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时间: 2021-04-30 08:40:09 字体: [ ]

(2021年4月)

为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准确获取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及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法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编制本指南。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公开内容

根据《条例》第三章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公开渠道

1.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lyg.gov.cn);

2.《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报》;

3.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4. “我的连云港”APP;

5. 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

6. 其他:报刊、广播、电视等。

(三)公开时限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依申请公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可以向本机关申请获取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

(一)申请接收渠道

1.当面提交

市政府办公室受理机构为政务公开处

受理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1807房间;

受理时间:8:30-12:00,15:00-17:30(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518-85831098。

2.信函或传真提交

申请人可通过邮政寄送或传真方式向本机关提交申请

来信请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收),请在信封上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邮政编码:222006。

传真号码:0518-85832112。

3.网上申请

申请人可登陆“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依申请公开”页面,在线填写提交申请。

(二)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应当填写《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表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载打印,网上申请的可直接在线填写。

2.当面申请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通过邮政寄送或传真提交申请的,应随申请表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网上申请的,应上传有效身份证件扫描件或照片。

3.申请表应准确载明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及其载体形式。所需政府信息内容描述应当指向明确,建议详尽提供特定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其他有助于确定信息内容的特征描述。

4.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不明确的,本机关给予指导和释明,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说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补正的申请不符合要求或者补正后仍然无法指向特定政府信息的,本机关将视情与申请人进行沟通,仍无法确定的,本机关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内容不明确,无法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本机关不再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收费标准

本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的收费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收入收缴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执行。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具体承办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办公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联系电话:0518-85831098;传真号码:0518-85832112;电子邮箱:lygzwgk@126.com。(本邮箱仅用于接收信息公开工作咨询及有关意见建议,如需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请参阅前述“申请接收渠道”。)

五、监督和救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本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557968001116.png

国家文件
省级文件
市级文件
市政府工作机构及职能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 2019-04-02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9-04-0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 2019-03-3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医疗保障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9-03-3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外事与侨务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 2011-07-25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沿海地区发展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1-07-22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物价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商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 2010-09-30
市政府文件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
失效文件
政府大事记
政务督查
关于连云港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 2019-01-08 16:03:20 阅读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市发改委

——2019年1月8日在连云港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连云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连云港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 “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深入推进“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调共进”五大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执行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批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获得新突破,一批攻坚多年的重大项目落地开工,“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取得首战胜利。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低于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

——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完成预期目标;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低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1%,高于预期目标1.6个百分点。

——预计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0%,高于预期目标5个百分点。

——预计服务贸易额增长11.1%,高于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

——预计利用外资6亿美元,完成预期目标。

——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3.1%,高于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集装箱运量增长0.7%,高于预期目标0.7个百分点。

——预计研发经费支出(R&D)占GDP比重达到1.92%,高于预期目标0.04个百分点。

——预计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9.5%,高于预期目标6.5个百分点。

——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高于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

——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低于省控标准。

——预计单位GDP能耗完成省下达任务。

——预计PM2.5年均浓度降至44μg/m3,完成省定目标。

总体上看,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工业应税销售、工业投资等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全省领先;13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好于周边各市,年度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创近年来最好水平。但受宏观经济形势、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回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预期目标有差距。

一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市上下紧盯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以下五个方面成效: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千亿产业投资有效落实。全力推进重点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等512个市级重点项目,盛虹炼化一体化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正崴新能源、恒瑞创新药物制剂三期等82个项目竣工投产,60个沿海开发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00亿元,新建项目开工率和竣工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基础更加坚实。消费市场持续繁荣稳定。新消费增长点加快形成,“互联网+商贸”、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全市消费市场增势良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132亿元、增长8.5%。线上消费保持较高增速,全年电商零售额突破100亿元,增长超过30%,网店数量达3万余家,从业人数8万余人。外贸进出口增势强劲。落实国家、省外贸稳增长扶持政策,完成进出口额611亿元、增长10%。积极推进跨境电商载体建设,连云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签约入驻企业50余家,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海运快件周运量保持高速增长。开放载体建设取得成效,自由贸易港申报方案编制完成,连云港综保区获得国务院批复。

