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要点

  • 时间:2019-05-23 11:31:07
  • 来源: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 阅读次数:
  • 字体:[ ]

2019年,全市政务服务工作紧紧围绕市委“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政务办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以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加快实现“一网通办”、数据共享、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积极营造透明高效和市场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着眼群众获得感,深化放管服改革

1.推进赋权改革。落实《省政府关于公布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的决定》,从解决企业群众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出发,从解决基层实际需求出发,将能够下放的经济管理、投资服务等职权以及必要的执法管理权限,依法赋权开发园区,形成园区全链审批机制。将基层政府能有效承接的经济协调与管理、社会事务以及必要的执法管理事项,依法赋权,逐步实现市、县(区)审批同权。建立赋权评估机制,组织开展赋权评估工作,推动赋权工作落地见效。(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清理规范涉审中介服务。强化中介服务机构行业管理,推动落实《江苏省关于加强涉审社会中介机构信用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大“红顶中介”清理力度,加强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取消各地各部门自行设定的中介服务机构准入限制,实现中介服务超市“进驻零门槛、办事零等待、群众零跑动”。(责任单位:市审改办)

3.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印发在全省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照后减证、放管并重、依法改革的原则,对所有涉及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持照即可经营。(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事项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到位,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对热点领域或行业探索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加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应用力度,打造覆盖全社会、信息共享、统一监管、联合奖惩的信用监管体系。(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审改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全面清理各类非必须证明。公布市、县(区、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保留证明事项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事指南等,全面消除审批服务环节中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表述。上一个审批服务环节已收取的申报材料,不得要求重复提交。(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聚力服务焦点,提升大厅服务水平

6.切实提高政务大厅办事效率。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部门力量整合,做好有序衔接,严格落实“三集中四到位”要求,充分发挥政务大厅集中办公、部门协同、协调服务的作用,形成全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完成与省“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对接,建设一体化的预约叫号系统,实现大厅叫号、预约取号,实现线上预约与实体大厅排队叫号实时监控。(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7.认真落实无差别“一窗受理”。组织部门梳理公布即办件、承诺件清单,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实行“全科受理、全员审批”。对即办件,明确该部门所有窗口通收通办,减少窗口数量;对承诺件,明确该部门所有窗口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内部流转、一窗出件实现无差别“一窗通办”。(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优化服务流程。认真梳理营商环境考核指标,对标找差,推进“3550”工作上新的台阶。聚焦重点事项,推进部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重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系统办事流程。推进主题套餐式服务,建立“一家牵头、统一受理、同步办件、集中实施、限时办结”工作机制,打造一站式并联审批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9.加快标准化改造提升。按照“城市新客厅”及“市民之家”、“政务之家”的理念和定位,整体设计、改造提升中心内外视觉标识及文化环境。结合“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落实首问负责、“三主动”服务、一次清、一口清、业务咨询、引导分流、业务接待、应急处理、投诉处理等各项规范服务标准,优化流程环节,提升服务效能,推行管理和品牌标准化。(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紧扣工作重点,推进“一网通办”

10.做好部门网上权力事项调整工作。根据部门职能的划转开展权力事项动态调整工作,加强对事项内容维护的指导,推动业务办理项拆分、受理条件、办理流程、承诺办结时限、申请材料、中介服务、表单内容等信息要素规范化和标准化。(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行政审批局)

11.加强数据共享共用。持续丰富旗舰店服务,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做强政务服务旗舰店品牌。全面启动县区电子证照招标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办理前共享复用电子证照、办理过程中网上查验电子证照、办结后签发电子证照。凡是由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可获得的证明材料,一律不再由企业或个人提供,实现全市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各县区行政审批局)

12.强化高频事项应用。强力推进各部门使用政务服务网办理业务,破解数据共享难题。按照个人“一证通办”和企业“一照通办”,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开展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和在线审查;精简高频事项申请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具备不见面条件的,全部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审批,努力打造高频事项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行政审批局)

四、突破基层堵点,实现政务服务零距离

13.认真做好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工作。各县区要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做好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推进工作。加快推进镇村服务事项“网上办”,以县区为单位统一镇村服务事项清单,要突出地方特色。以高频事项为突破口,进一步梳理网上办业务流程,明确审批人员职责,实现网上不见面办理。借助组织部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政法委推进综治网格化、民政局理清镇村权力清单、购买基层服务力量等资源,解决基层办公条件不足、人员不稳定等问题。(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各县区行政审批局,市各功能区板块)

14.推动基层综合服务大厅全科受理。组建基层全科政务服务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尤其是村一级的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大厅联动服务、协同服务,做到基层群众在全域任何一个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综合服务大厅均能申请办理服务事项,打破居民办事过程中存在的户籍地或居住地限制,做到“一网通办、全城通办”。(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各县区行政审批局,市各功能区板块)

