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k12498411/2003-00069 | ||
发布机构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2003-05-23 |
标 题 |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连政办发〔2003〕84号 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市体育局拟定的《连云港市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 ||
时 效 | 有效 | 文件下载 |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体育局拟定的《连云港市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连云港市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努力构建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按照《江苏省实施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订《连云港市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的重大意义
群众体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人民体质,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的支撑条件,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联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健康水平”。实施“八个一工程”,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政府保障公民参与体育合法权益的有力保证,对树立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实施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显著提高城乡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努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实现我市群众体育工作的新跨越,为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1.到2005年,连云港市90%以上的城市社区和70%以上的农村乡镇达到“八个一工程”的要求,并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意义和各具鲜明特色的示范单位和精品工程。
2.到2005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要求,门类齐全、内容完整、管理规范、优质高效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3.动员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中介组织,逐步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具有产业化、社会化特征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三、实施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的主要内容
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
(一)建立一个健身组织网络。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建立健全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积极鼓动各社区、乡镇成立文体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和全民健身中介组织。条件好的社区和乡镇成立全民健身指导站或全民健身服务中心,依托社区、乡镇文化站的活动阵地,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群众健身俱乐部和基层群众体育组织。
(二)每年开展一次全民健身周活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每年集中一周时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并采取体质测定、健康咨询和健身讲座等形式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利用节假日及闲暇时间开展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竞赛、演练活动等。如举办家庭运动会、趣味性体育比赛、健身路径比赛、健身活动展示会等,每年开展活动6项次以上。社区、乡镇每两年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
(三)建设一个全民健身工程(点)。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建设全民健身工程(点),到2005年,90%以上的城市社区和9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一个以上的全民健身工程(点)。社区和乡镇经常利用全民健身工程(点)组织、指导群众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健身器材使用效率,并建立全民健身工程(点)日常管理制度,加强维护保养,延长健身器材使用年限。
(四)建设一批晨(晚)练活动点。按照小型、分散、就近、自愿的原则,对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晨(晚)练活动点进行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有相对固定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人数20人以上的晨(晚)练活动点,并建立资料档案,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有群众自我组织,自我活动、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管理规范的晨(晚)练活动点,要求每年以10%递增。
(五)建设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体育骨干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核,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在辖区内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指导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到2005年,每个晨(晚)练活动点配备2名以上技术传授型社会体育指导员。
(六)建立一个国民体质测试站。按照《中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要求,城市各社区和农村各乡镇建立国民体质测定站,配备测试器材,培训测试人员,每年为辖区群众开展1—2次体质测试活动,并开具运动处方,为群众科学健身提供服务。
(七)每年举办一次科学健身系列讲座。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每年定期举办1次以上体育健身科普系列宣传讲座。经过2—3年的努力,使大多数群众掌握1—2种简便实用的体育健身方法,自觉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八)形成一个特色体育项目。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项目。到2005年,90%以上城市社区、70%以上的农村乡镇达到上述要求。
四、实施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的步骤
按照整体推进,分年实施的原则,建设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具体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2003年第四季度召开农村实施“八个一工程”建设现场会。各县区在认真总结2002年实施“八个一工程”现场会经验的基础上,在城市社区全面实施“八个一工程”,每个县选择3至5个农村乡镇进行试点,对照省级评估标准,精心组织实施。参加本年度省级“八个一工程”、“双十强”考核评比。在创建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起点高、适应广、操作性强的典型,为全面推开打好基础。
第二步:从2003年年底,全面开展总结实施“八个一工程”工作经验,在总结全市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全市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全面实施“八个一工程”。到2004年,力争80%的城市社区和60%的农村乡镇完成目标任务。
第三步:2005年,进一步扩大“八个一工程”的施行面,完成90%以上的城市社区和70%以上的农村乡镇达标建设任务,并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意义和各具特色的精品工程。
五、实施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的对策措施
加强宣传,使健康第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手段,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八个一工程”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城乡联动,广泛发动,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让“奔小康,要健康;要健康,先健身”的口号家喻户晓,让更多的人运动起来,加入到全民健身活动的队伍中来,不断扩大体育人口,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制定规划,加强领导,形成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整体合力。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切实做到领导重视、各方支持、社会监督和群众参与,及时协调和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体育主管部门切实转变职能,认真履行职责,把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工作落到实处。
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八个一工程”建设。各地要认真做好试点工作,在抓出典型样板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八项工作的内在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整体推进“八个一工程”建设。在推广过程中,选择有基础、条件好的社区(乡镇)先行实施,同时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基础差的社区、乡镇创造条件加快“八个一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八个一工程”建设的覆盖率。
加大投入,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硬件保障。按照“几个一点”的原则,多渠道、多元化筹集群众体育经费,鼓励和支持社会捐资。到2005年,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资金,全市建成全民健身工程25个、全民健身点200个。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类有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实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