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时间: 2021-04-30 08:40:09 字体: [ ]

(2021年4月)

为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准确获取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及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法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编制本指南。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公开内容

根据《条例》第三章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公开渠道

1.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lyg.gov.cn);

2.《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报》;

3.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4. “我的连云港”APP;

5. 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

6. 其他:报刊、广播、电视等。

(三)公开时限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依申请公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可以向本机关申请获取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

(一)申请接收渠道

1.当面提交

市政府办公室受理机构为政务公开处

受理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1807房间;

受理时间:8:30-12:00,15:00-17:30(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518-85831098。

2.信函或传真提交

申请人可通过邮政寄送或传真方式向本机关提交申请

来信请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收),请在信封上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邮政编码:222006。

传真号码:0518-85832112。

3.网上申请

申请人可登陆“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依申请公开”页面,在线填写提交申请。

(二)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应当填写《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表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载打印,网上申请的可直接在线填写。

2.当面申请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通过邮政寄送或传真提交申请的,应随申请表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网上申请的,应上传有效身份证件扫描件或照片。

3.申请表应准确载明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及其载体形式。所需政府信息内容描述应当指向明确,建议详尽提供特定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其他有助于确定信息内容的特征描述。

4.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不明确的,本机关给予指导和释明,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说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补正的申请不符合要求或者补正后仍然无法指向特定政府信息的,本机关将视情与申请人进行沟通,仍无法确定的,本机关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内容不明确,无法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本机关不再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收费标准

本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的收费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收入收缴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执行。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具体承办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办公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联系电话:0518-85831098;传真号码:0518-85832112;电子邮箱:lygzwgk@126.com。(本邮箱仅用于接收信息公开工作咨询及有关意见建议,如需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请参阅前述“申请接收渠道”。)

五、监督和救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本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557968001116.png

国家文件
省级文件
市级文件
市政府工作机构及职能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 2019-04-02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9-04-0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 2019-03-3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医疗保障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9-03-3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外事与侨务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 2011-07-25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沿海地区发展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1-07-22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物价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商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 2010-09-30
市政府文件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
失效文件
政府大事记
政务督查
连云港市政府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01-03-02 00:00:00 阅读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

2001年2月25日在连云港市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九五"回顾和2000年工作情况

过去五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通货紧缩等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增长11.9%,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由"八五"末"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格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八五"时期的62.8%上升为93.4%。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取得成效,乡镇企业运行机制加快调整,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13亿美元,是"八五"的2.68倍,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对内经济技术协作、南北挂钩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开发区发展步伐逐步加快,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亿元,是"八五"时期的2.67倍,相继建成了东陇海铁路复线、宁连公路连云港段、墟沟港区一期工程、村村通电话和信息港湾到县工程,实施了新沂河海口整治、蔷薇河送清水、石梁河水库除险加固、海河堤防达标、城市防洪保安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新建改建了朝阳路、海棠路、海滨大道、海连路、瀛洲路、盐河路和新火车站广场、苍梧绿园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田湾核电站、连徐和汾灌高速公路、新海污水处理厂、城乡电网改造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34.7%和41.3%,教育改革和发展成绩显著,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文化、卫生、体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资源、环境三项基本国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市连续三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过去五年是我市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的五年,是全市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是各行各业适应新体制、探索新办法、实现新发展的五年。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我市发展史上很不寻常的一年,我们依靠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奋力拚搏,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水灾,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基本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国民经济保持增长

过去一年,全市经济建设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93.2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因灾下降5.8%,第二产业增长5.6%,第三产业增长7.4%。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继续调整优化,粮食面积调减51万亩,优质高效新品种覆盖率和商品率得到提高,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多种经营健康发展。各类示范园区、生产基地和特色乡镇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了"云瑞"棉花、"神仙"紫菜等一批名牌农副产品。榆成水产养殖、福润肉类加工、宏杨木业等龙头企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改造中低产田35.8万亩,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12.6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5%。乡镇工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1.6%,利税增长33.4%,利润增长69.2%,逐步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新认定21个省高新技术产品和4个省高新技术企业,2个企业进入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行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恒瑞医药4000万A股成功上市,创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工程中心进入省级行列。22个重点企业支撑工业经济大局,实现销售、利润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24%和59.7%。49个产品被认定为省市名牌产品。9个企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值增长11.1%。