(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实体经济持续向好

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力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产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巩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工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更加明显,全市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3.6%,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主导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增势强劲,全市工业20强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475亿元,增速高于全市平均15.4个百分点。“三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28家强优企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2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8亿元、增长9%,服务业用电量增长18%、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旅游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7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5%。港口运输形势较好,完成港口吞吐量2.36亿吨、集装箱运量473万标箱,分别增长3.1%、0.7%。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夏粮生产实现丰产丰收,单产位居全省第二。高效农业加速集聚,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6万亩。开放农业快速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全面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新增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7个,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超6亿美元。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批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十届江苏农洽会,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三)新旧动能加速转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的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停产整顿化工企业201家,关停取缔化工企业75家,低端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在全省率先实现存量房交易“四价合一”、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县区“一网运行”。鼓励企业参与“直购电”,110余家企业直购电量60亿千瓦时,累计降低用电成本约1.2亿元。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城建交通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持续加大。创新能力日益增强。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批建设,省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加快推进。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50家企业成功纳入省高企培育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8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9.5%,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科技创新亮点纷呈,中复神鹰碳纤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恒瑞、豪森、正大天晴包揽2018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前三强,康缘药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国家优秀企业重点实验室。绿色发展成效显现。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推动秋冬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压减钢铁产能100万吨,全面完成去产能任务,深度推进火电、水泥等行业减排,全市空气优良天数275天,位居全省前列。全面推行河长制、湾长制、断面长制,城区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6%,流域环境质量和海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15条入海河流水质显著提升。

(四)战略支点加快实施,“一带一路”纵深推进

围绕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项目、“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抓机遇、促落实、树标杆、做示范,不断拓宽开放合作领域。“两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中哈合作持续发力,中哈物流场站完成集装箱进出场量28万标箱、增长10%,哈国东门无水港完成过境换装集装箱量突破10万标箱。上合组织物流园成功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矿石精选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智慧物流信息中心建成投用,海运快件项目投产运营,物流量和物流业总收入分别增长65.7%、53.7%。口岸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徐圩港区防波堤全面建成,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8亿元;盛虹炼化配套码头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卫星石化、东华能源配套码头岸线获批建设。物流平台发展壮大,进出口空箱监管系统上线运行。口岸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赣榆、灌河两翼港区正式开放。双向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国际班列稳定运行,全年开行827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上合组织东向货物运输高速增长,小麦、棉纱、铁合金中亚东行班列增长60%。航线开发取得突破,新开至南非等集装箱航线6条,开辟首条欧洲滚装航线,连云港至日本邮轮航线常态运营,内河航线苏北全覆盖。对外合作不断深化,15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协议投资额4亿美元。

(五)民生实事聚力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提高

坚持全力惠民生、量力搞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持续向好。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创响港城”计划,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聚焦精准扶贫,5.4万低收入人口和53个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01户。富民增收“六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深入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市区五项社会保险费收入61.3亿元、增长21.4%。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全市城乡居民养老、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0万人、380万人,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居家养老服务力度加大,32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8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用。民生实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民生工程、50件惠民实事有效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完成16所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建26所幼儿园,城乡、校际教育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高中入学率提高10个百分点。开展健康连云港建设,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市康复医院等一批民生工程加快实施,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市民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2018年全市经济指标基本完成、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为我市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充分仍是主要矛盾,落地大项目还不够多,增长的态势还不强劲;转型升级步伐仍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进一步提速;服务企业效能还不够高,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为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9年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大突破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

(一)面临形势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仍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各种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特别是霸权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2018年美国已加息四次,2019年还会继续加息,将造成其他国家资本外逃和货币贬值,对我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产生巨大压力。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从发展动力看,近年来,我市经济增速与国家宏观形势总体一致,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调整期、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市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了重要机遇。随着“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全市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显著提升,加上盛虹炼化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来的预期效应,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支撑。

(二)遵循原则

在编排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期目标的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

1.紧扣一条主线。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遵循“确保目标不低于全省平均、考核目标高于全省平均、总体与周边各市基本一致”的原则,通过指标安排明确发展导向、传递工作压力。

2.注重两个衔接。指标安排既注重同国家、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相衔接,又考虑我市2018年预计完成情况,做好与“十三五”规划、全面小康社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等硬性要求相衔接。

3.强化三项支撑。在摸清2018年经济发展情况基础上,科学测算2019年各项经济指标,安排的经济指标都有重点投资项目、工业及财税新增长点和县区发展预期目标作为支撑。

4.突出四个重点。即突出能快则快、量质并举,突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突出富民增收、全面小康。进一步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三)指标安排

201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与省指标体系相衔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以下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6.5%,力争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

——服务贸易额:增长5%。

——实际利用外资:确保完成6亿美元,力争完成7亿美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港口吞吐量:增长3%;集装箱运量:与上年持平。

——研发经费支出(R&D)占GDP比重:确保达到1.98%,力争达到2%。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

——每万人专利拥有量:7件。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72.7%。

——单位GDP能耗:按省下达任务执行。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按省下达任务执行。

