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样到查询结果 揭秘核酸检测全过程
“居民朋友们,明天早上6:00~11:00核酸采样,请大家按时参加……”这几天,大家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通知。上午采样,采样结束后样本送达实验室,经历5大步骤后得出检测结果,笔者为您揭秘核酸检测全过程。
■ 采样
2个小时装满一个检测箱
昨日早上7点,在御景龙湾小区,居民正在排队核酸采样。
“我们采用的一般是10人混检。当采集了10份样本后,登记系统会给出提示,这时工作人员需要扫描新的试管码,然后再给居民扫码登记,依次循环。”新东街道新城社区党委书记林菲说。
尽管是早上,但天气仍然很热,不一会,身穿防护服的采样工作人员就浑身是汗。当一根检测试管装满10个样本后,工作人员会将试管放入医疗检测箱中保存,一般2个小时,就能装满一个检测箱。“每分钟采集多少样本都是有规定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太慢就会影响送检速度。”
近期核酸检测采样棉签含有荧光剂等的传言引发广泛关注,也有人反映做核酸后恶心的感觉比较强烈。国家卫健委表示,采样拭子材质是聚酯或者尼龙纤维,采样时是刷口腔里的咽后壁取细胞。在采样的过程中,有的人受到刺激,有异物感,就会产生痒感或者呕吐的感觉,但对个体没有伤害。
■ 转运
送达检测机构
医疗检测箱装满后就会立即封箱。工作人员会将开箱码贴在装满样本的医疗检测箱上。“扫描开箱码即可显示这些样本归属于哪些人。”林菲介绍道。
封箱后,工作人员会对该医疗检测箱进行消毒,随后将其放置在采样点的医疗检测箱暂存点,转运员会使用专车将检测箱送至检测机构。整个过程是零接触的,转运员即拿即走。
昨日下午,市核酸检测基地,从各采样点驶来的运输车辆不断进入。
“每天集中转运至这里的样本最多达5.9万管,也就是说,按10∶1混检的方式,每天有近59万市民的咽拭子样本在这里进行核酸检测。样本运送过来后,要接收登记,核对好样本管的数目、单位以及完整度等,签字确认。”市一院检验科副主任、市核酸检测基地负责人田小平说。
■ 检测
5大步骤出结果
戴上N95口罩、帽子、穿上防护服,戴防护面屏,再套上鞋套和两层医用乳胶手套……进入实验室之前,检测人员必须全副武装。从登记、核酸提取、PCR检测、结果分析到最后出具检测报告,前后总共经历5个大步骤,其间还包含着实验物资准备、个人防护装备、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小步骤。
核酸样本管进入样本处理区后,工作人员会进行拆包装、编号、排管、扫描条码录入信息系统。然后,转移到二区,进入加样环节。
据市一院检验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赵绍林介绍,加样环节是整个实验流程中最危险也是最繁重的一步,因为检测人员几乎与新冠病毒“零距离”接触作战,同时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手工操作。
接着是核酸提取、点样环节。提取好的核酸样本转移加注到反应板上。每管样本,对应反应板上的一个孔位。92个孔位是采集的样本,剩余的4个孔位是按照技术标准加上的参照样本和质控样本。
下一步是扩增。就是使用PCR技术,将原有样本中可能存在的核酸进行指数级放大。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扩增,工作人员观察荧光反应曲线,判读结果。
“从加样到判读结果,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在整个过程中,有一张非常重要的‘身份证’——流程图跟随样本进入每个环节,包括样本编号、检测人员信息、使用试剂批号、仪器编号及判读人等信息,确保每一个结果都能溯源到原始样本管,”赵绍林说,“为了提高检测速度,检验人员穿戴着厚重的防护用品每次都要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没有办法喝水,也不能上厕所。”
通过这一系列步骤,样本的检测结果就能陆续出炉。工作人员将检测信息上传至相关智能平台,这样,市民就可通过手机进行查询了。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