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瞰见繁华,飞鸟眼里的开发区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薄雾,成群的鸟儿振翅腾空,翅尖划开晨曦的刹那,一场与自然共生的低空漫游就此启程。在开发区的版图上,产业与生态的和弦终日不息,每一道羽翼的痕迹,都在诉说着土地的蓬勃生机。跟随“飞鸟”视角,解码园区的蓬勃脉动。
门户之姿,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气象。在开发区,市区两条交通主干道花果山大道与港城大道交汇,自贸试验区的“开放之门”白色钢结构弧线向天际舒展,它宛如一条丝带,紧密连通着长三角的经济脉络,热忱拥抱着陆海内外的发展机遇。每一道进出的车流,都仿佛在书写着开放型经济的生动注脚。
云端地标,花果山总部经济中心的向上力量。花果山总部经济中心以近百米楼宇的挺拔姿态勾勒城市天际线全方位展示开发区“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现代化风貌,花果山总部经济研发中心作为港城“商务+科技+生活”三位一体新地标,正以“未来之门”的姿态,迎接产城融合发展的全新纪元。
药港生辉,中华药港的创新基因。“中华药港”在开发区这片“医药创新热土”上熠熠生辉。研发楼里,科研团队正攻坚前沿技术;生产车间中,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转;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仪器奏响着科学的韵律。这里已然形成了“研发-生产-服务”的全链条产业生态,科研人员的智慧在此汇聚,助力连云港医药产业集群朝着全球创新高地展翅翱翔。
展贸盛景,工业展览中心的活力密码。连云港工业展览中心是区域工业展览的“会客厅”, 馆内各类活动精彩纷呈,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展品丰富,“苏新消费?夏夜生活”活动烟火气与科技感交织,单日最高客流量达 1.5 万人次,诉说着经贸枢纽的旺盛活力。
风动未来,风电装备产业基地的绿色版图。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是开发区拥抱“双碳”时代的体现。成片风电叶片静卧厂区,已构建完整产业链。飞鸟飞过风电塔架,能看到钢铁与技术结合,更看到土地向绿色能源转型的决心,旋转叶轮将海风转化为产业升级动能。
生态诗篇,昌圩湖与自然的和弦。若说产业是开发区的筋骨,那生态便是她的灵魂。昌圩湖片区展现出生态之美。晨雾未散,环湖步道有晨跑者,水鸟在芦苇丛穿梭,楼宇倒映湖面。“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工业用地与生态湿地共生,鸟儿巢穴筑在办公楼绿化带,尽显与自然的默契。
大地画布,盐田与光伏的科技浪漫。昔日盐滩如今成为“渔光互补”光伏园区。深蓝色光伏板在水田间铺展,晨光下如碎钻闪烁,傍晚晚霞镀上金辉,水鸟倒影与光伏板轮廓交织成画,体现科技与自然和解,书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命题。
暮色归栖,灯火里的新征程。当夕阳为山峦披金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重现。鸟儿掠过点亮的路灯,研发楼灯火与居民楼暖光辉映。产业工人结束工作,科研人员仍专注实验,商业街区霓虹开启夜生活。这片土地在暮色中不沉寂,归巢飞鸟积蓄力量,等待明日与朝阳起飞,开启创新、开放与生长的新旅程。
从晨光到暮色,开发区的每个时辰都在奏响产业与自然的协奏曲。当鸟儿掠过这片土地,留下的不只是羽翼痕迹,更是园区在时代浪潮中展翅的雄心——这里有开放之门的气度、创新药港的智慧、绿色能源的远见,以及与自然共生的温柔,正待探索者以飞鸟视角,读懂它生生不息的脉动。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