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份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研判情况

  • 时间:2025-09-01 17:36:42
  • 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 阅读次数:
  • 字体:[ ]

一、安全生产风险研判

(一)危化品安全

风险分析:1.夏季高温,易导致生产设施设备运行异常,作业人员身心疲惫、精力不集中,诱发生产安全事故。2.强降雨天气增多,受热易分解和忌水危化品易发生事故。3.化工企业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数量多,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易发生事故。

防范措施:1.督促企业加强物料储运、设备工艺和从业人员状态安全管理,制定针对性的预案,组织开展专项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2.督促企业密切关注天气信息,严格危化品储存安全管理,做好储存场所降温、通风、防潮等措施,对遇湿反应、剧毒化学品仓库开展全面检查,严防忌水危化品遇湿后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事故。3.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和恶劣天气作业有关规定,履行特殊作业审批手续,作业前做好安全交底,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分析,落实风险管控措施,配备专人现场监护,严禁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二)工矿商贸安全

风险分析:1.新员工上岗旺季,如果落实新员工三级教育培训不到位、新员工对岗位风险认识不足,容易造成人身伤害。2.秋季易产生静电,粉尘涉爆企业设备设施检查易存在维护不到位等现象,引发火灾或爆炸等事故。3.工贸企业中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等环节失查漏管,或未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管理,易引发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风险。

防范措施:1.持续开展“厂中厂”专项治理,坚持“逢查必考”,重点抽查新入职员工岗位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督促企业加强新入职员工培训。2.加强设施设备接地线路的检测和监控工作,加强对电气设备、防静电装置、探测报警装置等的检查,做好静电防护等安全措施的落实,避免产生静电或加速静电的释放,定期清理除尘系统内部积尘,防止因静电而引发事故。3.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规定,严格管理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储存等环节,建立、健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依法依规设置相应危险化学品检测报警等安全设施、设备,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三)油气输送管道安全

风险分析:1.昼夜温差明显,易造成油气管道材质热胀冷缩效应加剧,防腐层剥离风险升高。2.沿海区域存在突发短时强降水概率,可能引发地质灾害链式反应,导致管道裸露、悬空甚至断裂等次生事故。此外,抢修作业强度增大可能衍生安全管理漏洞,需重点关注风险叠加效应。

防范措施:1.健全风险防控协同机制,严格落实施工保护措施,强化重点工程监管,建立政企联动响应机制。2.压紧压实四方责任链条,深化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应急演练与技能培训。3.加快管道智能感知体系建设,加密高后果区等重点管段视频监控密度,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隐患预警、抢修调度、资源调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针对新建管线,严格执行人口密集区视频监控全覆盖标准。4.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严查违规施工、占压管线等违法行为。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将管线保护纳入基层网格员巡查清单。完善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四)电力安全

风险分析:9月天气炎热,高温易导致电气设备出现过热现象,增加电气设备绝缘击穿、短路概率,户外施工作业时容易出现火灾、触电事故。

防范措施:1.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安全生产检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隐患,对照整改标准,明确整改期限,确保问题隐患整改闭环。2.督促有关企业加强主网设备运维,强化重要输电通道、枢纽变电站、重载设备运维保障,扎实开展日常巡视、带电检测和除隐消缺工作,确保设备运行安全。3.指导重点企业建立健全极端天气快速反应、运行有序的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机制,常态化组织突发事件实战演练,深化全员岗位练兵,全面提升应急抢险救援综合能力。

(五)校园安全

风险分析:1.9月高温天气有所持续,学生私自前往危险水域消暑、游泳、戏水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部分校园周边及社区附近水域防护设施老化,随着开学返校,家长及社区村镇防溺水责任人意识渐显淡薄、监管渐显松懈,学生溺水风险仍然存在。2.9月开学,中小学生由家长接送、步行、骑行上下学,时间上正值上下班、上下学高峰,地点上聚集于学校周围,交通安全风险也随之上升。

