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场”持续释放“新动能”

  • 时间:2023-07-22 17:12:22
  • 来源:连云港日报
  • 阅读次数:
  • 字体:[ ]

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连云港其势渐成、其时将至。

乘势而上,全市上下产业强市、工业立市的战略更加聚焦,狠抓项目、强化投入的导向更加鲜明,主动服务、亲商重企的氛围更加浓厚,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力量进一步凝聚。

以项目建设强劲态势激发实体经济强大活力。今年以来,我市精准选定一批既利当前稳增长,又利长远增后劲的项目,瞄准发展短板,聚焦群众关切,立足现有基础,促进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良性互动。市重大办主任侍华林介绍,这些项目既是基于创造需求、托底经济的现实考量,也是谋划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长远布局。

高位谋划推动 提升城市能级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我们大干快上、大抓落实,抢占先机、重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

正如市委党校教育长卢山所说,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除了“硬”和“快”,“下半场”亦要注重“新”和“软”。

在市开发区高效低碳燃机建设现场,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正在为连云港冲击基础研究高峰而忙碌。作为江苏少有的国家大科学装置,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各种试验平台厂房、配套设施主体施工,CTF#1燃烧室试验平台完成动态调试。市科技局机构处处长朱哲宝介绍,该平台已经承接多项对外试验服务,迈出“边建设、边运行”的第一步。预计2024年全面建成申请国家验收。与此同时,我市也借助该平台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加强对接,推动“先进轻型涡轮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连挂牌建设分中心,为连云港厚植基础研究的科技家底。

“新”项目谋划的是未来产业布局,以能源、金融平台、数字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项目着力于城市“软件”提升,有助于提升我市发展的整体运行效率,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走进徐圩新区,映入眼帘的,是纵横交错的钢铁森林般的管廊。近年来,徐圩新区不断完善安全管控体系,借助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以“数智化”手段赋能风险管控,切实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风险监管水平。徐圩新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对新区危险化学品企业过程动态风险超前辨识,提升园区“细致精准”“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治理能力,激活安全大数据的深层应用价值。这些技术上线后,减少40%至50%的报警处置量,平均报警处理时长由原先的1小时缩短至15分钟,极大提高了关键报警处理效率。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和“软”的重点项目打通地域发展脉络,舒展区域发展筋骨,让更多的发展要素高效流动,推动区域平衡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生产效率。

突出牵引带动 充分发挥效益

今年,我市共安排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20个,包括续建项目13个,新开工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19.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85亿元,计划安排2022年市本级财政资金8.32亿元。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孟鹏球介绍,市本级项目塑造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钢筋水泥”,有效地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承载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好。

以市开发区为例。为了进一步提升园区通达效率,市开发区对原有的园区道路进行了新一轮的升级改造。市开发区住建局负责人陈敬阳介绍,为改善全区道路交通体系,打通区内断头路,同时为新建学校、医院提供便利的交通出行环境,市开发区积极推动猴嘴片区路网提升改造,完成通园路、台东路、新航路、台北路4条道路建设,在建台西路、台中路、台北西路,人民医院西侧规划路、龙桥路、昌圩路、镜湖路新建、佟圩路、跃湖路9条道路,全方位提高居民出行舒适度。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市一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目前,连宿高速公路徐圩至灌云段、大浦污水处理厂三期、凤凰河整治工程等12个市本级投资的重点基建项目完成投资超序时进度。

为精准高效推动基础建设投资,我市不断推动项目储备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在各领域打造出更多的增长点、支撑点、引爆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项目支撑、注入更强动能。

以徐圩新区为例。目前,徐圩港区2#、3#危险品船舶锚地已正式启用。2#危险品船舶锚地位于现有连云港港危险品锚地东侧,可满足6艘5万吨级危险品船舶同时锚泊要求;3#危险品船舶锚地位于现有连云港港五号锚地西侧,可满足6艘10万吨级危险品船舶同时锚泊要求。徐圩港控集团工程技术部部长江啸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增的10万吨级、5万吨级危险品船舶锚地将为徐圩港区提供功能更加完善的配套设施,结合现有的危险品船舶锚地,可满足近30艘不同吨位的危险品船舶同时锚泊,为徐圩港区大型到港船舶锚泊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也将进一步提高港区生产效率,降低船舶滞港费用。

侍华林介绍:“基础设施是我市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适度与超前之间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抢先布局、备好余量,又坚持规划先行、系统考虑、整体协同,高效地促进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高效契合,促进全市经济整体好转。”

聚焦民生关切 促进品质生活

医疗、就业、教育、社保、环境……每一个词都是浓缩的、沉甸甸的“民生”二字。其背后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也需要上马一批重点项目,真正解决好百姓急迫需要解决的困难。

徐圩新区聚集了几万的产业工人,如何为他们寻找家门口的休闲生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夏天,在徐圩新区云湖街区,陆续开业的几家餐饮企业成为产业职工的生活聚集地。徐圩新区云湖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徐圩新区已经在园区布局了智汇湾商务中心、中央大厨房、云湖康养中心、邻里荟、云湖美食街、香河生态园、拓展训练基地等重点民生服务保障项目,覆盖新区客群超2万人,实现13类基本保障业态全覆盖、品质提升类业态配置达到90%以上。

倾听“真”意见、了解“最”需求,才能找到“最大公约数”。

为了满足园区群众看病需求和企业研发需求,市开发区投资兴建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院区。该院区总投资14.8亿元,总占地面积99亩,规划床位1000张。市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四级调研员刘丽杰介绍,该院区重点依托开发区生物医药技术产业群优势和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战略平台,致力打造“研究型医院+高端肿瘤和血液专科+小综合”的优质品牌,建设成为肿瘤研究型医院,形成区域高端医学转化中心、肿瘤治疗中心、血液病诊疗中心、再生与康复医学中心。

一项项惠民项目的建设、一笔笔民生投入到位、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也深切地感受到发展的脉搏和获得感。

建好项目、繁荣产业、扩大就业、凝聚人心,连云港经济发展基础因此愈发牢固,这座城市的未来才更加值得期待。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