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数据服务> 数据解读

总量继续突破 发展亟需加力——今年以来连云港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分析

  • 时间:2016-10-25 10:29:11
  • 来源:
  • 阅读次数:
  • 字体:[ ]

今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开局之年,面对较为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连云港市注重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规模以上服务业继续实现突破,主要指标增长稳中提速。但由于多重因素影响,总体效益情况不够理想,个别服务行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尤其在上总量调结构促发展等方面亟需加速发力。

一、总体运行平稳向上

今年以来规上服务业统计数据看,尽管呈现一定波动,但全市多项指标继续实现增长,主要指标总体表现平稳向上势头。

1从规模看,收入指标突破300亿

据统计,截止今年8月末,我市列统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571家,营业收入累计突破300亿达到325.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增长态势总体平稳,但较今年1-5月累计增长回落7.5个百分点,较上月累计增长回落2.2个百分点。

从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情况看,今年前8个月,我市125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单位营业收入完成近百亿实现98.16亿元,同比增长达39.0%,较今年1-5月累计增长提高2.9个百分点,较上月累计增长提高9.5个百分点,增长提速态势较为明显,创今年以来新高。

2、从税收看,总体表现继续向好

今年1-8月份,我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各项税收完成7.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较上月累计增长提高5.7个百分点,较第一季度增长提高7.2个百分点,但较上半年增长明显回落。从具体税收完成情况看,总体呈现变化。其中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增长达19.6%,管理税金同比增长8.5%,而应缴增值税则下降4.0%。

3、从薪酬看,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初步统计,到8月末,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8.15万人,同比略降0.2%,但较上月末增长1.5%。职工薪酬累计实现37.68亿元,同比增长6.2%;人均月薪酬达到5779元,增长为6.4%。

4、从利润看,综合效益有待改善

今年以来,由于营业成本增长较快,服务业企业总体效益下行压力较大。1-8月累计,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8.1%,管理费用增长12.1%,营业利润实现14.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8%;利润总额完成20.21亿元,同比下降21.0%。

5、从贡献看,重点企业拉动作用增强

总体来说,我市服务业表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依靠重点企业拉动。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41家,其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5.9%,较全部服务业平均增长高出1.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服务业比重达71.0%,较上年同期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对全市服务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8.3%。其中,以连云港港口集团为首的5家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可谓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其累计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7.3%,较全部服务业收入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占全市服务业收入比重达39.7%,对全市服务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47.2%,也就是说全市现有规上服务业有近一半的收入是依靠这5个重点企业增长拉动的。

6、从县区看,营业收入全部实现增长

从各县区情况看,今年前8个月,全市10个县区(含开发区等)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全部实现增长。其中,连云区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突破百亿达106.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营业规模居全市各县区首位。海州区和开发区则分居二三位,原有四个县区中的赣榆、东海和灌云总量相差不多。从增长看,增长最快的是徐圩新区和灌南县,同比分别增长达60.1%和36.0%。

二、行业发展明显向好

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在现行统计的10个门类中,营业收入表现增长的有8个门类。在全部27个列统的服务业行业中类中,营业收入的实现增长的有19个行业。从规模以上服务业所涉及的主要行业看,比较鲜明地反映了我市以交通运输、商务服务、科研技术等为主的服务业发展特征。

(一)交通运输继续举足轻重

从门类看,在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现行统计的10个门类中,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总量当仁不让高居第一位,在全省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今年前8个月,该门类列统的246家企业营业收入累计突破150亿达到154.24亿元,较上年同期小幅增长0.2%,占全部规上服务业收入(简称全部收入,下同)的比重达47.4%,接近半壁江山。其中,交通运输企业为219家,营业收入实现139.62亿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42.9%,在各行业中举足轻重。

(二)商务服务前移全市第一

从发展看,今年前8个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91.18亿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28.0%,较今年上半年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在服务业10个门类中仅低于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居第二位。较上年同期增长41.2%,较同期全部收入增长高出27.0个百分点,较今年上半年增长提高9.1个百分点,在10个门类中是增长最快的。其中商务服务业发展势头明显,同比增长达41.4%,在全市各行业中排名第四;营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达26.4%,自上半年起已高于水上运输业,在现有全部27个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中前移到第一位。