——PM2.5浓度:按省下达任务执行。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按省下达任务执行。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2019年,全市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经济发展量质齐升。重点聚焦以下十大方面。

(一)聚焦高质发展,确保实体经济稳中有进

重抓实体经济,主攻重点难点,推动企业做大规模、做优质量、做强实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确保稳中有进。紧盯GDP、产业投资、应税销售等运行性指标,强化财税、研发占比、居民收入等质效性指标的监测调度,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实现工业应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确保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多数指标领跑苏北,全力实现跨越式增长。二是优化企业服务。深入实施企业培育三大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畅通产业政策实施渠道,切实在项目审批、资金争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服务。强化分类指导,提高软硬环境,实施“点对点”服务,鼓励28家强优企业创新转型、做优存量,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把保障工业生产放在首要位置,确保水电气等能源供应充足,支持更多用电大户参与“直购电”。强化“一企一策”,清理规范中介机构收费项目,帮助规模企业“减负”,为中小企业“输血”,全力破解企业融资的“高山”,着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振发展信心和决心。

(二)聚焦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具有连云港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含金量。一是集聚壮大临港产业。坚守“四个世界一流”标准,重点抓好盛虹炼化一体化、中化国际、卫星石化等大规模、生态型、高端化重大项目建设,形成集聚效应,加快培育以大炼化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继续推进化工园区整治,加快完善环保设施,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二是着力提升“三新”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在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并实施产业化,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高标准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支持恒瑞、润众制药等企业增资扩股新上项目,全力打造“中华药港”。加快中复神鹰第二基地建设,打造国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高地。推动田湾核电5、6号机组建设,加快7、8号机组前期工作。三是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围绕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定位,加快发展物流、贸易、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打造普惠金融创新试验区,引进金融机构3家以上,新增社会融资600亿元。加强旅游品牌建设,积极推动连岛5A级旅游景区创建。四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力提升特色产业规模化水平,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万亩。做大农产品加工量级和规模,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0家。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创建省级电商产业园4个、乡镇电商服务中心30个、电商示范村100个,行政村“一品一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加快建设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组织实施农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30个。

(三)聚焦产业投资,全力以赴攻坚重大项目

把项目推进、项目招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抓好标志性、支撑性和关键性的特大项目,大力培育新增长点,着力突破增量经济。一是咬定目标推进项目。建立健全“集中开工、月度通报、季度观摩、年终考评”工作机制,加快实施370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产业投资1300亿元。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推动盛虹炼化一体化、卫星石化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尽快发挥效益。推行全程代办式服务,充分发挥建设主体作用,确保中化等176个项目开工建设,斯尔邦技改等164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是狠抓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高质量推进连徐高铁、连镇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连临高铁、沿海高铁前期工作尽快实现突破。加快新机场建设进度,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全力推进连淮高速扩建工程,实施311国道、242省道提标升级。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补短板项目建设,积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通道筹措资金。在污水处理、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有序推进PPP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提升发展合力。三是鼓足干劲招引项目。抢抓全国全省产业布局调整机遇,瞄准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和精品钢基地产业定位,组织石化、冶金等产业专题招商活动,积极引进领军型、龙头型石化、精品钢企业落户我市。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优质民企,瞄准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引商。充分利用连博会、连云港论坛、国际医药大会等招商平台,力争签约落地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利用外资力争突破7亿美元。

(四)聚焦创新驱动,着力培育壮大发展动能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一是全力打造平台载体。依托大院大所重点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创新动能,确保中科院“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6月份开工建设,加快燃气轮机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推动100MW级燃气轮机整机配套装配项目、石化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落地建设。二是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小升高”培育行动,建立完善“2+2”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年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0个,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实施省、市重点研发、成果转化项目30项以上,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力争突破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件。三是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健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实施普惠科技金融,拓展“苏科贷”、专利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产品范围,全年发放科技贷款2亿元以上。持续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实施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技术转化行动,推动技术创新能力向企业转移。拓展军民融合产业和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合作空间,促进军地企业技术互融互通。

