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夜校”精准匹配青年成长需求
傍晚时分,市少年宫内灯火通明。电钢琴流淌出悠扬旋律,乒乓球台传来清脆击打声,爵士舞步踏出跃动节奏……不同于白天的童声喧哗,入夜后,这里成为都市青年的“充电站”。自2024年11月推出以来,由海州团区委联合海州区委人才办、区委组织部共同打造的“海青夜校”已累计开设课程120余节,服务青年超过2700人次,成为港城夜间一道兼具活力与温度的文化风景线。
瞄准当代青年“白天忙工作、晚上求成长”的现实需求,“海青夜校”构建起“菜单式”课程体系,围绕政策形势、艺术体育、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四大方向,推出多元教学内容,实现文化传承与职场赋能的双重覆盖。
“原来只知茶味香,如今才懂茶文化深。”在茶文化课堂上,金融从业者陈轩感慨。像这样融合技艺传授与文化解读的传统课程,已成为夜校的重要特色。从《茶经》精讲到香道历史,从花艺流派赏析到书画鉴赏入门,青年们在学习中不断深化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理解。
此外,“海青夜校”格外注重互动体验。在非遗实践教室,“00后”学员李月元正细心制作传统花灯。“平时工作节奏快,在这里能静心动手体验,既放松又学艺,感觉特别充实。”她说。目前,“海青夜校”已联合朐山书院等文化场馆,开发出扎染、篆刻、剪纸、陶艺等十余类非遗体验课程,让古老技艺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生。
与此同时,“海青夜校”紧密对接职场需求。在市工人文化宫的公务摄影课上,青年们围坐一堂,认真聆听摄影家协会老师讲解会议摄影要点。“培训来得太及时了!这些技巧下周开会就能用上。”刚参加完培训的机关工作人员相杨说。除此之外,职场写作、无人机操控、职业妆容等实用课程也广受欢迎。
针对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海青夜校”特别推出权益保障、消防科普、急救技能等定制课程。“学会急救技术,既能助人又能护己,很实用。”外卖员小陈在参加培训后这样评价。精准的课程设计让不同行业的青年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为持续优化课程内容,“海青夜校”建立了青年意见反馈机制。基于学员提出的“短期体验不过瘾”“希望系统学习”等建议,今年秋季学期起,“海青夜校”推出了为期4个月的系列长效课程,涵盖球类、乐器、书画等多个门类。程序员孙航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夜校认识了球友,现在周末经常约战,既练技能又扩圈子。”
“海青夜校”的受欢迎,离不开其创新运作模式。通过“团区委统管、少年宫主抓、第三方社会资源补充”的三级管理模式,有效整合行业专家、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等优质师资;依托“1+4+N”阵地网络(1个主阵地+4个方向+N个拓展空间),联动文体场馆、社区活动中心及“海青小店”等场地资源,在控制运营成本的同时,实现了青年学习与消费互促的良性循环。
“我们将努力把‘海青夜校’打造成为海州青年的‘成长标配’,为服务青年发展、提升城市活力注入更多青春能量。”海州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扩大课程覆盖面,探索建立学分累积与学习成果展示机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能相互赋能,助力青年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融入的协同发展。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