(三)专业技术服务增长领先

今年前8个月,我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37.55亿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11.5%,较上半年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在现有服务业10个门类中稳居第三位。与上年同期比增长37.5%,高于全部收入增长,也明显好于上半年增长,增长仅低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第二位。其中,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在全市现有27个服务业行业中排名第四位,同比增长达49.1%,较全部收入增长高出34.9个百分点,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门类增长高出11.6个百分点,增长态势相当明显,在所有行业中仅低于机动车修理业增长。

(四)信息服务总体表现平稳

今年前8个月,我市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累计完成24.29亿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5%,在全市现有规上服务业10个门类中排名第四位。较上年同期增长5.0%,较上半年增长小幅提高0.2个百分点,较第一季度增长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通讯及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达到6.8%,在现有全部27个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中居第六位,同比增长3.9%,较上半年增长小幅提高0.4个百分点,较第一季度增长提高2.2个百分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达28.7%,增长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五,总体呈现平稳向好。

(五)卫生事业发展潜力较大

卫生事业在我市服务业中是具有一定优势和影响的重要行业。据初步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市仅民办卫生行业营业收入就实现5.63亿元,在规上服务业10大门类中居第五位,在其中27个行业中居第九位。与上年同期比,增长为22.3%,较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长高出8.1个百分点,增长在10大门类中居第四位,在27个行业中也是居第九位,总体优势不容忽视。

(六)生态环境增长提速明显

从增长看,在现有10个服务业门类中增长普遍较好的是水利及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今年前8个月,其营业收入累计较上年同期增长30.4%,仅低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门类增长,较全市平均增长高出16.2个百分点。在其三个具体行业中,全部实现较快增长,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同比增长48.8%,增幅在现有全部27个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中排名第三位。同期,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26.7%,水利管理业同比增长22.7%,在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27个行业中增幅分别排名第六位和第八位。

(七)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向好

近年来,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因素之一。初步测算,今年前8个月,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同比增长约为14.4%,略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增长。其中,除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发展较快外,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等均表现一定程度成长,邮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为17.5%,较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较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 

(八)生活性服务业表现回升

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市居民生活消费类规上服务业企业,尽管有部分行业表现下降,但总体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仍增长约为11.0%。其中,房地产中介及物业等同比增长13.0%,较上半年增长提高4.0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业同比增长达60.0%,在所有行业中增长是最高的。在表现下降的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行业中,降幅分别较上月累计缩小2.8个和2.3个百分点,但教育及娱乐业等较上年同期继续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居民生活性服务业回升质量。

三、存在不足亟待改变

综合来看,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有待采取措施加以改变:

一是总体运行态势不够稳定

以营业收入为例,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体增长波动明显,其中前两个月营业收入累计下降达8.6%,是去年以来各月表现最低的。而5月份增长则表现最高,达到21.7%。但自6月份开始,又逐月回落,今年前8个月累计增长为14.2%,较上月累计增长回落2.2个百分点,较最高的5月份又降低了7.5个百分点,有待引起高度关注。

二是综合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仅从利润方面看,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整体效益表现不够理想。上半年,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0.9%,而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则达14.4%,但到8月份累计,全市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同比又分别下降达34.8%和21.0%,尽管较上月累计降幅有所缩小,但较上半年降幅拉大明显,有待采取措施加以提高。

三是整体行业结构不够平衡

初步统计,在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的10个门类及27个服务行业中,无论是单位数或是营业收入等方面,交通运输业均是绝对第一,绝对比重,这充分反映出我市以港口及交通物流为主的经济特点。如加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仅三大门类营业收入就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高达85.0%以上,行业结构呈现失衡。

四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力度不足

新兴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新生的行业。其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业、软件服务业、租赁业、科技交流业、推广服务业、体育业、娱乐业等等。这些服务行业,将有利于安置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将更大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初步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市现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虽有较好发展,但在全市现有服务业中占比也只有大约10%左右,总体发展确实不快,个别大类至今仍是空白。近年来,我市新兴服务业领域总体情况一直表现是单位少,规模小,发展不够稳定,有待进一步加以培育优化。

五是部分行业表现继续下降

从具体门类及行业看,今年以来,在现行统计的10个门类中,营业收入表现下降的有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2个门类。在现有全部27个列统的行业中类中,营业收入表现下降的达到8个行业,较上半年增加2个。其中,新闻出版业同比下降达20.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下降17.1%,教育及文化艺术业降幅均在12.0%以上,而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仓储业、娱乐业等一直表现不够理想,有待加大力度加以改变。