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旅游、信息、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传统、新兴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6亿元,增长7.2%,市场成交额203.3亿元,增长12.4%。市区新辟公交线路11条,更新出租车850辆,公路客运能力和业务量保持增长。港口吞吐量超能力、超历史,完成2708万吨,增长34.3%,集装箱运输量达到12万标箱,增长8.7%。开展了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地区的直通式转关业务,开通了至西安的"五定"班列和至美国西海岸的集装箱班轮航线。民航完成客运量4.69万人次,增长13.7%。各旅游景点共接待国内游客308.5万人次,增长10%,国际游客2.21万人次,增长56%,成功举办了第四届连云港之夏和花果山金秋登山节。结合旧城改造推进住宅建设,竣工面积达95万平方米,完成了苍梧小区等一批成片开发工程。政府和企业上网工程扎实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逐步向社会各个领域拓展。

切实抓好大灾之年的增收节支工作,完成财政收入17.2亿元,增长0.6%。合理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完成财政支出18.4亿元,增长9.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2.9亿元,比年初增加17.3亿元,贷款余额151.7亿元,比年初增加10.1亿元,剥离不良信贷资产34.4亿元,核销企业呆坏帐贷款2800万元。保险机构共支付各类赔偿资金1.1亿元,其中水灾理赔总额3640万元。

二、改革开放持续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列入省考核的4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81%,完成32户市属工业企业不同形式的改革改制,乡镇工业改制面达93%。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框架,产权制度改革和中小企业民营化步伐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7.3%。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减少审批事项4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工伤、生育保险稳步推进。住房分配和交易新机制初步建立,房改房上市交易14.9万平方米。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推动了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采取综合措施整治投资软环境,组织了上海招商月等系列招商活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3%,外贸出口增长21.1%,外经营业额增长11.7%。开发区新批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4个,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开始启动。内联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成效进一步提高,引进客方到位资金7.96亿元,增长26.8%。

三、城乡建设明显加快

抓住国家继续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持续扩大投资的有利时机,上项目、增投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9亿元,增长17.6%,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石梁河水库除险加固和新泄洪闸水下工程通过验收,新沂河和新沭河消险工程完成年度任务,蔷薇河送清水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开工建设大浦河抽水站。汾灌、连徐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宁连公路连云港段高速化改造,实施199公里国、省道改造工程,县乡村公路通达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实施了港口外航道扩建工程。田湾核电站主体工程及场外辅助工程全面施工。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5.3亿元,赣榆、灌云农网改造基本完成,海州110千伏变电所开工建设。完成程控电话交换机扩容10.5万门、数字移动电话网扩容12万门。

加快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建成盐河路并实施河滨绿化,花果山路建成通车,实施苍梧东路改造工程,陇海商业步行街东街竣工开业、中街开工建设,完成海滨路立交桥引道工程。加大城市主干道沿街建筑改造力度。完成新海地区气源改造、大港液化气站建设和中山西路路灯改造工程。建成新海地区污水处理工程截污管道和沿途泵站。公安指挥中心交付使用,国际展览中心基本建成,急救中心主体封顶。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市管理得到加强,顺利通过省级先进卫生城市验收。小城镇建设加快,完成16个乡镇撤乡并镇或改设街道办事处工作,新命名11个新型小城镇。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5项,组织鉴定科技成果114项,专利申请量14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项目"对虾多倍体育种育苗和性控技术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星火产业带建设,新上省以上火炬计划项目15项、星火计划项目40项。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改造薄弱中小学103所,新扩建中小学校舍30万平方米。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新浦地区8所学校联动调整方案和城乡部分中小学撤并工作。完成教育科研中心主体工程,师专教学主楼竣工使用,建成赣榆高级中学,开工建设新海、东海高级中学和高校生活服务园区,组建了外国语学校,淮工海洋水产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重视和加强。

以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批单位和个人获得全国、全省文明创建先进称号。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车站浪漫曲》、殷庄锣鼓等优秀剧目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开展了"在海一方"系列广场文化活动,举办了"首届全民读书节"和第三届少儿艺术节。《日出》等一批电视文艺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电台开通音乐交通频道,电视增加经济生活频道,96%乡镇与市县有线电视联网,新增城区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成功举办了市第十届运动会,江苏海上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全面展开,赣榆县农民拔河队在全国第四届农运会上获得亚军。竞技体育获省以上比赛金牌37枚。全面开展了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创建活动,建立了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灾后防疫工作扎实有效。统计服务工作水平提高,第五次人口普查顺利开展。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双拥、人防、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新闻出版等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得到重视和发展。

