不断增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五、《教育规划》主要任务

《教育规划》全文共5章20项58条,主要从序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实施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表述,结合连云港市教育实际情况,着力以下10项重点工作任务。

1.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探索五育融合育人的载体,推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强化劳动教育。建立健全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与机制,加强青少年“四史”教育,加强“家校社”共育共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推进基础教育集群优质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普惠园和优质园覆盖率均达90%以上。持续深化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组团式托管、信息化结对、教育共同体等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质量差异,所有县区通过国家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95%以上普通高中达省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标准。高中教育质量与优生数量迈入或接近全省一流水平。

3.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跨越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推动职业学校联合高等学校、骨干企业共建产教融合联盟,对接我市“三新一高”等优势产业,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大力实施职业学校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招生评价方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疏通职业教育发展通道。

4.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推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建设,指导高校对接地方产业,优化学科专业,逐步形成特色分明、结构优化、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助推高层次人才引进,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校科研创新基地与平台、大学科技园建设,支持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

5.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大力推进“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强化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高层次教育人才梯队建设,深化市教师发展学院、县区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发展基地校三位一体建设,提升教师培训品质;依托教育大数据平台,建构教师培训需求清单,实现教师自主选择培训。

6.创新智慧教育升级发展。持续推进市教育大数据平台、省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和应用,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逐步实现数据信息自动化分析、资源精准化供给。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促进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精准化教学与定制式学习。

7.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健全社会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8.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树立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观,持续擦亮“丝路东方留学连云港”品牌,加快与发达国家、城市的教育双边交流合作,逐步提高连云港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9. 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纵深发展。全面深化教育评价、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招生方式等综合改革,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激发学校办学和教育发展活力。

10.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切实提高政府管理 和保障水平,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动各级各类主体切实履行教育职责,保障教育有序健康发展。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校长负责制,提升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办学的能力。建立社会广泛参与教育治理机制,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治教的局面,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

六、《教育规划》创新举措

为切实推进重点任务创新落实,坚持从政治上做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确保《教育规划》相关内容有效落地,提出了十大“创新举措”。即“新时代五育融合育人工程、基础教育资源保障工程、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工程、港城“四有”教师团队建设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港城高等教育发展工程、教育评价改革实施工程、教育治理多元共治工程和优化教育服务工程”等10项创新专栏项目。

七、《教育规划》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完善落实党的领导全方位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强化县级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统一领导和指导《教育规划》实施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闭环管理,重实干、求实效,促进落实活动方式创新,不断提高基层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完善教育投入保障体制。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财力协调、标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健全“城乡统一、重在农村、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教育投入年度公告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强化规划实施评估。深入推进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教育督导运行机制,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基本建立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连云港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一级督一级的联动督政体系,加强对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查考核。完善市、县(区)分工合作督学机制,逐步建立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将教育规划推进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跟踪监测进展,压实工作责任。探索整合教育监管力量,建立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审批、处罚、执法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程序规范、问责有力的督导结果运用机制,保障《教育规划》顺利有效实施并取得成效。

4.完善落实规划推进机制。完善多部门协调推进机制。认真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共同研究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妥善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部门与地方之间的协同,认真落实好教育规划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明确各项工作进度、时间节点,确保目标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健全容错机制,鼓励各地各校积极探索,大胆实施,创造性开展工作。全面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引领教育改革实践,总结推广基层创新经验。建立动态监测与预警反馈制度,组织开展教育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研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制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运用网络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

关联阅读: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十四五” 科技创新规划等专项规划的通知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