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领跑乡村文明新赛道
暑假里,若问起孩子“最喜欢的去处是哪里”,东海县驼峰乡董马村的孩子们一定会说是“农家书屋”。在这里,孩子们认真看书,偶尔和小伙伴交流。“一边读故事、一边练习拼音,既增长识字量,还免得在家玩手机。”对家长们来说,这是孩子假期中最实惠的补习充电。
怎么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驼峰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让文明实践活动在教育帮助服务群众中“长流水、不断线”。
“阵地”提升文化内涵。近年来,驼峰乡坚持乡村两级联动,通过整合资源,不断建强文明实践阵地,认真统筹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百姓大舞台等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不断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范围。
董马村农家书屋不仅有藏书万本,还推广APP掌上阅读方式,村民在家用手机就能看电子书,为村民提供电子图书3万册、有声读物2万册,内容涵盖党政法规、农业生产、农林牧渔、科普知识、寻医问药、百姓生活、文化文艺等各类资源,颇受村民青睐。
科技改变生活,文化滋润心灵。“没事打开手机学学果树管理技术,方便得很。”葡萄种植户李大勇爱看农技书,也乐意将所学知识与朋友们交流分享,“今年葡萄产量可以,品质也提升了,可以说没白学。”
“四会”助力管好大小事。近年来,驼峰乡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主动向群众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协助村“两委”管好群众身边的大小事,理事会成员积极上门宣讲政策、上门征集意见、上门沟通协调、上门解决难题、上门收集意见建议,变成了群众的传声筒、连心桥。各村规民约越来越规范、攀比奢靡现象逐步减少、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村民参与民主议事、共建和美乡村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该乡前蔷薇村曾经杂乱无章的边边角角都变得规整有序。统一包装的外墙、精致的小花园菜地、古朴的木质凉亭让人眼前一亮,既保留了乡韵,又提升了村庄颜值。
“订单”服务润文明乡风。在驼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正在平台上查看志愿服务情况。“除了常规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还对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该乡每月志愿服务订单量达20余条,其中上门服务主要对象是老幼弱残等特殊群体。
数据多跑路,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为满足本地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积极组织全乡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党员干部穿上红马甲深入田间地头,定期为群众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深受群众好评,活跃与热情的志愿红闪耀在乡村生产一线。
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着力构建和谐乡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驼峰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播乡村新文明,一朵朵盛开的文明之花点缀在美丽乡村建设各个角落,绘就,一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