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聚焦劳动争议化解难题
“没想到仲裁院工作人员这么高效贴心,让我这么快拿到了4500元工资,真正为我们劳动者撑了腰。”家住海州区西凤社区的杨女士激动地说。今年以来,海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聚焦劳动争议化解难题,截至目前,通过党建引领劳动争议化解机制,成功调解纠纷180余起,涉及金额30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海州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注重党组织核心引领,形成了“区劳动争议仲裁党支部—镇(街)人社中心党组织—企业党支部”三级联动调解网络,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风险“三色预警”机制,实现纠纷预防“关口前移、触角下沉”。依托18家镇(街)人社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先锋调解室,推行“支部包片、党员联企”工作机制,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
“我们牵头吸纳退休法官、优秀党员律师、资深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参与,并增加镇(街)人社党员、村(社)劳动平台党员等61人组成专业化调解队伍。”海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推动调解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确保劳动争议“发现得早、介入得快、化解得稳”,现已化解未诉案件15起。
围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海州区人社部门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走访企业、工地和个体工商户,动态掌握用工矛盾隐患,建立风险清单和预警机制。今年以来,已累计走访用人单位70余家,排查潜在纠纷12余起。目前,已建立由区劳动争议仲裁院牵头,协调区工会、工商联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协同破解复杂劳动争议难题7个。
聚焦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需求,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海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开通2条党员服务热线,在园区和重点街区设立流动党员调解站,累计收集企业、劳动者诉求30余条。针对2个街区电商聚集区提出的夜间调解需求,党员专班推出错峰调解服务,已化解新就业形态纠纷7起。此外,开展“你提诉求、我来接单”专项行动,为14名超龄保洁员量身定制“调解+法律援助+共情共识”服务包,追回工资待遇32万元。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