防范措施:1.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与家校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到人、全员参与、职责明确的工作局面。持续做好向每位学生和家长预防溺水提醒警示,增强家长安全防范意识,压实家长监护职责。加强巡查检查工作,落实危险水域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工作职责。2.开学前加强途中交通安全提醒,增强师生交通出行安全意识。开展校车安全自查自纠工作,依法打击“黑校车”和非法接送学生车辆。教育、公安部门联合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巡逻防控,完善“护学岗”工作机制,加强上放学时段校门口交通管理,严防学生集中报到和开学首日校门口出现交通拥堵、人员大量聚集等情况,确保校园内外安全稳定。

(六)船舶修造安全

风险分析:1.电焊焊接船体作业时,喷溅的电火花遇到可燃物容易发生燃烧造成火灾,氧气瓶与可燃气瓶距离不符合安全规范,一旦发生泄漏,火灾风险加大。2.气瓶管道连接容易出现不可靠或管道破损情况,周边有热源或明火,容易发生火灾或闪爆。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明火作业审批程序,落实全过程现场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将舱壁、罐舱内部及主甲板产生火花、火星的作业纳入一级明火作业管理,强化监护、旁站等制度落实,严禁聚氨酯保温材料邻近区域的动火作业。加强应急管控,提前做好极端天气应急准备。加强重点区域防火巡查及消防管理,督促电焊作业班组深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人员对临时用电作业、电焊作业的业务教育培训,规范电焊船体作业管理。2.督促企业对气管、压力表等易耗品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更换破损、老化物品,确保安全附件处于完好投用状态。严格入场气瓶管理,入场气瓶必须粘贴检验合格标志,严禁外观磨损严重、无二维码等问题气瓶进场。气瓶使用过程中要保持安全距离,做好气瓶防晒,杜绝不同气瓶气管颜色混用。规范气瓶管理,存放量不得超过当班使用量,当天气瓶用完后及时运走。

(七)道路交通安全

风险分析:1.旅游出行、公路客货运输增加,能源保供等物流运输繁忙,驾驶员分心驾驶、超速行驶、随意变道等违法易发多发;夜间出行的特点仍较为明显,酒醉驾、超员等严重违法仍多发易发。2.夏季是涉路施工旺季,路面施工、设施维护、绿植养护等涉路施工项目点多面广,存在交通组织不完善、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涉路施工交通安全风险持续上升。3.当前农业生产活动繁忙,也是项目建设施工高峰期,用工需求多,拼车包车集中出行频繁,超员、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多发,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未成年人和学生无证驾驶、“飙车炸街”、驾驶电动自行车违规载人等违法行为多发。

防范措施:1.要进一步加强分析研判,深入分析近几年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规律特点,把防范做在打击前、把打击做在风险成势前。2.要紧盯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违法,进一步加强执法管控,深入开展“一盔一带”整治和“飙车炸街”打击整治。3.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联合多部门加大对客货运输企业检查力度,推进平交路口、急弯陡坡以及汛期易积水、易塌方等路段隐患排查治理,强化施工路段交通安全管理,改善旅游线路集中及景区、校园周边道路等通行环境。4.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提示,集中曝光一批具有夏季出行特点的典型案例,针对务农务工及客货运输车辆驾驶员等群体实施精准化、分类化重点宣传提示,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八)建筑施工安全

风险分析:1.9月施工黄金时期,容易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2.正值建筑施工高峰期,施工现场作业节奏加快、人员流动加大,易出现思想懈怠而放松管理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1.各在建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参建单位全面组织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建筑工地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的自查和排查,重点检查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执行情况以及施工现场防火、防电等安全防范工作落实情况,对查出的隐患立即整改,重大安全隐患必须落实专人跟踪。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消除节日前后从业人员麻痹意识和侥幸心理,严防“三违”现象的发生。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对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不力的,依法依规从严处理。2.强化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扎实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点防控基坑、模板工程、脚手架、暗挖工程、起重机械及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等施工作业环节。节日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完善应急预案。研判施工现场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停止危险作业,防止基坑垮塌、地基塌陷、边坡崩塌等事故发生。对于因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不能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要坚决停工、撤人,对于临近学校、医院、小区周边和临街的建筑工地,要认真排查工地临时围墙、临时建筑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九)城镇燃气与城市地下管网安全