计划生育全面落实"三为主"工作方针,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局面,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5‰以内。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复垦开发土地2.65万亩,土地有偿使用力度加大,成立了市国有土地储备中心。市区开山采石得到有效整治,列入关停范围的121个采石塘口全部停采。完成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目标任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考核列全省第二位,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环境质量列全国46个重点城市第一位,蔷薇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基本完成清洁能源示范小区建设。

五、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职工工资适度增加,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三条保障线标准得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56元,增长7.9%。认真落实"两个确保"工作,进中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按时足额发放。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2万人,再就业率为50.1%。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人均居住面积提高0.5平方米。

受严重自然灾害和种植面积调减的影响,粮食减产26.3%,棉花减产31%,农民人均纯收入减少454元,降至2597元。面对下半年罕见灾情,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排除万难抗灾自救,争取上级支持,组织赈灾义演,发动社会捐助,开展对口帮扶,入冬前基本完成倒房重建任务,4万多户灾民住上新房,灾区群众冬春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继续实施农村降氟治污改水工程,受益人口16.1万人,完成草危房改造年度任务。市驻灌南扶贫促小康工作队协调各类扶贫资金3479万元,实施了一批扶贫项目。灌南县实现以县为单位基本达小康目标。全面落实减负政策,农民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社会保持稳定。

六、依法行政水平提高

政府及职能部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99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作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建议,提高了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66个单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执法责任体系。顺利完成"三五"普法任务,依法治村、依法治厂、依法治校等基层法制工作得到加强。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扫除各类社会丑恶现象,与"法轮功"等邪教活动作坚决斗争。围绕整顿经济秩序和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打假活动。加强信访疏导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因素引发的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全市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

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政府各部门普遍开展"三讲"教育,提高了廉洁从政的自觉性。认真开展住房清理,狠抓领导干部违纪违规收送钱物和代币券问题,查纠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处理各类违反政纪案件。有重点、有成效地开展了各种专项审计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是在克服种种困难,化解诸多矛盾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在中共连云港市委领导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此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驻连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向驻连部省属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连云港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予政府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九五"工作历程,分析过去一年情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工作上还有许多薄弱环节,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与省内其他市、沿海和周边地区相比,一些重要经济指标明显滞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骨干企业培植不够,国有企业扭亏脱困任务还很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地区不能保证工资的正常发放;改革向纵深推进难度较大,开放型经济水平偏低;城市化进程不快,城市总体规划亟待调整修编;各类人才短缺已直接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城市下岗职工较多,再就业渠道不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压力很大;政府工作的效能和效率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投资和发展环境需要不断地改善和优化。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必须把握的工作重点。

"十五"发展目标和2001年工作任务

新世纪前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建设宽裕型小康,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重要阶段。市委八届十七次全会描绘了我市"十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据此制定的《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将提交本次大会审议。我们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力争跨越式发展,开创新世纪之初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初步现代化迈进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和技术创新为主要推动力,实施开放兴市、科教兴市、以港兴市三大主战略,推进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陆桥桥头堡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为把我市建成实力较强的新兴工业城市、区域性国际贸易城市、环境优美的旅游城市、现代化交通枢纽和国际性海港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同类城市横比中主要指标位次前移;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牢固确立;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经济外向度、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达到新的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程度跟上时代步伐;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两年建成城市防洪保安屏障,三年实现交通状况的根本性改观,五年完成旧城改造的主要任务,确保新城区拓展初具规模,带状城市连接明显加快,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财政状况明显好转,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繁荣的步伐,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十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预期调控目标为10-11%,2005年达到5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0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1亿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47∶33。

2001年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6%,外贸出口增长13%,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

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上述目标,在发展社会生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按市场化要求变革生产关系、推进机构改革等若干重要方面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突出工业振兴、农民增收、广泛招商、扩大投资、城市建设、财政平衡、社会稳定等工作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狠抓落实:

