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时间: 2021-04-30 08:40:09 字体: [ ]

(2021年4月)

为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准确获取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及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法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编制本指南。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公开内容

根据《条例》第三章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公开渠道

1.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lyg.gov.cn);

2.《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报》;

3.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4. “我的连云港”APP;

5. 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

6. 其他:报刊、广播、电视等。

(三)公开时限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依申请公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可以向本机关申请获取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

(一)申请接收渠道

1.当面提交

市政府办公室受理机构为政务公开处

受理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1807房间;

受理时间:8:30-12:00,15:00-17:30(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518-85831098。

2.信函或传真提交

申请人可通过邮政寄送或传真方式向本机关提交申请

来信请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收),请在信封上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邮政编码:222006。

传真号码:0518-85832112。

3.网上申请

申请人可登陆“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依申请公开”页面,在线填写提交申请。

(二)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应当填写《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表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载打印,网上申请的可直接在线填写。

2.当面申请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通过邮政寄送或传真提交申请的,应随申请表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网上申请的,应上传有效身份证件扫描件或照片。

3.申请表应准确载明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及其载体形式。所需政府信息内容描述应当指向明确,建议详尽提供特定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其他有助于确定信息内容的特征描述。

4.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不明确的,本机关给予指导和释明,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说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补正的申请不符合要求或者补正后仍然无法指向特定政府信息的,本机关将视情与申请人进行沟通,仍无法确定的,本机关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内容不明确,无法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本机关不再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收费标准

本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的收费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收入收缴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执行。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具体承办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办公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联系电话:0518-85831098;传真号码:0518-85832112;电子邮箱:lygzwgk@126.com。(本邮箱仅用于接收信息公开工作咨询及有关意见建议,如需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请参阅前述“申请接收渠道”。)

五、监督和救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本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557968001116.png

国家文件
省级文件
市级文件
市政府工作机构及职能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 2019-04-02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9-04-0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 2019-03-3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医疗保障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9-03-3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外事与侨务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 2011-07-25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沿海地区发展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1-07-22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物价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商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 2010-09-30
市政府文件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
失效文件
政府大事记
政务督查
连云港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 2011-01-18 00:00:00 阅读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连云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连云港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18日在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国兵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市201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1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上下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紧紧围绕高扬创新大旗,推动全面跨越的年度工作主题,认真谋划思路,落实关键措施,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格局,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0亿元,增长14%左右。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16%,三产增长15%。

  ──实现财政总收入352.6亿元,增长5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1.4亿元,增长56.7%。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4.2亿元,增长23.4%。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增长18.7%。

  ──完成出口26亿美元,增长33.1%;直接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5.8%;引进市外客方到位资金435亿元,增长16.5%。

  ──港口吞吐量1.35亿吨,增长18.4%;集装箱运量387万标箱,增长27.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增长12%。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6.9‰。

  ──节能减排指标预计完成省下达任务。

  在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沿海开发成效显著

  一是着力突破重大事项。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制定落实沿海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六六六工程实施。加强与中石化、国电等20多家中央企业和海外大公司沟通联系,大力推进石化、新型钢铁等产业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炼化一体化、LNG、30万吨级原油码头、国电4×1000兆瓦燕尾火电等重大项目。新海电厂第一台超超临界机组获批。全力推进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重大事项。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港口累计完成投资29.1亿元,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获得批准,先导试挖工程进展顺利。3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试运营。南疏港公路建成通车,东疏港公路隧道贯通,北疏港公路正式开工。徐圩、赣榆港区总体规划通过部省联合审查。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作。完成连徐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连盐铁路开工建设。连临高速建成通车,242省道路基贯通,226省道加快推进。通榆河北延工程竣工。徐圩新区、连云新城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科教创业园高教科研区投入运行。三是加速汇聚要素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介沿海开发,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放大沿海发展规划聚焦效应。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1个,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6个,增长60%。已有8个世界500强企业成功落户,珠江钢管、环球铜业、120万吨烯烃等基地型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拓展区域合作范围,增开至洛阳、兰州五定班列,吸引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在我市设立物流和加工基地。扩大港航合作、海铁联运,新开通10条内外贸航线。

