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从“便捷”向“增值”升级,政务改革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刷个脸就能调取电子证照,不用再带一堆实体证件,几分钟就办完了业务!”日前,在县政务大厅,市民李女士通过“免证办”终端完成人脸认证,顺利调取身份证信息办理业务,对政务服务的便捷性赞不绝口。这是我县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暖心办”升级的生动缩影。
为破解企业群众“急难愁盼”,我县打出政务服务改革“组合拳”。在数智赋能服务创新上,我县打造高频事项“刷脸通办”模式,依托“免证办”在线服务系统集成人脸认证功能,实现身份证、驾驶证等12类高频电子证照“刷脸即调”,并在县、镇两级政务大厅布设30台终端,同步编制第二批服务事项证明免提交清单,让“免证办”成为常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同样亮点纷呈,通过全流程电子化监管体系,推行保证金电子保函替代现金缴纳,今年已落地工程领域“评定分离”改革项目2个,建成独立评标舱7个,依托智能预警识别围标线索3条、移交执法案件8起,有力保障交易公平透明。
监管服务提质增效方面,我县印发《“综合查一次”工作推进机制》,推动监管模式深度转变。通过“每月报备检查计划+社会公开”规范执法行为,今年1-9月,全县各执法单位制定检查场景101个(已落实85个)、自建计划200个(已落实155个),检查企业1568家,开展联合检查273次、扫码监管2131次。“以前多个部门轮番检查,耗时耗力。现在只要一次查清,省时省力。灌南现在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企业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扎根灌南的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监管模式的优化让企业“减负提效”。
在重点改革落地上,我县持续发力。工程项目审批改革中,在“拿地即开工”基础上创新“桩基先行”模式,今年5月28日为城东医院项目核发全县首张桩基工程施工许可证,帮助项目提前1-2个月开工,大幅降低企业资金与时间成本。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年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等27个国家及省市“一件事”落地,网上办件量达12.9万余件,“一次不跑”成为企业群众办事常态。同时,基层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全县完成238个行政村业务人员培训,累计办理业务7821件;在新安镇、堆沟港镇试点推进“一表通”建设,基层报表数据项压减50%以上,切实为基层减负。
一系列政务服务改革举措的落地,让全县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下一步,我县将继续聚焦企业群众需求,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政务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