一、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提速增效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切实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科教兴农,继续实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项工程,下决心优化品种,提高品质,调整布局,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快培育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创农产品品牌48个,形成特色乡镇45个以上。不断发展壮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加工、流通龙头企业,确保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30家。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增加农业投入,继续兴修水利工程,搞好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建设科技示范园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科技、信息、流通、金融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发展条件。引导和支持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乡村企业结构调整和机制创新,拓展建筑市场和劳务输出,鼓励农民进镇进城置业创业,帮助农民开辟就业和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提高农民的纯收入水平和再投入能力。继续实施扶贫攻坚计划,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以增强工业经济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体制和技术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工业经济大会精神,高举振兴工业大旗,支撑经济发展大局。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彻底改组国有企业。采取兼并、破产、拍卖、租赁、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或整体改制或分块搞活,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小企业退出的步伐,大力推进资产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优质资产向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集中,积极培植一批主业优势明显、利税贡献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建立并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明晰企业的产权关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配套实施内部运行机制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深入开展技术创新、质量创优、产品创牌、企业创名活动,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载体,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力度,集中力量抓好15个在建大项目的竣工投产和20个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认真组织50个重点储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增添后劲。在狠抓增量投入的同时,更加得力有效地盘活存量资产,以改革重组为主要手段,使闲置的国有集体资产最大程度有效化。强化科技开发和技术引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5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0个。强化全员质量、品牌意识,以过硬产品赢得竞争主动权,使一批企业进入行业知名行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提升企业运营水平和层次。下功夫抓好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困难企业的扭亏增盈,落实对首批21户优强企业的重点保护措施,通过政策倾斜和发展环境的优化,促其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对改革任务重、困难比较大的30户市属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和帮扶,更加充分地发挥派驻指导服务组及后方单位的作用,帮助企业落实"三改一加强"综合措施,使其尽快进入良性运行轨道。贯彻重抓本级的方针,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市属工业、县区工业和乡村工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改革企业干部任用管理和利益分配制度,逐步形成一支素质良好、活力旺盛的企业经营者队伍。

以增强港口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聚合人气,促进繁荣为目标,全面发展和提高服务业。务实推进以港兴市战略,建立口岸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全面发展交通运输、临海工业、仓储集散、市场建设、生活服务等多种产业,实现港口功能多样化。走招商引资、共建共用、增资减债、转换机制、分流人员、提高效益的发展振兴之路,推进港城经济一体化、运行方式市场化、经济主体外向化进程。继续加大投入,实施港口外航道扩建工程,做好庙岭三期集装箱码头建设准备工作,切实增强港口通过能力,力争今年港口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完成集装箱运输量15万标箱以上。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发展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市场,利用国际展览中心积极发展会展业,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服务方式。稳步发展金融业,树立在服务中求发展、与地方经济共繁荣的意识,积极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创建金融安全区。促进保险业在公平竞争环境中健康、快速发展。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培植,围绕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深度开发,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提高假日旅游接待能力,大力开发旅游商品,拉长旅游产业链。继续推进住宅建设,竣工面积不少于85万平方米,积极发展住房信贷,完善住房二级市场,把房地产业培育成新的投资消费热点。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和规范的物业管理,按照以人为本的方针,强化服务功能,建设管理有序、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住宅小区,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引导和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建设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化应用工程,使信息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亮点,同时大力发展法律、会计、技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以增强经济发展整体实力和运行活力为目标,全面开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思想大解放、观念再更新,进一步消除制约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切实做到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大力拓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歧视性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鼓励支持私营个体经济进入;凡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加快建设开发区民营经济园区,鼓励支持各县区开辟和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园区,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采取给政策、留退路的鼓励措施,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干部职工领办、兴办私营个体企业。推动私营企业加快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改变相当一部分企业家族化、粗放型经营管理方式。引导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诚信立业,守法经营,永不满足,加快发展,逐步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前途的优势私营个体企业和一支有数量、有质量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使私营个体经济真正成为我市经济的现实增长点。

二、切实抓好项目建设,有效扩大投资规模

突出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进度。按照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持续推进项目和投资工作。从市情实际出发,大力改善投资结构,优选项目集中投入,确保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以项目为龙头,在工业、农水、交通、能源、通讯、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抓好43项重大投资项目和实事工程,当年实现投资75亿元。加大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入,新上或续建一批投入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加快培植新的规模企业;继续实施城市防洪保安、水库除险加固、海河堤防达标等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力量搞好市区居民高度关注的大浦抽水站建设;加快连徐和汾灌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临洪大桥,改造新牛公路,继续实施干线公路网化和县乡村公路通达工程,建成公路主枢纽客运中心站;继续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建设港口220千伏云台变电所、赣榆220千伏申城变电所二期,实施市区6.7万户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保证田湾核电站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完成程控电话交换机扩容8.5万门、数字移动电话网扩容30万门,建成移动通信本地传输网一期工程和联通北沿海一级光缆工程;加快社会事业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在教育、卫生、体育、旅游、广播电视等方面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降氟治污改水和市区环保项目,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