  (二)三大需求拉动明显

  一是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有效地支撑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工业投资比重不断提升,完成800.3亿元,增长27.3%,增幅快于全社会投资3.9个百分点,占比提高到64.8%。新开工工业项目978个,比上年增长18.7%;平均投资规模1.1亿元,增长63.2%。二是消费需求增势平稳。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得到落实,消费热点不断出现,消费结构升级加快。销售汽车3.9万辆,增长40.3%。农村消费市场旺盛,万村千乡、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双百市场等各项工程深入推进,累计销售下乡家电28万台,家电以旧换新16.5万台,乡级农家店覆盖率达100%。三是外贸出口全面恢复。完成进出口总额50.8亿美元,增长31.5%。全年出口额比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增长13.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0家重点企业完成出口13.2亿美元,增长31.6%。出口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出口企业158家,其中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54家。

  (三)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一是工业增幅创历史新高。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5亿元,增长21%。20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96亿元,增长51.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获批建设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家骨干医药企业入围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6%、55%和48%,全部突破1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到595亿元,增长48.4%。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2个,总数达到1691个。新海石化二期、晶海洋半导体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其中新海石化产值突破100亿元。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提高到1.3%。二是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港口运输形势良好,吞吐量和集装箱运量增幅居全国沿海各大港口前列。中韩客运班轮运载旅客近14万人次,增长17.9%。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成功举办西游记文化节暨首届江苏沿海国际旅游节,境内外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和20%。白塔埠机场国际厅建成,临时开通至韩国首尔国际航线,民航客运量达到42.3万人次,增长44%。三是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粮食生产克服多种灾害因素影响,连续8年丰收,总产达到339.4万吨,增加5万吨,创历史新高。完成水产品产量61万吨,其中,海水产品39.5万吨,均增长5.2%。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分别新增31.5万亩、15.8万亩。规模养殖比重进一步提高,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1%、80%。设施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24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7.7%、20%和22%。农产品出口3.3亿美元,增长17.9%,出口规模保持全省前列。

  (四)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地方税收收入97.4亿元,增长41%,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1.6个百分点。由于全市经济运行良好,部分重点税源企业效益复苏,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4%、32%、48%和34.9%。县域、市区财政收入实现同步增长,四县、市区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达到57.4%、56.1%。二是企业效益逐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销率9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900亿元,增长48%;利税225亿元,增长44%;利润150亿元,增长49%。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70家,增加85家。销售收入过十亿元企业达到26家,增加2家。四县工业销售收入全部超过200亿元。三是金融支撑作用增强。全市金融机构融资余额1152.3亿元,比年初新增262.3亿元。新增存贷比7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贷款增加46.7亿元,同比多增16.3亿元;涉农贷款增加87.3亿元,同比多增46.9亿元。投融资工作创新发展,港口集团13.5亿元、海州湾发展集团10亿元企业债券成功发行,债券融资规模居苏中、苏北各市首位。总规模50亿元的中科黄海股权投资基金成立,首批募集资金10亿元。新引进5家农商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五)社会发展协调推进

  一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8.2亿元,比年初增加85.3亿元,同比多增30.8亿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参保人群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9.5%。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水平和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就业创业培训等五大工程,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8%。25项小康指标中预计17项达标,比上年增加3项。二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顺利开展,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2289家,土地流转面积119.9万亩,适度规模经营201万亩。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7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6040套,新增廉租房808套,筹集和在建公共租赁房4763套。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9%,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展顺利。有线电视入户率80%。实施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9.6%。市一院门诊病房楼、东方医院病房楼等项目顺利推进,体育中心加快建设,体育场即将投入使用。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增加有效投入等方面仍需继续加大力度,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水平、新兴产业带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研发投入仍然偏少,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加大。三是城市化水平有待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城市竞争力和城乡统筹发展亟需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调控目标

