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港城风采> 开发开放

开发开放

  • 来源: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时间:2019-01-10 11:12:05
  • 阅读次数:
  • 字体:[ ]

2018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亿元,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3亿元,增长9.1%,增幅位居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1860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亿元,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50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致力高质发展,抓投入,调结构,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千亿产业投资年度目标基本实现,新建项目开工率和竣工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财政收入质量提高,税收占比80%。单位GDP能耗下降3%、建设用地占用下降6.4%。高能耗产业增加值下降8.9%。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应税销售收入2676亿元,增长13.6%,28家优强企业增长23.4%。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新海石化、卫星石化、东华能源等加快推进。中复神鹰T1000碳纤维、正崴新能源正式投产,田湾核电3、4号机组投入运营。中复连众、天明机械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连云港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大伊山、连岛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新增金融机构4家,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00亿元。网络零售增长30%,快递业务增长44%。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丰产丰收,高标准农田、高效设施农业占比分别达到59%和2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2%。国家农业开放合作试验区启动建设,农产品出口超6亿美元。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连天下”品牌影响力扩大。获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农发集团获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培育海水稻“连鉴5号”亩产近千斤。与中科院共建育种研究中心。非洲猪瘟疫情有效防控。

致力开放发展,谋合作,树品牌,标杆示范项目有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徐圩港区防波堤全面建成,旗台作业区专用铁路试运行。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一期投用,连镇、连徐高铁快速推进。连淮、连宿高速加快实施,204、268等国省干线改造通车。“两基地”建设强力推进,中哈物流基地集装箱进出量增长10%,哈国东门无水港过境箱量突破10万标箱。上合物流园获批国家示范园,物流量和营收分别增长65.7%、53.7%。“大通道”功能显著提升,港口吞吐量2.36亿吨,集装箱运量473万标箱。新开至南非等集装箱航线6条,内河航线苏北全覆盖,海河联运突破千万吨。国际班列开行827列,东行货运量增长60%以上。机场旅客、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41%、80%。开放型经济结构优化,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分别占比29.5%、24.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比20.7%。外贸进出口90亿美元,增长10%。国家级综合保税区获批,连云港口岸赣榆港区、徐圩港区和灌河港区获批开放。市开发区、东海县分别获批国家级新医药、新材料出口基地。灌南经济开发区、东海高新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成功举办连博会、连云港论坛、农洽会和国际医药技术大会,在谈签约项目增长39.6%。

致力创新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后发优势加快培植。10个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68项市级以上重点改革扎实开展。深化供给侧改革,淘汰整合冶金及化工企业18家、化解船舶产能30万载重吨,商品住宅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范围。130个补短板项目加快实施。“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政务服务实现镇村全覆盖,90%以上业务网上办理,企业开办登记平均用时1.5天。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口岸提效降费取得实效。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落地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省领先,文化、教育等改革取得新进展。国企改革纵深推进,20户僵尸企业整合盘活,10户企业完成混改,“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国有林场改革通过省级验收。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研发投入占比1.92%,国家专利优秀奖数量苏北第一。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城市政务大数据中心投用。恒瑞、天晴、康缘位居中国创新力药企前三甲,新药创制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6项。22个项目入围国家、省级科学技术奖。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47名。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致力绿色发展,下决心,出实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事项全部办结。化工园区环保设施提档升级,关停取缔企业75家。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263”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全年空气优良率达77.3%,位居全省前列。落实河长制、湾长制、断面长制,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入海河流水质明显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91.7%,县级以上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完成。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全省率先实施海洋生态红线保护规划,陆域生态红线保护面积占比达22.3%。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新增造林2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8.3%。加强湿地保护,整治修复海域海岛岸线6公里,国家和省级生态乡镇覆盖率分别达25%、85%。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命名。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