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政府导向、部门参与、银企配合、实现双赢"的方针,坚持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组织贷款项目推荐落实活动,更好地发挥金融部门的投资主渠道作用。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力争在引进海外基金、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支持市内企业相互参股,鼓励本市企业主动走出去投大靠强,走股份制、公司化之路,借助外力上项目、增投入、求发展。有效聚合民间投资,借民力、用民资扩大项目投资,培植经济增长点。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快优势骨干企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步伐,支持有条件企业上市融资。抢抓国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区位条件好,环境容量大,可以摆放高能耗、大运量、用地多重特大项目的优势,进一步做好国家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

围绕项目进程狠抓落实。将项目推进作为政府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帮助企业把握市场导向,搞好项目论证,认真组织实施。明确各级政府、各行各业抓项目的工作责任,做到年初有计划,平时有督查,年终有考核。

三、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切实加强规划工作。根据城市定位和建设发展情况,立足高起点,精心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按照整个城区一体规划、功能互补扬优展长、强化重点加快连接、经济社会统筹兼顾的方针尽快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扩大详细规划覆盖范围,重点搞好新浦新区、东部城区、花果山风景区、海滨旅游区和新墟公路、海宁路、新建东路等重要城市道路两侧的详细规划,做好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先导工作。增强精品和创新意识,提高城市设施和建筑设计水平。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规划管理,坚决查处违法建筑,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实施市政重点工程。充分发挥交通对市政建设的拉动作用,抓紧完善城市高速外环,尽快畅通市区东西南北出入口;建设朝阳东路、郁州南路,建成苍梧东路,全面启动新浦新区建设;改建大港路,拓展港区连接连徐高速公路大通道,强化港口集疏运功能,改变东部城区市容市貌;发挥市区名山资源优势,强化城市环境功能建设,以花果山风景区为重点,理顺建管关系,加大投入力度,不断配套完善,提升旅游城市的水平和层次。在抓好重点的同时,加快推进面上市政工程建设,延伸建设海昌南路,建成陇海步行街中街并实施南极路降坡改造,新建栖霞东路和中环东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完成龙尾河两岸、苍梧东路、建设路和宁海立交绿化工程,实施海棠路绿化改造。建成新海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建成墟沟防洪工程。建设新浦、连云地区和核电专家村燃气工程,新发展居民燃气用户2000户。继续抓好老城棚户区改造,大力支持市区部分企业"退二进三",加快城市干道沿街建筑的装修改造。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抓好县城规划建设,增强县城的集聚功能、辐射效应和经济带动能力,有选择地发展重点中心镇,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建镇和乡村区划调整。把小城镇建设与引导乡镇企业集中发展,培育地方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名优产品结合起来,通过小城镇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农民进入城镇扫清障碍。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适应城市发展和市场化运行的要求,按照"重心下移、区为主体、经费包干、市场运作"的原则,落实环卫管理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突出区及区以下环卫管理主体地位,强化城管委督查考核职能,全面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力度,动真碰硬,解决突出问题,文明执法,提高管理水平,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继续搞好城市美化亮化,提高重要路段和主要广场的美化亮化档次,建设一批美化亮化示范街区。

建立城市建设多元投入机制。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鼓励出让转让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权,实现城建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变现资金的滚动使用。广泛开展市政建设专项招商活动,吸引外资、聚合民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搞好城市土地批租,筹措资金加快市政建设。完善土地储备和开发制度,实行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形成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显著提高招商成效

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新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兴市战略,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形成强大的扩大开放声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整体水平。坚持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认真研究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引资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实行分线负责,强化专项招商。年内着力实施好23个重点利用外资项目,量质并重,提高实际利用外资的水平和层次。高度重视项目工作的连续性,建立并动态调整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不断改进招商方式,继续搞好组团招商、代理招商,大力发展网上招商,建立市级招商网站和县区、重点行业招商网站,逐步形成快捷高效的招商网络。更加充分地发挥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和载体作用,切实提高招商效果。大力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落实安商、富商措施,增强我市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不断壮大外经贸主体,扩大市属外贸企业出口规模,争取三资企业、生产企业和县区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的全面发展,帮助更多的民营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使之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稳妥地拓展对外投资,兴办境外企业,带动产品、设备、技术出口。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使外向型劳务输出和境外工程承包有新的突破。