  (一)主要预期调控目标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各项指标的安排应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经过测算平衡,综合现实条件、增长潜力和周边城市的情况,并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初步安排今年主要预期调控目标为: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

  2.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42%;

  3.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20%;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950亿元;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6.出口增长25%,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2亿美元,市外客方到位资金480亿元;

  7.港口吞吐量1.5亿吨,集装箱运量450万标箱;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

  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不高于省控线;

  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11.城市化率达到47%;

  12.节能减排目标按省下达任务执行。

  (二)主要预期调控目标的安排依据

  全市十二五规划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港城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为动力,突出港口龙头带动、新型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支撑、城市功能提升、城乡统筹推进五大重点,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同时,今年作为新的五年规划的首战之年,各项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重点项目仍在投入时期,加上国家统计核算体系的重大调整,从稳健起步和打牢基础的角度考虑,GDP增长目标建议安排13%,高于全省计划3个百分点。主要依据:一是沿海开发深入实施。当前,我市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特别是国家战略赋予了我市重大发展机遇,江苏沿海规划、长三角规划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投资拉动作用强劲。今年全市初步安排重点项目170项,主要包括港口、能源、交通、水利、城建、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项目,年度投资524.8亿元,比上年增加73.8亿元。考虑到国家相继出台刺激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民间资本活力将进一步释放,加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资本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投资强劲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三是工业支撑效果明显。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新型钢铁、石化等临港工业,培育了一批初具规模、特色鲜明的骨干企业,为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将完成全社会工业投资950亿元,安排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100个、竣工100个,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三、完成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主要措施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按照务求连战连胜,加快新的跃升要求,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对于落实国家战略、夯实发展基础、推动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突破沿海开发,增强跨越发展后劲。一是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实施。实施临港产业集聚工程,全力突破徐圩新区开发,加快推进珠江钢管、益海化工、60万吨联碱等一批临港产业项目建设。建成新海石化三期、亚新制管、金桥盐化氯碱等项目,开工实施PTA、田湾核电扩建、新海电厂超超临界机组等项目。石化、冶金、造船产业产值均超150亿元,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0家。二是加快构建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完成港口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加快推进30万吨级航道建设,投产运营30万吨级矿石码头、庙三突堤集装箱泊位,加快徐圩、赣榆、灌河等两翼港区开发。积极打造大陆桥航运功能集聚区,新增内陆无水港2个。三是全力落实沿海开发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导区、保税港区等重大政策的争取工作,推动精品钢铁基地、炼化一体化和区域性大型机场建设等事项进入国家规划及专项规划,争取国电大型火电等一批项目尽早具备建设条件。落实重大项目服务帮办制度,强化各项工作的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加快释放沿海开发政策效应。

