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春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连云港。
在徐圩新区,塔架林立、桩机声响,一个个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的建设者们铆足干劲,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作业中,向着工业投资315亿元目标前行;
在市开发区国家大科学装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该装置投入使用后将为我国更高效率、低碳或零碳排放燃气轮机自主发展提供数据积累和试验平台,推动低碳能源动力系统自主创新;
在赣榆丰海丙烷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在灌南亚新钢铁技改现场,在灌云连云港碱厂搬迁项目现场……
从寒冬行至初春,全市各地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快跑”,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政策暖风频吹 稳投资持续加力
起步即冲刺,实干开新局。
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厂区环境,目前,灌南亚新钢铁将原先的密闭堆场进行升级。亚新钢铁能源部部长吴军武介绍:“我们在这些堆场内将上马自动化喷淋设施,一旦堆场环境指数出现变动,设施就自动化工作,减少企业用工成本。”
我市经济重工业比重大,对大宗商品变动敏感度高,需要持续推进技改,保持制造业韧性。各地各部门抢抓实体经济发展契机,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努力实现经济运行率先好转。
连日来,在市开发区先导高端设备生产线制造项目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春节期间我们都没停工,大家铆足劲加快干,预计今年8月底基本完成土建,12月底试投产。”项目方负责人周井广说。该项目一期总投资22.5亿元,主要布局光伏太阳能高端设备制造,将凭借其拥有的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镀膜工艺,全面抢占光伏太阳能全球市场。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我市投资潜力大、投资空间广、创新发展投资动力充足,今年投资有望保持继续增长。”市重大办主任侍华林表示,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积极响应“80条”政策,让政策暖流激荡投资热潮,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好转。
完善投资机制 强基建扩大内需
万丈高楼平地起,离不开坚实的基础。
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近日,在徐圩港区46号、47号液体散货泊位建设现场,工人正在设备调试。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还剩一些尾项施工,我们正在全力为后续投产运营做好准备工作。”连云港港徐圩港区四港池46号泊位为液化烃装卸作业功能,47号泊位为化学品泊位兼顾油品,项目将重点满足园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公共罐区、鹏辰、奥升德等企业的生产需求。项目建成后,将可提供完善的液体散货装卸服务,直接服务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众多项目,成为徐圩港区与石化基地的运输纽带。”
新春以来,全市一个个重大工程接连开工,一批批项目紧张推进,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着力扩大国内经济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先行,带动徐圩新区掀起了重大项目建设高潮。目前,卫星化学嘉宏高性能新材料项目一期一阶段已进入冲刺收尾,一季度将全面投产;总投资150亿元的卫星化学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一阶段中的10万吨/年乙醇胺、40万吨/年聚苯乙烯、15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酯等装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建设;中化瑞恒碳三产业链、圣奥化学聚合物添加剂项目正加快建设,力争上半年投产。
传统基建不传统,“新基建”带来新机遇。眼下,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在这片热土上协同发力,赋能打造发展新优势。
翻看2023年全市重大项目清单,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成为热词——全市将扩建5G网络覆盖2500个点位作为投资目标,海州等县区培育了一批相关产业项目,各地信息产业加快推进。
“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支持一大批符合发展和民生需要的重大基础项目建设,既有利于持续扩大内需,也有助于补短板调结构稳增长。”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孟鹏球表示。
环境优无止境 提振项目推进力度
改革再深化,发展再提质。
在开发区项目建设现场,“服务很好”被大家挂在嘴边。以先导高端设备生产线制造项目为例,为加快推动项目建设进度,市开发区专门成立了一个专班指挥部,以打造标杆项目为目标,全力服务好项目发展,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市开发区党工委副主任万军介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通过建立健全领导挂钩机制,积极落实各项目推进专班机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月、分解到责任主体。同时,制作月进度通报展板,对尚未开工和推进缓慢的项目进行预警,推动各项目能快则快、能早则早。”
今年以来,不管是各地“新春第一会”还是企业客商的讲述,“营商环境”都是高频词之一。
灌南提出持续开展“局长科长说营商”活动,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机制;赣榆成立“拿地即开工”工作专班;海州提出密切关注项目开工、投产等关键时间节点,全力做好手续报批、基础配套等落地服务工作,及时解决项目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力争项目早日达产达效。
“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优化外资企业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强。”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认为,我市提出进一步落实好企业扶持举措,将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大力营造政企同心抓经济、拼经济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