(五)聚焦“一带一路”,全面深化战略支点建设

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标杆和示范项目,举好旗帜,用好招牌,不断放大战略支点效应,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创加快发展新优势。一是全面提升承接功能。推进中哈物流基地提质增效,集装箱进出库量突破30万标箱,加快“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无水港建设,复制应用信息化操作系统,力争完成换装量15万标箱。积极提升上合组织物流园承载功能,全力打造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示范园区,建成专用铁路、装卸场站、矿石精选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突破跨境贸易、专业配送、冷链物流等业务,力争物流业总收入达到2.2亿元、物流量1500万吨。二是全面提升通行能力。按照“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定位,在基础设施、管理运营、业态升级、服务发展等方面对标先进、提升水平,力争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实现争先进位。加快30万吨级航道二期、宿连运河等航道工程建设,推进硬件互联互通、软件合作交融,确保综保区如期通过验收并封关运作,全力争取两翼口岸正式开放通过国家验收。三是全面提升示范效应。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内涵抓提升,外延抓拓展,大力开拓沿线国家新兴市场,确保外贸进出口增长5%以上。培育新兴贸易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力争连云区跨境电商孵化企业累计超过100家。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以“陆上丝绸之路”为基点,探索大宗散杂货、消费品跨境电商模式,拓展“网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以点带面,引领示范,不断提升连云港市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

(六)聚焦重点改革,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突出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点改革事项,努力创造具有我市特色的改革经验。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继续出清“僵尸企业”,加快调整化工、钢铁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落实国家、省降本政策,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负成本和要素成本上协同发力,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领域补短板力度,130个补短板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50亿元。二是常态化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践导向,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高质量实现“3550”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积极稳妥做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优化审批程序,推进全程网上办理,加快把连云港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三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以“聚焦主业、压缩层级、保值增值、化解风险”为改革方向,提高运营质量、增强盈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激发活力、高效管理,做大主业、做强主业。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及薪酬管理。扎实推进省级混改试点,加快推动碱业公司股份化改造。

(七)聚焦生态优先,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良性互动。一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完善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分解落实机制,坚决落实年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和使用力度,着力削减非电行业用煤总量。全面推进燃煤锅炉整治,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面达到超低排放标准,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二是全力推动生态创建。不断深化“三线一单”管理,强化环评引领,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和谐合理的产业、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严守生态红线,全面提升生态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生态廊道,提升绿化水平和档次,高标准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建成10个以上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和5个以上生态文明示范村。三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力推动“263”专项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加强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积极推广夏、秋季秸秆全量还田,空气优良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PM2.5浓度降至43微克/立方米以下。全面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加强城市河道环境治理,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超过72.7%,15条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五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严控土壤污染风险,有序推进土壤修复。

(八)聚焦城乡统筹,倾力打造幸福宜居家园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发挥地域产业优势,促进特色产业与城镇化有机结合,塑造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新形象。一是提升城市品质。统筹推进“生态、智慧、健康、文明”连云港和公园城市建设,新建及改造提升城市公园8个,建成临洪河口省级湿地公园。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建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7个,新增10个交通“微循环”小区,实现市区背街小巷路灯安装率100%。高水平启动连云新城建设,稳步推进蓝色海湾、海洋湿地公园等项目。二是改善居住环境。以老旧小区、危旧房为重点,积极实施50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推进35个老旧小区升级,治理改造城镇危旧房5万平方米。加强生活垃圾管理,新增垃圾分类小区120个,实施钓鱼山生活垃圾填埋封场工程。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玉带河片区3.97平方公里排水整治,实现主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三是建设美丽乡村。围绕建设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于一体的六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进一步串点成线、织线成面、汇聚精品,完成年度项目投资10亿元。继续实施“厕所革命”,新建镇村公厕700座,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6万座。重点实施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提升10万人饮水安全。

(九)聚焦富民增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以富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大力提高居民收入。认真落实“鼓励全民创业28条”,通过就业创业带动居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深入推进“创响港城”创业富民行动计划,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创业型社区,力争新建省市级创业示范基地10家,扶持自主创业者1万人以上。二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充分利用“阳光扶贫”系统,提高精准扶贫透明度,发挥扶贫小额贷款撬动产业发展作用,力争发放金额突破2亿元。集中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持续加大扶贫力度,实现9.3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51个市定经济薄弱村脱贫。三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为农民提供更为便利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让农民共享改革和城镇化发展成果。着力推进10个市级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建成一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模式、新典型、新品牌。推广东海水晶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努力打造集“产城文旅智”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完成65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

(十)聚焦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一是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保制度改革,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住院、门诊及生育等待遇。完成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增长8%。提升托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月标准提高到520元以上。优化养老服务,发挥好居家养老基础性地位,新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深入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加快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推进教育改革,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义务教育学校达省定办学标准比例不低于85%。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水平,新增省级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个,88%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省定建设标准。三是加大民生实事投入力度。紧紧围绕新时代民生工作方向,结合民生热点、难点、堵点,着力攻难关、补短板、强弱项,扎实组织实施新一轮民生工程、惠民实事。聚焦十大民生领域,大力实施50件民生实事,重点推进连云港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市中医院康复楼等38个市级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80.7亿元。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新起点上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夺取“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突破之年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