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数据服务> 数据解读

1-7月连云港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有升

  • 时间:2016-09-19 08:31:51
  • 来源:市统计局
  • 阅读次数:
  • 字体:[ ]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连云港市加快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中心任务,主动作为,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特征。

一、全市工业指标情况

1、工业生产稳中有进

1-7月,全市166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54.9亿元,同比增长12.5%,比1-6月提升0.6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升态势。实现销售产值3373.4亿元,同比增长12.8%,比1-6月提高0.6个百分点,产销率达到97.6%,工业产销总体保持同步平稳回升,呈现产销两旺态势。

分结构来看,1-7月,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91.5亿元,同比增长17.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1.6%。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63.5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市总产值68.4%,轻工业增速明显高于重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分规模来看,1-7月,全市规模以上小微企业经营向好、拉动明显,累计实现产值1499.4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高于全市3.2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增幅逐步企稳,累计实现产值1955.6亿元,同比增长10.2%,较之1-6月提高0.4个百分点。

分县区来看,共有五个县区产值保持2位数增长,分别为海州、赣榆、东海、灌云、开发区。其中海州10.3%、赣榆15.8%、东海14.2%、灌云17.8%、、开发区10.8%。

2、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

从整体来看,7月当月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09.9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24.6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呈回升态势回到年初水平。

从位次来看, 1-7月份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宿迁(11.5%)、南通(10.4%)、泰州(10.3%)、盐城(10.1%)、淮安(10.0%)、扬州(9.8%),列全省第七位,与镇江持平,与上月位次持平。

3、全市主要行业增长良好

上半年,全市35个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产值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医药行业因其基础良好、优势明显、发展迅速等特点,在全市重点行业中继续领跑,实现产值331.3亿元,同比增长24.3%,增幅高于全市11.8个百分点;石化行业增长较快,实现产值846.3亿元,同比增长19.0%,增幅高于全市6.5个百分点;建材行业稳步增长,实现产值365.0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冶金行业受市场整体需求减弱影响,继续保持个位增长。

4、重点企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

重点企业稳定增长。1-7月份全市工业总产值30强企业共实现产值1579.7亿元,占全市总产值45.7%,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其中,27家企业均保持正速增长,22家企业实现了2位数快速增速,天晴药业、广晟健发等两家企业累计产值增速在40%以上。

5、企业效益保持较快增长

1-7月连云港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0.3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全省排名第一。分行业来看,全市六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其中,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速均在二位数以上。

6、民营企业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1-7月连云港市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02.0亿元,同比增长12.9%,比全部规上工业增速高0.5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2392.6亿元,同比增长12.5%,比全部规上工业增速高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62.4亿元,同比增长20.8%,比全部规上工业增速高0.8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当前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1、工业经济相关指标压力凸显。今年以来,与工业经济运行相关的各项指标均处在低位。1-7,全市工业用电持续走低,累计用电61.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3%,比全省低11.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末位,虽降幅有所收窄,但形势仍不容乐观。1-7,全市应税指标维持正增长,累计应税销售收入1105.3亿元,同比增长0.1%,但7月当月应税销售收入下降6.8%,下行压力加大。

2、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乏力。现有企业无论是从产量规模还是增速来看,真正能拉动经济大幅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型企业较少。全市大中型企业仅143家,共实现产值1955.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6%,同比增长10.2%,低于全市2.3个百分点。1-7月累计产值超过百亿企业5家,累计产值过50亿只有14家,领头企业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

3、新增企业数量、单体规模偏小。规上工业企业总数偏少。1-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68家,位居全省末位,比倒数第二的宿迁还少近900家,且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新建投产入库的大企业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作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支撑力不够。今年以来,月度新增规上工业数少,且新增企业规模偏小,我市仅新增5家。

三、对策及建议

1、培育新项目,加快达规企业入库步伐。坚持引进和培育项目并重,做到加快实施一批、招引储备一批、深入谋划一批,形成重点项目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发挥重点项目对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培育壮大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有基础、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新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企业达规入库,增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2、加快结构调整、加速转型升级,为工业可持续增长蓄能增势。积极推动工业经济增长从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培育若干成长性较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化现有产能,鼓励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创新效应,从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

3、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工业企业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领份额,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特别是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创新企业人事、分配、用工三项制度改革,抓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把强内功、挖潜力作为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手段,降低企业管理的成本和费用,提高效率和效益。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前进动力。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