风险分析:1.高温下管道燃气设施设备的运行温度过高带来运行风险,同时管线运行中还面临着安全间距不足、燃气管网占压或者第三方破坏等安全风险。2.城镇燃气用户端因空调使用导致门窗紧闭,燃气泄漏后集聚爆炸的风险增加,使用不合格“灶管阀”、操作不当等原因引发的事故较多。3.瓶装气“小散乱”、非法经营燃气“黑窝点”、非法充装销售“黑气瓶”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瓶装液化气储配站存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运行安全风险。

防范措施:1.督促燃气企业依法依规按照排查评估结果推进燃气老旧管道改造工作,加强燃气管网等设施巡查巡检,做好储罐等燃气设施防高温及消防工作,落实燃气管道第三方破坏防控工作。加强燃气管道信息化管理,开展城市燃气管道数据汇聚治理,因地制宜安装、使用物联感知设备,加强动态监测和预警处置。2.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应急管理,加强使用安全、合格燃气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事故上报程序和要求,根据应急预案要求组织抢险和处置。加大对餐饮经营场所隐患排查力度,加强对“瓶灶管阀”等燃气具生产销售单位的监管。督促燃气供气企业履行对燃气用户的入户安检、燃气使用安全技术指导和宣传教育责任,定期对燃气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3.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黑气”等违法行为。做好瓶装气市场规范管理,构建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发展、标准化服务的瓶装液化气市场格局,同时防范极端高温天气带来瓶装气安全风险。

(十)综合交通运输安全

风险分析:1.极端天气多发,“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管主防系统、简易烟感报警器等安全设施在潮湿状态下容易失灵,道路客货运输安全风险增加;高温导致作业人员反应能力降低,易出现不安全驾驶行为;长途客车、学生接送车辆将迎来运输高峰期,客车超员风险突出,导致群死群伤事故风险上升。2.航道受潮汐及淤积影响,航道通航水位较浅,航槽容易发生位移,特别是夏季潮水变化较大,易导致船舶搁浅,重载船舶吃水受到限制,航道运力受到影响。3.港口码头储罐发生泄漏、起火、爆炸等风险增大,作业人员作业期间不安全行为风险因素增加,可能出现装卸失误、货物坍塌等操作问题。4.汛期依然没有结束,可能出现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公路桥梁基础设施将承担更大压力,可能出现路面湿滑积水、树木和交通标志倒伏、桥上横风、路基水毁坍塌、交安设施损坏等情况。

防范措施:1.做好恶劣天气安全警示告知,督促道路运输经营者合理制定运输计划,强化驾驶员行前安全测评和警示教育,落实极端天气安全风险防范措施。2.动态发布气象水文、异常预警、排水冲淤等安全管理信息,积极组织人员提阀冲淤,减缓下游引航道淤积进程。3.督促单位合理调整作业人员工作时间,常态化开展港口码头执法巡查和专项检查,提前告知企业做好恶劣天气防范准备。4.加大公路巡查和养护力度,加强24小时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充实应急力量,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十一)农业安全

风险分析:“三夏”农忙工作结束,大量农业机械停用闲置,高温天气机手常常疏于维修保养,9月份进入“三秋”农忙时节,农业机械发生意外事故风险较高。

防范措施:及时组织农机维修技术人员成立服务队,协助引导机手对机具及时做好维护保养,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到即将到来的“三秋”生产。

(十二)渔业安全

风险分析:9月海洋伏季休渔期结束,渔船全面出海作业,安全风险增大,同时需防范恶劣天气对海上渔船带来的安全风险。

防范措施:1.严格落实“定人联船”制度,保持与在海渔船的联系,准确掌握渔船进出港、作业海域、北斗开机、船上船员等情况。2.强化海上执法检查,严查擅自改变作业类型和超员等违法违规行为,指导船东、船长开展安全生产隐患自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3.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对极端气象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引导渔船及时进港避险。