六是服务业发展普遍不够重视

从全省乃至全国看,近年来,服务业发展可谓风生水起,亮点纷呈。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占48.6%,全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达50.5%。而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42.5%,明显低于全省和全国,在全省各市中也是仅好于盐城和宿迁。而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增长在全省处于后位,其中上半年增长仅略高于徐州,形势比较严峻。

从我市发展实际看,对服务业发展重视不够主要还表现为以下具体方面:首先是县区发展不平衡。从规模以上服务业看,各县区之间以及各区之间在服务业规模方面差距明显,其中市主城区远未达到应统尽统。其次是服务业投入明显减少。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明显低于同期工业等投资增长,在全省各市中排名最后,为近年少见。再就是推进力度很不科学。尤其是全市目标发展未能有效与服务业紧密相关的主要部门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长期以往,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四、提速增量亟需发力

 从目前发展实际看,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有亮点有成效,但存在问题也很明显。为进一步实现全年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当前实际,下一阶段,我市亟需加快转变工作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全力以赴加大力度,切实在“上规模、上速度、上水平、上档次”等方面,强化各种坚决举措,以加快拉动全市整个服务业实现赶超发展。

一要加大力度,加紧提速增量

 从全市乃至全省来看,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经济举足轻重,其经济总量在全省具有相当明显的比较优势,是我市现行主要经济指标中全省排位最靠前的。但从近年统计实际看,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表现放缓,在全省位次呈现后移。几年来,营业收入等核心指标已先后被南通、徐州乃至盐城等市超越,与淮安等市优势明显缩小,亟待引起高度关注。

当前,我市亟需转变发展思路,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和主力作用,要向重视工业一样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亟需加快推出强力超常举措,切实加大工作压力,抢抓机遇,寻求突破,确保不再后移。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切实加大投入,全力以赴将全市规上服务业发展的潜能及时、充分地发掘出来,坚定不移提高服务业经济总量,加快服务业发展速度,提升服务业贡献份额,确保全市整个服务业经济继续实现全面跃进。

二要加强统筹,加速扬优展长

结合当前服务业发展实际,我市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区,要主动作为,务实推进,积极统筹。要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加紧出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全方位优先支持并重点扶持具有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优势的交通运输、商务服务、科技研发、信息传输、旅游等重要服务业企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市服务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好。

三要强化举措,加快降本增效

从近年发展实际看,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在总量具有一定优势的同时,总体效益不够理想,其中利润率、增加值率等主要综合指标在全省表现后进,有待采取措施加以提高。今后,我市各级综合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发展谋划,要积极深入所辖县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开展调研,因地制宜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出谋划策,全面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注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快将企业各项基础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四要强化基础,切实做到应统尽统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及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我国的统计模式和统计手段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市各级统计部门尤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适应统计工作新常态,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等有关具体要求,积极完善并创新工作机制和统计方法。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统计制度,全方位强化各项基础工作。

  当前,要通过全面推进“三新”统计,继续加大力度做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梳理、筛选及核实,进一步做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申报。要严格按照统计制度明确的标准和范围有的放矢推进,既要坚决杜绝生拉硬拽、滥竽充数,也要确保“应统尽统”,实事求是全面反映连云港市服务业发展成果。

五要创新方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从与全省其他市比较看,多年来,我市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乃至整个服务业发展普遍重视不够,尤其在具体扶持培育政策及推动举措等方面更是缺少实际支撑,即使有的政策也多是纸上谈兵,与全市服务业发展实际完全脱节,甚至是基本不起助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全市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

  目前来看,我市亟需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要明确新要求、掌握新标准、关注新变化,各综合及行业主管等重要部门要加强合作,全力做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尤其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扶持和培育,要切实做好科学统筹,在政策、资金及投资等方面加大倾斜。要借助服务业与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等的融合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传统服务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真正做强连云港市服务业经济。

六要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强化管理

从我市目前实际看,进一步创新服务业发展思路,强化服务业行政组织领导尤为重要。特别要充分发挥 全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并强化其职能,以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和系统整合能力。对服务业重点领域,要进一步加快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协调推进责任制。各县区及有关部门也要抓紧建立并完善相应服务业工作领导机制,切实加强服务业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着重加强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力度。 

同时,要继续加大工作举措,切实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出切实可行的赶超方向和赶超目标,并从头开始,狠抓管理落实,破解发展难题。要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强力推进目标管理,全力使连云港市服务业经济发展切实提升到新的水平,以确保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取得新突破。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