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司法局 发布日期:2025-07-29 09:39 访问量:
孙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案》已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等研究会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为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和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与市委组织部、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单位共同推进。收悉提案后,我们认真研究并充分吸纳关于建立遴选机制、强化实务训练、完善配套机制等意见建议,与当前推进驻哈萨克斯坦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组建市级涉外法治人才库、支持涉外商事调解组织发展等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一、我市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统筹规划。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我市沿海开放的区位特点,立足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大会等对外交流合作主场优势,把培育壮大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作为全面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工作,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年)重点任务分解,专题部署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任务。市委依法治市办深入开展调研,针对性研究制定我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行动方案(2024—2026年),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协同培养机制,分层分类建立本地区本部门涉外法治人才库。
(二)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素质提升。结合我市涉外法治人才短缺、质量和结构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等突出问题,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组建了首批市级涉外法治人才库,遴选50名具有涉外执法司法和法律实务、法律服务的人才,覆盖公检法司、海关、海事、贸促、律师、仲裁、公证等相关领域,以中青年人才为主,普遍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熟练掌握英语、俄语、韩语等,多人参与过国际交流活动、涉外案件办理等。紧盯实战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求,连续2年举办全面依法治市培训班、LEC法律英语培训、涉外律师训练营等,邀请司法部、省司法厅、苏州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专家学者授课,分层分类分批轮训,进一步提高涉外法治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充分发挥省内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资源,依托我市驻巴西、哈萨克斯坦法律服务中心和自贸区法庭、涉外商事仲裁院、海商海事多元解纷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等实体实战平台优势,扎实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成功举办“双向开放”涉外法律服务研讨会、长三角青年律师发展研讨会等,常态化邀请欧华、盈科、瀛和等具有海外业务经验的资深律师来连授课,加快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高层次法治人才。2024年,我市7家律师所入选全省首批涉外法律服务重点培育机构,为连云港轮渡株式会社、东海县水晶协会等25家涉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开展“连律链企”法治体检,办结“涉外公证+领事认证”4700余件,推送经贸摩擦等法律风险预警330余次,签发优惠原产地证明近4000份,节约企业关税2000余万美元。
(四)加强涉外法治人才服务保障。将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引进培养纳入全市“花果山英才计划”和“521工程”, 高标准举办“高校求贤季”等活动,统一发布引才公告,给予入选对象每年最高3000元补助资金和最高30万元项目资助。落实人才待遇保障,我市律师所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可参照企业引进人才标准,分别享受30万元、15万元、5—10万元和3万元购房券,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可连续3年分别享受每月3000元、1500元、1000元生活补贴,发放“花果山英才卡”,提供包含政务服务、科技创新、金融医疗、文体休闲等方面服务,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二、下一步加快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相关举措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广泛参与。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提案中指出的完善人才培养成效评价、实战技能提升、创新有效激励等薄弱环节,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先行先试,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的宣传推介、鼓励激励和动态管理,为其发展提供更多参与涉外法律事务实践机会。二是进一步搭建实体实战载体。结合人才特性,探索国别法律人才定向培养,拓宽人才实践渠道和载体,针对性组织跟岗跟班学习。三是进一步推进分层分类培养。充分借鉴省内外培养先进模式,积极推动“请进来”与“走出去”,以实地研学、同堂培训、联合授课等方式,拓宽涉外法治人才国际视野。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相关问题,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连云港市司法局
202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