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图

论坛宗旨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构想及全国“科技三会”精神,扎实推进江苏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建设,充分发挥连云港市在“丝绸之路 经济带”建设中的区位优势,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科技经济 合作。

“连云港应率先发展智慧港口建设”

  ——李德仁院士接受省市媒体专访
2016第二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科技合作论坛 2016-10-14 


  10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来连参加第二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科技合作论坛并作客连云港名家讲坛,作了“科技创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专题报告会,并在报告会后接受了《江苏科技报》和连云港市部分媒体的专访。



  记者:请问一下李院士,目前智慧城市中国还没有样本可以借鉴,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节点城市连云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途径是什么?

  李德仁院士:目前全世界智慧城市的样板中国还没有。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落实中央十八大提出来的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一起抓,找到后发优势追赶世界经济,让中国更好的面向世界发展。连云港也应该按照这一要求,根据自身优势特点来推进,率先发展智慧港口建设。连云港港可以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实施金融战略、互联网战略、国际化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打造港口生产智能操作、物流电商网络服务、管理扁平协同运行、信息共享智能分析的智慧港口,让港口的货运和客运变得更加便捷,让到这来的船能够便捷的将带来的货物和带走的货物实现交换,能够实现管理到每个仓位、每一条船上的货物,能够通过机械手的操作实现装卸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当然大范围、长距离的货物流动,还要抓智慧物流,这样的港口就会不断的蓬勃发展。

  连云港的发展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城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文、历史、旅游等优势,至少中国人都知道到连云港至少要看看花果山的。连云港智慧城市的建设是要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之上,把数字城市,从地上到地下的建筑一体化,再把导航定位,从室外做到室内,能够通过手机、通过各种传感器,把连云港人财物的活动智能地管理起来,服务于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如果我们把智慧的环境抓好,就是一个绿色的环境。智慧能源抓好,我们的能源就不浪费,我们的电能、雨能、水资源等都能管理的更好一些,让老百姓能够经济实惠的享受这些资源。

  记者:在建立智慧城市方面,您能给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什么建议?

  李德仁院士:智慧城市是要花钱的,花在哪,它要用传感器、传感网把人财物都管进来。所以政府要投钱去做这个事,这个要靠政府组织。你比如说,在智慧社会安全保障、在智慧城管、在智慧扶贫方面,都是需要政府出钱;也要允许民间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比如在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方面,要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在一些领域,可以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参与,比如古树的北斗定位检测与保护、水产品的可溯源智慧数据存档等方面。 连云港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要特别注意别搞成烟囱式的智慧建设,你搞一块,我搞一家,要有个整体的规划,别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要把智慧城市搞好,必须把数字城市搞好,把传感网建起来,有视频要用起来,还要使云计算的计算分析控制反馈机制达到智能化。我希望连云港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取得有自己特点的成就。

  记者:大数据的处理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沿线城市科技协作谋求共同发展方面,有什么特殊意义?

  李德仁院士:我们用夜光遥感做了一带一路周边60多个国家相关的20年夜光的变化。我们发现了整个一带一路大的地区,夜光的中心20年东移了2000公里,中国、东南亚、印度、蒙古经济起来了,马上灯光就强了,从中找到了一个规律。搞一个小卫星,夜光遥感可以分析城镇化,可以比较客观的估算GDP。 政府要带头把城市的数据开放,数据一旦开放,数据集成然后搞数据的挖掘,这就会产生价值。整个欧盟国家数据开放以后,政府管理节省几千个亿。但是数据又存在一个安全问题,所以有些数据可以开放,有些数据可以在内部走。有了数据之后,还要鼓励大家做挖掘,找它的规则,各行各业都可以找到规则来推进本行业的工作。所以大数据的问题是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经济转型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通过大数据可以拉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院士简介:

  李德仁,国际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江苏泰州人。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名誉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亚洲GIS学会创会会长,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Ⅲ委员会和第Ⅵ委员会主席。担任国家航天专家组成员,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分辨对地观测系统”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973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出版专著11部,译著1部,发表论文800余篇。2012年4月获地理空间信息科学“全球领袖”奖;同年9月在墨尔本大会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授予他“荣誉会员”称号,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最高荣誉,全世界仅有10人享此殊荣。

主办: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承办:连云港市信息中心   苏ICP备:0500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