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数据服务> 数据解读

服务业表现向好 促发展亟需加力——今年上半年连云港市服务业发展综述

  • 时间:2016-08-02 14:44:38
  • 来源:
  • 阅读次数:
  • 字体:[ ]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尽管仍遭受内外需求增势放缓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但上半年我市服务业总体发展仍取得一定成效,总体增长继续保持稳中提升的较好势头。

一、总体运行稳中有进 

今年上半年,尽管部分服务行业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个别重点行业忧喜交织,但全市服务业总体发展表现平稳向好,主要指标继续提速,多项亮点持续集聚。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服务业总量增长稳中提速

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73.71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较上年同期增长9.5%,较全省服务业增长高0.1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增长高2.0个百分点,较同期全市增加值增长高出1.6个百分点,较今年第一季度增长加快1.9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中是加速最快的。

2、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明显向好,亮点纷呈。上半年,我市57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营业收入累计达到241.97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在全省各市稳居第七位,在苏北仅低于徐州,在全省依次高于盐城、淮安、泰州、扬州、镇江和宿迁,是我市主要指标中全省排名最靠前的。较上年同期增长17.4%,同比增长高出15.7个百分点,较今年第一季度增长加快9.5百分点,是近两年里增长较快的。其中,今年前5个月增长在全省各市居第一位,增长提速相当明显。

3、重点服务行业增长全省第二

今年以来,我市以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生活服务业、文化及体育娱乐业等为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整体表现普遍较好,在全省也具有一定优势。上半年,其营业收入实现69.56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八位;同比增长30.7%,较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长高出13.3个百分点。其中,今年前5个月,我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在全省仅低于泰州,居全省第二位。

4、港口吞吐量增长全国沿海第四

从全省乃至全国目前来看,我市交通运输业最具比较优势。今年上半年,我市现有规上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业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07.15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4.3%,较上年同期增长14.5%。其中,连云港港口吞吐量完成11429万吨,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长8.8%,较全国港口同期平均增长高出6.6个百分点,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居第四位,高于日照上半年增长。另外,我市境内铁路上半年货物运输量达到2081万吨,其中发送量完成1534万吨,同比增长3.8%,是近20个月里最高增长,与同期全省及上海路局继续明显下降比,总体实现好转。

5、邮政通讯业发展总体向好

近年来,由于快递业务发展影响,我市邮政通讯总体表现较好增长态势,尤其快递业务高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全市邮政发展的主要力量。今年上半年,我市邮政通讯累计实现收入21.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增长18.8%,快递业务量增长47.2%,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15.3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第七位。到今年6月末,全市电话用户达到519.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45.63万户,同比增长3.0%;全市互联网用户达374.65万户,同比增长达32.6%

6、金融存贷业务总体表现平稳

今年以来,我市金融部门注重把握宏观经济发展大势,银行存款规模继续突破,服务业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到6月末,我市银行全部存款余额达到2500.51亿元,较年初增长达15.6%,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3.5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六位。市银行全部贷款余额达到2003.00亿元,较年初增长9.6%,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其中服务业贷款余额达到756.03亿元,较同期一二产业贷款余额合计高出82.7%,较同期居民个人贷款及透支余额高出5.7%,高居各产业及各项贷款首位。

7、保险业务收入增长整体前移

今年以来,我市保险市场发展态势尚好。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市保险费总收入达到37.85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较上年同期增长29.0%在全省各市中排名第位。其中人身保险费收入完成23.86亿元,占全部保险费总收入的比重达63.0%,居各类保险收入之首。财产保险费收入累计实现10.06亿元,占全部保险费总收入的比重为26.6%;较上年同期增长21.2%,在全省各市中前移到第一位,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13.1个百分点。

8、商务服务业增长明显加快

今年上半年,我市规上服务业中,商务服务业实现收入达63.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1%,较第一季度增长高出22.6个百分点。从全部商务服务业看,今年前5个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9.4%,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3.0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排名居第六位,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幅提高27.1个百分点,增长位次从全省最后前移了七位,提速相当明显。

