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要闻动态> 县区动态

开发区:“社搭子”+代“盐”人 让基层治理有温度

  • 时间:2025-11-26 09:07:39
  • 来源:开发区
  • 阅读次数:
  • 字体:[ ]

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长远之策。连云港开发区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导向,通过搭建多元平台、创新联动机制,积极引导居民、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主导者”,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的“独角戏”升级为“众人拾柴”的“协奏曲”。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整体布局下,连云港开发区各村社聚焦“一社一品”特色打造,猴嘴街道盐坨社区创新推出的“社搭子”代“盐”人工作机制,以居民“社搭子”群体为核心抓手,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亮眼实践。截至目前,社区已培育健身、文艺、阅读、学习等8大类“社搭子”群体,覆盖居民超300人,选拔培育代“盐”人18名,居民自治参与率大幅提升,治理成效持续彰显。

“社搭子”聚能

筑牢基础,打造代“盐”人培育“蓄水池”。运动搭子每日约20人在社区广场开展健身活动,文艺搭子细分组建合唱、舞蹈、戏剧3支专项队伍,阅读搭子每周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各类“社搭子”每月平均开展活动10场次,既丰富了居民日常生活,更成为社区收集民情民意的“天然渠道”。社区坚持“优中选优”原则,优先从“社搭子”骨干中筛选代“盐”人候选人,以“善号召、精服务、通沟通”为核心选拔标准,确保选出的代“盐”人既能精准对接群体需求,又能高效传递居民心声。

代“盐”人破题

多元赋能,扛起居民自治“重担”。从“社搭子”中选拔的代“盐”人,既熟悉所在群体需求痛点,又贴近居民日常生活,成为连接“社搭子”与社区的关键桥梁。纠纷调解中,代“盐”人发挥“熟人优势”,上半年成功调解邻里矛盾17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在资源协调上,代“盐”人联动社区、物业、商户等多方力量,为“社搭子”争取活动支持。如文艺搭子筹备新春联欢会时,代“盐”人谭哥协调辖区超市降低物资定价、联系音响设备,最终吸引200余名居民参与,打造出社区文化品牌活动。

“双轮驱动”见效

民生改善与治理升级双向赋能。“社搭子”加代“盐”人的模式,让盐坨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环境改善方面,旅游搭子与妈妈搭子提出绿化改造建议,代“盐”人牵头整理诉求、对接资源,推动社区新增绿化景观带3处、休闲休息处2个,绿化覆盖率提升12%;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代“盐”人收集25条居民意见,促成3处非机动车停车充电区、8个便民座椅落地,居民满意度达98%。“社搭子—代盐人—社区—物业”四方联动,构建起“需求从群众中来、方案在协同中定、服务在一线落实”的治理闭环,显著提升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与质量,成功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盐坨社区的实践充分证明,基层治理的活力源于群众参与,治理的效能来自机制创新。“社搭子”代“盐”人模式既找准了居民需求的切入点,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下一步,连云港开发区将持续深化这一创新实践,鼓励更多村社挖掘特色治理路径,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实效,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