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建设几何中心 绘就发展新卷
五载春秋,行走在城市大街小巷,幸福生活的底色愈发鲜亮。这样的变化,正是市开发区“十四五”期间城市建设交出的民生答卷。
五年来,市开发区坚定践行“港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锚定“苏北最高、沿海一流,现代化新港城几何中心”目标,通过规划引领、基础建设与精细管理同步发力,成功实现了城市发展从“拉开骨架”到“提升品质”的跨越,一幅宜居宜业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市开发区以“区域协同、生态先行、交通引领、景观注活、产业驱动、公服赋能”六位一体策略为核心,科学擘画现代化新港城几何中心空间格局,推动城市发展既有“广度”更有“精度”。
规划引领,擘画发展新蓝图
优化产业布局。聚焦“三新一高”产业,规划形成“一主两副、四园多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与产业集群发展。营造生态空间。依托“山、河、海”自然本底,构建“一带、双廊、三轴”生态景观体系,串联城市绿园与开放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服务网络。健全“一个区级核心圈、两大次级服务圈、两大特色街道服务圈”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宜居宜业水平。
夯实基础 提升城市承载功能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加码基础设施建设,从路网畅通到绿色赋能,从民生保障到环境提质,让城市功能更完善、生活更便捷。围绕补齐功能短板,市开发区建成一批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城市运行的“里子”愈发坚实。
路网提质升级。新改建朝阳大道、通园路等道路33条,总里程达32.1公里,构建起“五横八纵”主干路网框架,城市交通实现从“连得上”到“通得快”的飞跃。拓展绿色空间。系统推进园林绿化,高标准建成昌圩湖公园、大浦公园及“口袋公园”等32个项目,新增及改造绿化面积超150万平方米,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常态。强化民生保障。苍梧小学、新海初中及高中开发区校区相继投用,市一院开发区院区、朝阳及猴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标志着“学有优教、病有良医”的民生愿景化为现实。
精细治理 激活城市内在效能
聚焦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市开发区开展城市管理暨物业管理水平提升三年行动,通过机制创新、精准施策、服务下沉,推动城市治理从“管理”向“治理”转变,让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幸福感。
以查促改。坚持“日常巡查+专项整治”相结合,累计摸排并整改市政设施、物业服务等问题2384条,化解率达92.26%,城市环境持续改善。示范引领。对住宅小区实施ABC分类管理,形成“A类树标杆、B类促提升、C类抓转化”的梯次推进机制,带动整体服务水平提升。需求导向。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社区,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将群众 “急难愁盼” 转化为 “真招实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立足“十四五”发展成效,市开发区未来将紧扣时代使命,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持续发力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为“现代化新港城几何中心”建设注入更多活力,让宜居宜业的城市答卷更有温度、更具分量。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