9、旅游业发展呈现较好势头

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我市现有7家规上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38.6%,较同期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长高出21.2个百分点。另据统计,全市上半年旅游外汇收入累计达到1053万美元,同比增长7.8%,在全省各市排名居第五位。从4A级以上景区接待情况看,今年前5个月,我市共接待来连游客527.21万人次,增长7.2%,居全省第七位。

10、服务业用电量增长继续加速

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尺度。今年上半年,我市服务业用电量达到10.01亿千瓦时,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较上年同期增长12.1%,较全市用电总量增长高出14.9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全市工业用电增长,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2.2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居第七位,较第一季度增长位次前移二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市上半年服务业呈现较好发展。

 

二、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今年上半年,面对相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市服务业经济发展总体表现是平稳向好的。特别是与全省各市比较看,仍有很多方面发展不足或增长不够理想,其中有些问题仍旧比较突出,有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改变

一是主要指标全省排名靠后

从上半年情况看,我市服务业还有不少主要指标排名全省后位,其中总量排名垫底的主要有服务业投资、服务业税收等,排名居倒数第二位的主要有服务业增加值、银行存贷款余额,以及保险业务收入等等。

从增长方面看,我市除个别指标外,多数指标在全省排名也是居后,特别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今年连续两个季度居全省倒数第二。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今年上半年,尽管较今年第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全省各市中已从上年高于盐城和宿迁,后移到全省最后,较居倒数第二位的宿迁比重低0.2个百分点,较盐城低了3.2个百分点,较全省居第一位的南京比重低了18.2个百分点,差距相当明显。我市核心指标在总量、增长及比重均居全省后位,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投资不足影响发展后劲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投资增长相对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全市服务业乃至总体经济的稳步发展。但从今年以来投资情况看,全市服务业投资一直呈现负增长,在全省各市中连续居最后一位,亟待引起高度关注。

今年前两个月,我市服务业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达29.0%,在全省各市中居最后一位,也是全省仅有三个下降的市中降幅最大的。进入三四月份,尽管降幅明显收窄,但在全省排名仍是稳居最后一位。到5月份,我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仍下降4.7%,是全省十三市中唯一呈现下降的,到6月底,增长尽管与同期持平,但在全省增长排名继续垫底,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

      三是税收现状亟需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税收完成情况一直很不理想,几项重要指标在全省排名全部倒数第一。今年以来,这种态势依旧。今年上半年,我市服务业税收完成60.95亿元,在全省各市最少,较居第十二位的镇江少了41.6%,不足苏北服务业税收最高的盐城市的三分之一,仅相当于全省服务业税收最高南京市的8.4%

      上半年,我市服务业税收完成总额较上年同期下降7.6%,在全省各市是唯一呈现下降的。占全部税收总额的比重为35.8%,是全省各市唯一低于40%的市;较居第十二位的常州市还低8.5个百分点,较全省服务业税收比重最高的淮安市低了22.9个百分点。我市服务业税收总量、增长及占比等三项指标在全省各市中均居最后,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四是部分传统优势指标不复存在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多年来,我市对外经济多项指标在苏北乃至全省均有一定地位和影响,但近年来,这类指标优势可谓“荡然无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如 “商务服务业收入”指标,2010年,我市总量排名全省第九位,高于盐城、淮安、镇江和宿迁,目前在全省各市也是仅高于宿迁。再如“旅游经济”方面指标,目前相关指标已是仅好于淮安和宿迁,且与之差距明显在缩小

 

三、全年发展亟需加力

为进一步实现全市服务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我市当前实际,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必须要狠抓并抓好机遇,全力以赴在“上规模、上速度、上水平、上档次”等方面,强化各种坚决举措,以确保实现服务业赶超发展。

一要坚定不移提速增量

多年来,连云港服务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建设是纵比发展相对尚好,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周边地市比较则是差距依旧甚至呈拉大趋势。近年来,尽管我市已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但从目前看“总量”差距依旧,“速度”症结依然,传统优势不再。因此,亟需进一步推出强力超常举措,继续明确目标,切实加大压力,迎难而上,逆水行舟,抢抓机遇,寻求突破,狠抓经营,加速发展,特别要在稳定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狠抓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把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潜能及时、充分地发掘出来,力争在较短期内实现服务业经济增长加速,比重提升,位次前移,确保全市服务业经济总量实现跃进。