(十三)特种设备安全

风险分析:1.学校陆续开学,电梯、承压锅炉等保障学校师生的特种设备将进入频繁使用工作状态,如维保、检验不到位,可能发生安全事故。2.高温、高湿、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时有发生,对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会产生不确定性的危险诱因,极易引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1.加强涉学校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强化学校电梯、承压锅炉使用主体责任落实,督促学校对临检、达检到期特种设备及时报检送检,并协调检验机构集中、便利上门开展检验鉴定,确保涉及学校在用特种设备安全运行。2.及时提醒特种设备相关使用单位警惕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加大重点设备检查力度,加强监测并及时发布预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值守备勤,落实各项应急防范措施。

(十四)文化旅游安全

风险分析:1.东海水晶群星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存在舞台搭拆建、人员拥堵等安全风险。2.强降雨等天气依然存在,部分A级旅游景区内游船、摩托艇、快艇等水上游乐项目安全风险较大,易发生安全事故。3.旅行社旅游包车安全风险时刻存在,仍需加强防范和管理。

防范措施:1.严格落实演出活动审批审核和报备,做好审批前的风险评估和综合研判,督促演出举办单位制定完善各类安全应急预案,配备足量消防设施器材,畅通安全通道。督促演出单位加强对舞台搭建、拆除过程的安全管理,组织执法人员加强现场演出节目监督,确保演出活动安全。2.全面排查A级景区水上游乐设施安全隐患,督促景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配足安全管理人员和专职救生员,持续加大安全巡查力度,及时纠正问题隐患。督促涉水景区持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水上救援演练,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3.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形成监管合力,督促旅行社租用合法运营资质的旅游车辆,全面落实旅游包车“五不租”制度。压实旅行社、车企和驾驶员、导游员各自责任,时刻提醒游客途中全程系好安全带,控制车速。

(十五)消防安全

风险分析:1.高温高湿天气持续,化工企业、物流仓储场所、老旧电气设备等极易发生火灾风险。2.学校实验室、教室、宿舍等场所可能存在电气设备使用频繁、违规用火用电等情况,学生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3.受节日影响,商业场所的电气设备负荷增大,疏散通道可能被促销商品堵塞,影响人员疏散,此外,餐饮区域的厨房火灾风险也不容忽视。4.“九小场所”火灾风险仍然较高。

防范措施:1.持续加强对学校的消防安全监管,对学校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检查,联合开展“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教育活动。2.联合相关部门对商场、超市、化工、工贸等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指导,指导单位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3.充分发动基层力量,强化“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管控。4.针对秋季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大风等灾害天气,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补充救援器材物资,调整力量部署。

二、自然灾害风险研判

(一)森林火灾

风险分析:9月份雨量较少,气温较高,林草茂盛,火灾隐患较低,主要防范雷击火灾发生和林区施工可能导致的火灾隐患。

防范措施:及时督导相关单位,加大在林区施工重点人群与重点区域的安全施工与森林防火管控力度,落实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要求,消除火灾、雷击等安全隐患。

(二)海洋灾害

风险分析:9月份影响我市海域的热带气旋总数为1-2个,有0-1个严重影响我市海域,沿海可能出现1-2次台风风暴潮过程、1次温带风暴潮过程、2-3次2.5米以上的大浪过程,大浪天数为3-7天,赤潮可能发生0-1次,应加强对各类港口设施、海上作业平台、作业船舶及海边活动等的管理,做好海洋灾害调查。

防范措施:1.持续做好海洋预报工作,开展24小时海洋预报及预警报告工作,提前制作海洋预警报信息进行社会发布。2.加强市、县两级海洋灾害应急值守,出现海上灾害险情灾情和极端天气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3.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预报信息共享和应对处置联动,做好应对措施准备。