坚持"市外即外"方针,扩大对内经济技术协作。以沿海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地区、周边地区为重点,广泛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对民营企业、科技企业的招商活动。充分发挥驻连部省属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其与地方经济的全面融合,实现共同发展。努力办好现有内联企业,增强对内招商的说服力。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优化口岸环境,降低进入门槛,吸引中西部和陆桥沿线地区来我市投资兴业,共建共用港口码头和出口加工区,同时更加主动地走出去,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西部开发,发掘经济互补潜力,联手兴办各种实业,达到相互带动、共同进步的目的。

把各类经济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建设的新城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进一步加快建设。开发区率先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用足用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继续完善区内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把开发区建成招商窗口和项目基地,确保年内新上投入500万美元左右的项目不少于10个。开工建设出口加工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年内达到亿元投资形象进度。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实施民营经济园项目20个以上,争取设立省级医药科技园。继续推进赣榆省级开发区和东海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形成引资开发新的热点。

五、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改善财政运行状况

大力培植财源。以财税增收为目标,采取积极的财政措施,努力发展税源型地方经济。强化支柱产业、办好骨干企业、新上重大项目、培植税收大户,发展工业主体税源,构筑财税稳定增收的微观基础;发展财税贡献率高的农副业项目和其他税源产业,确保税费改革后基层财政收入在农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中稳步增长;积极培植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潜力较大的服务产业,拓展新兴后续财源;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确保不断发展的私营个体经济对财税增收有更大的贡献。在主要依靠自身努力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高度重视乡镇财政建设,加强指导,落实责任,通过经济增长点和财税支撑点的培植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乡镇财政状况逐步好转。

调整支出结构。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兼顾重点"的原则,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工资发放机制,重点保证财政供给范围人员工资的发放,优先安排机关正常运转和社会保障政策性支出所必需的资金。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减人减事减支出,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从工作实际出发,重新界定事业单位并加以规范管理,分清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资金供给方式,促进其转轨变型,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之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保障全局性、长远性重大目标任务的完成。

加强财税征管。继续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加强财税收入管理,既坚持依法办事,应收尽收,又做到实事求是,依率计征。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抗税、骗税和逃税行为,大力清理压缩欠税。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对政府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组织实施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项目,抓好高新技术产品群的发展和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培育。建设新药研制、软件开发等七大基地,积极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政府和企业上网等信息化工程。加大科技兴海力度,围绕海水增养殖、海产品加工、海洋化工等提高海洋产业技术水平,促进海洋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形成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增强科技创业、实用技术推广、技术信息咨询等科技服务功能,在开发区建成1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场地,启动建设常设技术市场,开展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充分发挥驻连部省属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抓好"两基"的巩固提高,积极开展"无流生"乡镇创建活动,加快改造中小学危房。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建成新海高级中学一期工程,明确责任,办好不同层次的重点中学。抓好职教中心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扩大省属、地方高校办学规模,推动淮工与化工高专联合办学。切实加强重点学科、品牌学科和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办学和科研水平,促进产学研联合。启动社区教育工程,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搞好教育网络规划和试点工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合理调整教育布局,落实机构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涉及教育的配套改革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择优选聘和竞争上岗。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培养和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竞争、激励、评价、分配机制,创造有利于发现、培养、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体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切合市情实际,面向发展需求,重实际水平,重工作业绩,不拘一格聘任、使用各种实用型人才,做活培训开发和引才借智相结合的文章。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建设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强烈的连云港意识,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力度,大树旅游城市、港口城市、开放城市的整体形象,让全国和世界更多地了解连云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市民素质。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提神鼓劲、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广电部门主办的直播春节晚会,文化部门主办的广场文化活动、戏剧节和元宵盛会,体育部门主办的迎春万人长跑,旅游部门主办的"夏秋双节"等,均作为保留节目正常组织,并做到年年出新,不断提高。全面实现乡镇有线电视联网,市区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实施有线广播电视宽带数据信息网络技术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市县重点医院软硬件建设水平,培育知名特色专科,扩大业务覆盖范围。积极备战省十五届运动会,建设省海上体育训练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海连东路健身中心。深入进行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人防建设,搞好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抓好外事、侨务和对台事务。做好民族、宗教、气象、地震、新闻出版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认真实施三项基本国策,促进可持续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广泛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先进县、乡、村活动。依法加强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管理。加强和改进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盘活土地存量,积极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采取切实措施逐步恢复云台山植被。制定生态市规划,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尤其是强化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切实保护饮用水源,确保蔷薇河饮用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8%以上。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工作,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的联系,认真听取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继续完善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和村务、厂务公开,健全基层民主和经济监督机制。坚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广泛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依法严惩骗税逃税、金融诈骗、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坚决取缔"法轮功"等邪教和各种非法宗教组织,持续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和层层负责的运行机制,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果断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严格安全生产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减少各类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面,提高基金征缴率和备付能力。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巩固和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的成果。继续完善职工工伤保险制度,稳步推进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在农村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大社会救济力度,提倡社会互助,发展慈善事业,推进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