二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

服务业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在总量上制约并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在结构上左右着国民经济行业的发展变化。当前,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并切实注重投资效益,应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千方百计抓住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好时机,全方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固定资产投入。要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要扎扎实实的提高和改进投资效益,要不遗余力招引大项目,找准支撑点,积极寻求服务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力争在短期内使全市固定资产投入取得质的突破。要继续加快改善软硬件环境建设,强力加大对重点县区、重点园区、重点行业和重点客商的招商引资力度,特别要突出连云港东部城区、中心城区及高新区、东陇海产业带等重点区域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开发建设,以进一步增强全市服务业经济发展后劲。

三要全力以赴深度开放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曾具有改革优势。但经过30年的建设发展,连云港的开放成果相对并不显著,目前在全省已无优势可言。为此,我市今后要切实注重谋划进一步深度开放,开放举措要再多一些,开放力度要再大一些,扎扎实实提升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抓住当前国际经济危机冲击下新一轮产业、资本、技术、人才资源重新整合的契机,把扩大开放与应对经济危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服务功能紧密结合,构筑连云港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要进一步强化多重叠加优势宣传推介,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深化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加速将连云港的改革优势转化为实际优势。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注重引进境外先进管理投资机构和优质资金,提升全市传统服务业的水平和档次,壮大新兴服务业的规模和实力。要进一步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分工和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鼓励外商设立各类中介咨询机构,提高我市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要注重加强与国际知名服务企业的合作,利用跨国公司的经营渠道和市场网络,拓宽全市服务业范围。要注重鼓励国内外大型服务企业在连云港设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配送中心。同时也要充分借助我市在“一带一路”特殊区位优势,加快步伐走出去,以促进全市服务业经济向外向型全方位发展。

 

四要坚持不懈培植亮点

我市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亮点明显增多,但总体来看,这些亮点及重点积聚的经济优势不够突出,对全市服务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综合作用仍然有待提升。因此,要继续加大发展力度,要切实巩固壮大原有“重点”,积极发展培植新的经济“亮点”,要由“点”到“面”,全面铺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与时俱进,全力以赴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实实在在加力培植服务业龙头企业、企业集团和服务业集聚区,特别是要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是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助推器,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载体。要必须根据连云港本地的产业优势和地域特点,积极发展并合理引导本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地方品牌和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要重点围绕现代物流、科技、商务、软件、创意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对服务一二产业,对提升城市功能作用较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全方位推动连云港市现代服务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五要因地制宜优化结构

从整个三次产业来看,多年来,我市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第二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从与周边比较,我市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已无多少优势可言。而伴随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服务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其中原有的优势行业,如港口运输、外贸、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相对于一、二产业而言,我市的第三产业在全省以及全国的比较优势要明显一些。所以,建议我市加紧观念更新,要在继续坚持“以港兴市、以工兴市”发展战略的同时,应强化“三产兴市”的观念,要继续加快采取强有力的举措,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切实促使我市的港口更大、外贸更强、旅游更好、其他新兴服务业更加繁荣,以进一步拉动我市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六要创新思路强化管理

从连云港市现行实际看,进一步创新服务业发展思路,强化服务业组织领导尤为重要。特别要充分发挥早已成立的全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并强化其职能,以切实提高服务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和系统整合能力。对服务业重点领域,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协调推进责任制。各县区、有关部门也要抓紧建立并完善相应服务业工作领导机制,切实加强服务业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着重加强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服务业统计工作制度,要根据本市发展实际及国家和省现行统计制度,加快建立并完善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特别要加快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的调研、筛查及统计推进力度,进一步实现服务业统计全社会、全行业覆盖,并提高精确性和及时性。要继续加大工作举措,加快推出切实可行的赶超方向,并从头开始,狠抓目标落实,破解发展难题。要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强力推进目标管理,全力使连云港市服务业经济发展切实提升到新的水平,以确保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取得突破。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