  (二)切实增强需求拉动,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一是全面扩大有效投入。把握国家政策重点,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环保以及民生项目的开发储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项目建设接续有力。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引导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片区改造、民生保障等领域,促进重点项目快建设、快见效。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意见,强化政策指导服务,为民营经济投资创造宽松环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临港产业园区等开放载体,切实招引重大项目,把利用外资和创新转型结合起来,重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积极招引国外知名企业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营销中心落户我市。抓好一批投资3000万美元或5亿元以上项目,重点推动100家外企增资扩股。三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落实国家扩大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汽车、通信、旅游、文化等消费热点。大力开拓城乡市场,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继续加大对物价的调控监管,保障市场供应,努力稳定市场物价。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加强土地、价格等政策引导,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三)着力提升发展层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产业项目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徐圩新区等园区载体作用,推动项目进园区、企业进园区、产业进园区,促进园区内各产业、各企业的裂变扩张,显著提升园区实力。加快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培育七大产业集群,建设六大千亿园区,争取3家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二是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实施三新产业倍增工程和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研究制定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见,重点突破用高新技术武装的重化工业,支持发展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及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确保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均突破200亿元,新型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40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5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提速工程,加快大陆桥国际商务中心等10家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依托金港湾物流园区等平台,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积极发展物流业。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引进股份制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推进江苏沿海发展银行组建和国开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企业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强信用和担保体系建设。培育城市核心商圈,抓好苏宁广场、家乐福、义乌小商品城等大型商贸项目建设。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彰显海滨城市风貌。一是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北疏港高速公路、242省道青口至杨集段、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推进区域路网互联互通,重点建设长深和沈海高速至徐圩港区连接线、徐圩至新浦快速公路。连盐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加快连淮铁路等前期工作。实施盐河航道整治工程,推进内河港中云台作业区和灌南新安港区码头工程。力争实现空港开放,完成区域性大型机场选址。实施蔷薇河下游治理,新沭河五十年一遇主体工程竣工。建成投产220千伏临海变,推进实施220千伏灌河、陈墩变,加快建设智能电网试点工程。二是提升海滨城市形象。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入230亿元。加快推进连云新城陆域形成和基础设施工程,完善示范区路网框架。优化徐圩新区城镇功能布局,完善临港产业区、港区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功能。强化新海城区各节点的衔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孔望山新城、凤凰新城开发力度。推动科教园区、山海景观轴等重点片区快速展现新形象,加快赣榆新城融入主城区步伐。三是建设区域性商务中心。提升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加强中心城市资源整合,合理规划并加快改造新型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区域性航运、商贸、金融、物流、旅游、信息等六大中心,增强城市要素集聚、服务带动功能,努力推进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区域性商务中心建设。

  (五)加快提升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全面发展。一是加快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强化功能配套、完善管理体制,确保四县GDP、财政收入、投资等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推动县城发展成为有较强实力的中等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认真做好功能区划、产业布局、镇村布局、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设施等规划,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二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点打造10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增高效农业30万亩、高效渔业10万亩,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尤其是农民的互助资金合作,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家。完善农产品市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公共服务三个体系。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0万亩、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积极发挥城郊农业的区位优势,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城郊农业发展新亮点。三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赣榆东温庄水库、新沭河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建成农村公路200公里,疏浚228条县乡河道,集中治理1900个河塘。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工程建设,新增市级城市化示范镇10个,完成119个村庄环境整治。

  (六)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一是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创业富民、就业富民、培训富民,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强化社会保障和弱势群体扶持救助,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养老、医疗和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便市民出行。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公共租赁住房3280套,新建经济适用房3710套、廉租房777套。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多渠道筹资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推进一批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扩大公共资源覆盖面的重点工程。开工建设3所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整合卫生资源,扎实推进市一院门诊病房楼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园、博物馆群和健身场馆,加快发展基层文化,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完成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加大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深入推进法治连云港、平安连云港建设。

  各位代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面临的任务光荣而繁重。我们将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面落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各项要求,凝心聚力,奋发昂扬,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化解矛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附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0年

  执行情况及2011年草案

  指     标

  单 位

  2010年完成

  2011年计划

  总量

  ±%

  总量

  ±%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150

  14左右

  1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455

  21

  17

  2.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

  1.3

  1.42

  3.财政总收入

  亿元

  352.6

  51.8

  20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41.4

  56.7

  20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34.2

  23.4

  1400

  其中:工业投资

  亿元

  800.3

  27.3

  950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25

  18.7

  18

  6.外贸出口

  亿美元

  26

  33.1

  25

  实际到账注册外资

  亿美元

  11

  5.8

  12

  市外客方到位资金

  亿元

  435

  16.5

  480

  7.港口吞吐量

  亿吨

  1.35

  18.4

  1.5

  集装箱运量

  万标箱

  387

  27.7

  450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9000

  12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6850

  12

  12

  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3.5

  不高于省控线

  10.人口自然增长率

  ‰

  6.9

  7

  11.城市化率

  %

  45

  47

  注: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节能减排指标待省下达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