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牵手”下的“医”路情缘——无锡市锡山区帮扶东海卫生健康事业纪实
2022 年初,江苏省新一轮南北结对帮扶合作正式启航,无锡市锡山区与东海县携手结成帮扶对子。3年来,锡山帮扶合作东海前方工作组精准聚焦东海基层医疗短板,以“村卫生室提档升级、精准把脉硬件提升、医疗人才技术交流”为有力抓手,成功推动东海县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如今,东海县乡村卫生室旧貌换新颜,医疗骨干人才不断涌现,高精尖医疗设备填补空白,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畅享一流医疗服务。
以点带面 62家村卫生室“化茧成蝶”
“以前的卫生室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个人产权房,面积不足120平方米。现在的卫生室已是一所300平方米的高标准场所,功能齐全,人员配备完善。”在东海县牛山街道张谷村卫生室工作了20多年的负责人张建芹感慨万千。
张谷村卫生室的前后巨变,正是锡山区帮扶东海县卫健事业的生动缩影。
东海县现辖346个行政村,拥有379个村卫生室。2022年之前,146个村卫生室未达基本建设标准,村卫生室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居民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如同卫健系统的毛细血管。只有保养好毛细血管,整个卫健系统才能真正健康、合格。我们必须把村卫生室建好。”东海县委常委、副县长、锡山帮扶合作东海前方工作组组长王彪坚定地表示。
2022年,锡山帮扶合作东海前方工作组进驻东海的第一年,便确定了将25个村卫生室作为第一批改扩建对象,工作队为每个卫生室提供10万元帮扶资金,村里同时配套部分资金。经过一年建设,这25个村卫生室焕然一新。
东海县曲阳镇曲阳村卫生室是第一批改扩建卫生室之一。2022年,经村支两委申请,锡山区提供10万元南北帮扶资金,村里配套30万元,属地卫生院还进行了人力调配。如今,一座崭新的村卫生室在村民活动广场旁拔地而起,极大地保障了村民健康。“以前看病得去邻村卫生室,现在方便多了,共产党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52岁的村民徐迎霞拉着笔者的手高兴地说。
自2022年开展南北结对帮扶工作3年以来,锡山区总计投入南北帮扶资金770万元,通过“南北结对帮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圆满完成62家标准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其中30家达到省定“推荐标准”,32家达到省定“基本标准”),覆盖18个乡镇(街道),惠及20余万农村居民。现在,东海县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提高了30%,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
“南北帮扶资金就像‘药引子’,有力推动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尤其是村卫生室基础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实现了‘标准化设置、规范化管理、便民化服务’的目标,改善了乡村居民就医环境,提升了居民就医满意度。”东海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贾晓莉说。
精准施策 提升中医水平与硬件实力
“过去这一层是职工宿舍,在南北帮扶资金支持下,改造成了中医康复馆。现在康复馆已通过省四级中医馆验收,正全力创建五级中医馆。”东海县安峰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沈学剑谈及该院的中医科改造项目时说。
在安峰中心卫生院中医馆改造项目中,南北帮扶项目提供100万元帮扶资金,安峰中心卫生院配套100万元,购置了生物反馈治疗仪等中医康复医疗设备。“相比以前,现在卫生院在脑血管引起的偏瘫康复以及中医针灸治疗腰腿疼等疾病的治疗能力上有了大幅提升。”该院中医康复科医生何培彬说。51岁的该镇居民朱江,因脑出血导致偏瘫,此前在一家中医院康复训练,因交通不便来到安峰中心卫生院,效果十分理想。
“我们希望通过改善设备,提升东海中医事业实力,让老百姓重新认识东海的医院水平,把本需外出就医的患者留下来,既方便患者,又能推动东海中医事业发展。”王彪谈及将中医康复项目作为重点的初衷时说。
除扶持安峰中心卫生院中医康复科建设外,2022至2024年,南北帮扶项目共投入51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了东海县中医院康复病区和康复医疗中心以及白塔中心卫生院、牛山街道卫生院中医康复科,并结合各自特色配备相关设备。目前,东海县中医院已建成连云港市中医系统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的康复治疗中心,其中中医康复科是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康复质控分中心及连云港市中医重点专科,建成的康复训练中心月接待门诊患者3000余人次、住院患者100余人次。东海县的中医康复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基本满足了群众对康复训练治疗的多样化需求。
在硬件设施提升方面,2023至2024年,南北帮扶项目累计投入620万元资金,为东海县妇保院、青湖等乡镇卫生院购置骨科、消化内科、影像中心建设所需器材设备,提优提质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及专家工作室建设水平。青湖中心卫生院骨科在南北帮扶资金支持下,购置国际品牌C臂机,极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南北帮扶项目还提供200万元资金,助力山左口镇卫生院购置CT机一台,不仅方便了辖区群众就诊,还能每年为卫生院增收200万元。
人才造血 助力医疗技术“弯道超车”
输血不如造血。为提升东海县各乡镇卫生院手术水平,锡山帮扶合作东海前方工作组牵头锡山区卫健委与东海县卫健委开展卫生领域技术帮扶合作,明确帮扶方向和内容。组织东海县卫健系统代表团赴锡山区医疗机构,学习先进经验与做法。同时,积极搭建技术帮扶桥梁,协调锡山区卫健委派遣6名医疗专家赴东海县各乡镇卫生院,对新技术、新理念应用及手术规范操作进行手把手指导。这6位专家不仅带来先进技术,还带来先进医疗理念,有力推进了东海县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为东海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以前我们有医生和设备,但技术不过关,无法独立开展相关手术。经过锡山区专家的指导示教,现在我已能独立进行常规内镜下相关手术。”东海县青湖中心卫生院胃肠镜医生徐鹏飞说。
东海县人民医院是全县最大医疗机构,提升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意义重大。工作组积极为其争取政策和资源,通过与省发改委协调,协助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冯素银医生在东海县人民医院开展“心脑同治工程”和“3D打印颅内治疗技术”,成效显著。2024年7月,患者李爱玲因“头部及全身外伤伴头痛、头晕,并颅内出血”,病情发展迅速。在冯素银带领下,东海县人民医院运用3D打印颅内治疗及神经内镜技术,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治疗,目前恢复良好。省发改委原区域协调处处长边恩江称赞该做法“值得推广,造福更多群众”。
“除‘心脑同治工程’和‘3D打印颅内治疗技术’外,工作组还协调澳门大学高等研究院专家团队到我院指导,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我院培养了第一期10多名临床科研骨干人员,并推动儿科成为连云港市重点学科。在组织架构上,帮扶队将澳门高等研究院人才制度引入我院,实行扁平化管理、临床科研包干制,以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为导向,形成科研成果反哺临床新格局。”东海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孙润锋介绍。
三年帮扶路,枝叶总关情。从村卫生室的华丽蜕变,到各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提升,从“输血式”帮扶迈向“造血式”发展,锡山区对东海卫健事业的帮扶,切实提升了东海卫健事业的服务能力,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也为东海卫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锡山帮扶合作东海前方工作组在为东海卫健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全省南北结对帮扶打造了令人瞩目的东海样板。我相信,这份跨越长江的南北健康情缘,必将继续为东海的卫健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也必将在东海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东海县县委书记张其兵说。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