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建设协调增长,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合理适度提高企业职工收入。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高度关注特困人群的基本生活。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各类服务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广开门路,提供更多的岗位,缓解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开展再就业培训,加大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力度。引导人们转变择业就业观念,鼓励支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促进多种形式再就业。

建设优良政风 强化行政效能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以务实、创新、廉洁、高效为目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大兴学习之风,全面提高行政领导、公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从政府领导层做起,倡导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学习市场经济、外经外贸、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法律法规等各种新知识;学习外地改革、开放、调整、发展的成功实践和新鲜经验;学习先进地区干部的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的适应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挂编下派、离职培训、在岗自学等多种方式,达到提高素质、更新知识、增长才干的目的,使越来越多的干部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知识面有广度、看问题有深度、抓工作有力度的能人干才。

坚持务实创新,形成层层负责抓落实,各项工作求突破的良好风气。贯彻勤政为民、实干兴业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知实情、说实话、干实事、重实效,狠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两股歪风,坚决反对弄虚作假、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的错误行为。建立一抓到底、督查到位、考核到人的工作运行机制,督促、激励各级干部迎难而上抓工作,创造条件干实事,使狠抓落实真正成为一种制度和规范、一种风气和习惯。适应新体制、新形势、新环境的要求,引导、推动各级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打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束缚,大力倡导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支持各级干部用改革和调整的新思路、新办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支持和保护思想解放、善于创新、不避难题、干有实绩的干部,批评和鞭挞观念陈旧、固步自封、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的人和事,把工作岗位变成公务人员施展才华、创造业绩的舞台,使开拓创新、力争上游成为各级干部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政府工作人员良好的个体、群体形象。摆正干群关系,强化公仆意识,坚持严于律己,自觉拒腐防变。坚持从领导干部做起,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连云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地区发展振兴大局放在首位,把个人的名利得失、进退去留、私心杂念摆在一边,按照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正派做人、廉洁奉公。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管好自己、管好本级的同时,管好下属、管好家人。切实从源头和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规范管理人、财、物,正确行使行政权力,严防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及时严格地查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不正之风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严把进人"入口",敞开淘汰"出口",确保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运作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全面实施市县乡机构改革,达到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分流人员、减轻负担、转换职能、提高效率等多重目的。下决心办好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继续大幅度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简化办事程序,加快工作节奏,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严肃政务纪律,坚决反对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自由主义等种种错误言论和行为,坚持政府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干部分工负责制,强调集中统一,做到步调一致,查处阳奉阴违,确保政令畅通,为强化行政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组织纪律保证。加强团结协调,自觉维护大局,确立政府工作一盘棋思想。市政府领导层坚持周碰头、月交流、季回顾制度,通过经常的、密切的沟通配合,有序推进工作,形成整体合力。在政府所有职能部门大力倡导齐心协力干事业、同心同德谋发展的良好风气,使不利于团结向上的言论失去市场,使那些闹无原则纠纷、搞不团结的干部没有出路,努力营造上下一心、和衷共济的良好工作环境,保证政府各项工作更加顺畅地向前推进。

各位代表,2001年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一年。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两个五年计划衔接的关节点上,我们既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更感到前途光明、信心百倍。有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进入新世纪的连云港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领导下,认清形势,把握全局,放眼长远,狠抓当前,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共同推动我市两个文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