五、聚焦数据共享, 夯实大数据发展基础

15.完成电子证照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继续汇聚整合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等六大基础数据库,积极推进与政务服务网对接,为政务服务工作提供强大数据支撑。进一步深化电子证照库建设,实现政务服务领域相关电子证照的获取、生成功能,并提供证照目录管理、接口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访问管理等功能,完成省政务办建设要求,实现80%以上电子证照共享共用,免提交纸质材料。(责任单位:六大基础数据库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16.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结合机构改革确定的部门和数据共享情况,进一步梳理全市的数据资源,编制出台《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二期)》,逐步构建集中统一、动态更新、共享校核、权威发布的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责任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17.纵深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基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以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群众办事堵点所涉及的数据资源,继续推进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完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网站和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功能,实现国家、省、市三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为“一网通办”提供强力支撑。大力推动业务系统改造对接,已建政务服务信息系统要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原则上以接口方式实现与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不再使用前置机共享方式对接。(责任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18.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展城市大数据中心二期三期建设,将机房扩大使用至二层以上。积极开展市场化运营,为华东地区提供紫光云服务,产生经济效益。同时,为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不断形成强政、惠民、兴业的城市应用。(责任单位:高新区,市大数据管理局)

六、突出数据应用,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19.建设“我的连云港”APP 平台。对标外地先进经验,采用统一平台、统一部署的建设模式,聚合市县区有关文体、教育、社保、民政、税务、住房等公共服务事项,集成各类APP应用和微信公众号应用,提供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实现一部手机办事通,满足连云港市民的各类生活需求。(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0.推动不动产登记再加速。建设互联网+房屋交易监管、不动产登记、税收服务一体化系统,打破部门职能界限,通过流程优化和数据整合进行应用集成,实现网上申请、统一核验、统一收费,然后将收件资料分发到各个部门进行同步审核,最后再整合各部门审批结果统一出件(含快递)。结合视频询问、手机人像采集等技术,通过移动客户端,为企业和群众在线申请、缴费、查询、评价等提供便利,全面实现“不见面审批”。(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

21.推进“50”工作常态化。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再造审批流程,逐步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到的事项在线办理、并联审批,实现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多测合一、中介机构、联合验收等关联业务信息化,大幅度提高我市“50”工作水平。(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强化监督管理,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

22.加强交易集中监管。以本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充实加强公管办力量,探索将分散在有关行业部门交易阶段的相关监管权委托公管办行使,公共资源交易前期审批及后期履约监管等职责仍然由各行业监管部门负责,形成公管办与各行业监管部门之间各司其职、相互监督、互为补充的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各行业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3.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制度,合力破解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督促行业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与纪委监委建立公共资源交易投诉查处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各行业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4.加强制度供给。紧盯公共资源交易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标前标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交易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黑名单及专家、代理机构考核评价等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规则统一、衔接配套。(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各行业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5.深化“一网三平台”建设。认真落实省政务办《2019年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管理工作要点》文件精神,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进场项目注册登记、场地预约管理、专家抽取、信息发布、保证金收退、服务费缴纳、中标通知书办理、项目预警、数据归集、档案管理等“十统一”,让公共资源交易“一口进、一口出”,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招标采购全覆盖,着力破解线上交易与线下办理“双轨制”顽疾。(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各行业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6.推进行业交易系统改造。进一步完善交通、水利工程交易系统,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全程电子化率90%以上。固化采购流程,模板化采购需求,推行政府采购全程电子化。积极推广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网上竞价,加快改造国有产权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责任单位:市各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7.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行投标保证金统一管理、线上收退,组织开展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试点。(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各行业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8.推进全程“不见面”交易。从建设工程领域入手,认真梳理各交易环节,从递交电子文本、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到中标通知书EMS送达,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不见面,切时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责任单位:市政务办)

29.深度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修订《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明确交易范围、限额标准及相应监管部门,做到“应进必进”,解决“规避招标”“有交易不监管”等问题。会同相关主管部门,研究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相关深度整合方案,分阶段、分层级推进“应进必进”工作,全面整合线下统一平台。与医疗保障和卫生健康部门加强沟通对接,做好药品、医用耗材及疫苗集中采购和网上采购服务。深化市县一体化管理,形成市县合力、上下联动、协同奋进、共谋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制定城区及功能板块限额以下招标采购指导意见,规范城区及功能板块招标采购秩序。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办事流程、操作规则,全方位提供一流的交易环境和服务环境。(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各行业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

30.开发建设大数据应用平台。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大数据应用发展规划,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应用,预警市场交易主体围标串标风险、发现评标专家履职不规范行为、评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及平台工作人员服务效能等,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透明、规范、可溯化运行。(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各行业监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