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日期:2021-04-15 10:15 访问量:
市政府主要领导去年底就排淡河生态廊道建设作出部署,今年2月初批示要求分段明确责任,确定一种特色树种自然种植,花最少的钱以最快速度建成。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会办,明确将其纳入重点生态景观区造林推进落实。市政府督查室近日现场巡线查看,并调研了解相关情况。从进度看,工作推进总体滞后,现场施工机械人员偏少,连云区完成局部绿化栽植,市开发区仍处于项目招投标等前期阶段。受渣土堆放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影响,主段作业面不具备进场施工条件。从效果看,责任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思路方案存在偏差,工作落实未达预期,未形成合力抓落实的一盘棋局面。为此,亟需对标找差,对照整改,大力度快节奏推进项目建设。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市资源局组织踏查论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建议栽植耐盐碱、耐水湿中山杉为主的乡土树种,年底前完成造林1145亩,并督促项目实施。资金争取方面,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项目申报,力争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的水污染防治及相关示范工程,至4月8日截止日,连云区、市开发区未有成熟项目申报,后续将积极对接沟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
连云区段:全长6.7公里,绿化任务565亩,分东、中、西三段。其中,西段(昆仑山路—泰山路)长1.2公里、面积144亩,已栽植72亩,栽种中山杉、柳树等5300余株;中段(泰山路—云山人文绿园)3.9公里、256亩,规划栽植柳树,尚未启动实施;东段云山人文绿园1.6公里、165亩,已栽植85亩,栽种雪松、龙柏、高杆红叶石楠等7300余株。
市开发区段:全长5.9公里,占地580亩,拟通过强化功能定位、优化景观布局,年底前建成观光休闲与果木林地一体的综合性绿地。计划栽植碧根果410亩,其中大苗区245亩,中苗区165亩,苗圃170亩,预估总投资4500万元。根据推进计划,预计5月初完成招标,期间同步推进仙霞山路以东局部场地平整,10月下旬栽植苗木,12月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同时,为保证苗木成活率,栽种区全范围进行绿化种植土回填,配套建设喷灌系统、安防系统和生产道路。
二、存在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责任单位对排淡河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理解存在偏差,推进落实降标准、打折扣,进展滞后且不平衡。目前绿化栽植仅完成约一成,主要分布在老君堂及云山人文绿园两个点位。泰山路至仙霞山路段土地平整回填等基础工作未有效开展,制约了后续任务推进落实。
二是整体合力不足。从督查情况看,市资源局在牵头方案制订、跟踪落实等方面力度欠缺,连云区、市开发区沟通对接不充分,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如树种选择方面,两区都未严格落实方案成片或带条状栽植一类树种要求,连云区三段各异,易造成造林碎片化、单元分割,势必影响廊道整体效果。
三是工作标准不高。责任主体在要素保障、力量配备等方面明显欠缺。运作实施方面,连云区以云山街道为主推进,资源整合力度难以保障工程整体有序实施,云山人文绿园绿化主要为公墓配备苗木栽植;市开发区由新海连集团作为主体,推进中需考虑资金平衡,一定程度上从项目经营角度出发,建设及后期运营管护易悖离生态廊道建设理念。系统推进方面,未统筹实施治污、拆违、护岸工程,北排淡河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四是遗留矛盾问题多。排淡河生态廊道项目地块涉及原运盐河河道,土地权属纠纷复杂,红线内地面存有大量渣土及建筑物、养殖场、鱼塘等,土地侵占现象严重。如昆仑山路片区存有成片违章建筑;因“263”整治期间地上物及抛填补偿问题未解决到位,沿线村民阻挠施工,泰山路至仙霞山路段推进几无进展。
三、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排淡河是城市主要行洪通道,也是东部城区重要景观河道。打造生态廊道体系,增加滨水过渡生境类型,是应对片区产业偏重、提升环境质量的现实选择,也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推进恰逢其时、刻不容缓。各责任单位要创新方式方法,细化硬化举措,确保早日建成达效。
二要系统推进。排淡河生态廊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责任单位要强化系统思维,明确快速建成、逐步完善、长期受益思路,突出公共产品属性,保证必要资源配置。当务之急是,市资源局牵头会连云区、市开发区充分沟通,精准测算分析,强化方案约束指导,务实高效推进,确保生态廊道成为有机整体。
三要严格标准。各相关单位要对照部署要求,审视评估任务推进情况,切实提升执行力。树种选择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中山杉为主体自然栽植,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同时,坚持不搞特定规划设计,突出乡土自然、简约高效,加快构建纵横成网、连续完整、功能完备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市开发区果木林地项目建设方案亟需调整优化。
四要加快进度。抢抓造林黄金期,坚持能快则快,立体施工,交叉作业,做到成熟一块、推进一块,有序做好土地清理、苗木栽植、后期管护。在督促堆存渣土限期清理到位的同时,对遗留房屋、鱼塘及地下抛填补偿等问题,属地政府要敢啃“硬骨头”,尽快摸清底数,区分轻重缓急,依法分类处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