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规上服务业发展积极信号明显增多
2016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尽管呈现一定波动,但总体发展积极向好,多数指标不断取得突破,在全省比较中继续保持较好位次,成为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主要力量。
一、收入总量居全省第七位
初步统计,1-11月,我市列统规上服务业单位571家,营业收入累计达到471.89亿元,提前一个月超上年全年,较上年全年收入多出5.86亿元,高出1.2%,再创历史新高。在全省各市居第七位,在苏北仅低于徐州,在全省依次高于淮安、泰州、扬州、镇江和宿迁等,其中较宿迁高出1.53倍,是我市在统主要综合统计指标中全省排名最靠前的。
二、增长速度居全省第六位
从增长看,1-11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达18.0%,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2.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增幅高出16.5个百分点,较同年1-8月增长高出3.8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增长排名居第六位,较上月累计增长位次迁移了三位。
三、其他营利性收入增长居全省第四位
从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看,1-11月,全市营业收入累计实现149.9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9.2%,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12.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增幅高出26.7个百分点,较全部收入增幅高出21.2个百分点,是我市近年以来所有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长最快的。在全省各市增长排名居第四位,仅低于宿迁、泰州和扬州增长,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四、多数服务行业实现较好增长
在我市现有列统10个服务业门类中,1-11月份营业收入表现增长的达九个门类。在主要涉及的28个行业中类中,表现增长的有20个。其中增长最快的5个行业依次为:专业技术服务业增长77.8 %,机动车及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增长73.9 %,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60.3%,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46.7%,商务服务业增长40.7 %,比较可观的反映了我市服务业发展实际。
五、职工人均薪酬稳居全省上游
初步统计,到11月末,我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8.28万人,在全省居第十位;职工薪酬累计实现53.09亿元,同比增长8.4%,在全省均居第八位;人均月薪酬达到5828元,在全省高居第四位,仅低于南京、苏州和无锡;同比增长为7.8%,较全省平均增幅高出0.3个百分点,在全省居第六位,在苏北居第一位。
( 服务业处 马清涛 )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