(三)地质灾害

风险分析:9月份易发、多发高风险区段为市区锦屏山、凤凰山、前云台山、后云台山、北固山及连岛一带和灌云县大伊山周边。其中,前、后云台山的滑坡、崩塌隐患是全市地质灾害关注重点,特别是连续降雨3天以上或日降雨量超过30mm,过程降雨量大于100mm的时段以及雨后120小时内,需密切关注。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汛期“三查”、应急值守、灾情速报等防灾制度。2.持续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健全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完善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3.密切关注极端天气时段,紧盯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及易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加密巡查排查频率。

(四)地震灾害

风险分析:连云港台体应变、地磁、灌云台水温水位、东海台水温水位及市地震数据处理中心电磁波数据未见短临异常,9月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小。

(五)水旱灾害

风险分析:全市河库水位较低,石梁河水库水位低于旱限水位,河库调蓄空间较大,9月份有可能受台风影响产生短时强降雨,同时降雨减少有可能发生秋旱。

防范措施:1.全力蓄水保水,加强与省水利厅和上游流域机构沟通对接,全力加大向我市供水流量,同时调度河库涵闸拦蓄雨洪资源,全力蓄水保水。2.强化会商沟通,掌握雨情、水情、墒情等发展趋势,及时做好预警发布,加强水利工程调度,优化水资源利用,及时调整防御措施,处理好防汛和抗旱关系,统筹做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3.强化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及领导带班制度。关注台风形成和发展趋势,按照预案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前置应急抢险物资队伍,及时组织开展巡堤查险。

(六)气象灾害

风险分析:9月降水量80~100毫米,平均气温23.5~24.5℃,主要致灾天气有干旱、雷暴大风、龙卷、暴雨和台风。

防范措施:1.需防范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对农业、城市交通等的不利影响。2.需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预警,做好应对冰雹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工作。3.需防范台风带来的风雨及沿海北上台风对海上作业的不利影响。

三、9月份案例警示

(一)2023年9月7日,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亿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气化车间发生高压气体泄漏事故,造成10人死亡、3人受伤。事故起因:事故管道远传压力变送器位置违规变更,主管道与放空火炬管线连通处以及就地压力表和远传压力变送器引压短节管严重堵塞,就地压力表和远传压力变送器显示失真,作业人员误判,在主管道内介质压力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拆卸阀盖操作,导致管道内高压粗合成气瞬间泄漏喷出,现场作业人员大量聚集,导致伤亡后果扩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主要教训:生产经营单位压力管道日常维护保养严重缺失,未有效进行风险辨识,不严格执行危险作业票制度,抢工期赶进度,现场作业管理混乱,安全教育培训缺失,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无证上岗。装备制造公司安全管理严重缺失,安全教育培训弄虚作假,违规转包检维修工程,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防范措施: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监管执法力度,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强特种设备监督管理,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水平;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推进行业升级改造,高水平建设化工园区。

(二)2019年9月29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波锐奇日用品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9人死亡,3人受伤。事故起因:公司员工在厂房西侧一层灌装车间用电磁炉加热制作香水原料异构烷烃混合物,在将加热后的混合物倒入塑料桶时,因静电放电引起可燃蒸气起火燃烧,火势渐大并引燃周边易燃可燃物,燃烧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和高温烟气,向周边区域蔓延扩大。事故主要教训: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违规使用、存储危化品,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厂房违法建设、非法出租;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落实不力;负有安全生产、消防监管职责部门履职不到位。防范措施:全面厘清重点行业领域监管职责,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和风险隐患排查,切实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积极推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建设。

(三)2019年9月2日,我市某工地发生事故,造成1人死亡。事故起因:施工单位未正确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有效落实非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未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防范措施:施工单位要对非现场施工人员实行统一管理、严格要求,加强警戒区域巡查看护、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要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工程收尾阶段,针对交叉施工作业落实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规范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及时发现并制止“三违”行为。监理单位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工作程序,加大检查力度,及时排查参建各方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隐患整治闭环管理。建设单位要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管理,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大作业现场安全检查频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按时按要求整改。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