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日期:2021-05-18 10:17 访问量:
今年以来,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认真落实园区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项目为王,狠抓产业投入,强化运行调度,工业应税销售、产业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园区经济总体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12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730.4亿元,同比增长33.7%;完成工业增值税18.8亿元,同比增长28.5%;实际利用外资1.86亿元,同比增长52.9%;外贸进出口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40.3%。与2019年同期相比,除工业增值税下降0.5个百分点外,其他相关指标均呈正增长,其中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32.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9.7%。全市开发园区总体呈现恢复性、反弹式增长趋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附后)
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情况
全市348个重点产业项目中,位于省级以上开发区的200个,其中新建项目103个,续建项目97个,计划总投资34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61.4亿元。200个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214亿元,占全市的78.8%。新建项目方面。103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35.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6%,其中50个项目已开工,项目整体开工率48.5%,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从园区情况看,赣榆开发区、东海开发区、灌云临港产业区及东海高新区新建项目开工较快。续建项目方面。97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178.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3.5%,高于全市平均0.7个百分点,40个项目推进达序时。从园区情况看,东海开发区、赣榆开发区、赣榆海洋开发区、连云开发区、徐圩新区、市开发区项目推进较快。
三、在手项目推进情况
根据汇总梳理情况,一季度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在手5亿元以上“在谈、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共154个,总投资3192亿元。其中在谈项目84个,总投资2015亿元;签约项目52个,总投资938亿元;新开工项目18个,总投资238亿元;暂无新投产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在谈项目中,投资规模过100亿项目共4个,总投资630亿元,其中徐圩新区3个,分别为高性能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20亿元;绿色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10亿元;盛虹化工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0亿元。高新区1个,为总投资100亿元的OBE塑料降解母粒项目。签约项目中,投资过100亿元项目1个,为徐圩新区中化塑料轻量化材料项目,总投资161亿元。新开工项目中,投资过50亿元项目1个,为徐圩新区年产150万吨乙(烷)氧基化物项目,总投资60.4亿元。
四、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因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调整,市开发区医药产业产值一季度同比增长7%,远低于新医药产业整体增幅。受疫情及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重点企业产值、进出口等数据出现下滑,如高新区罗盖特公司进出口额同比下降18.8%;连云开发区丰益油脂产业园税收同比下降19%,恒鑫通因无原材料供应停产1个月;灌云开发区34家规上企业中,有15家销售额出现负增长。
(二)在手项目推进总体缓慢。位于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的200个市级重点项目中,103个新建项目开工率不足50%,97个续建项目投资进度落后序时1.5个百分点,一季度尚无新投产规模过5亿元项目。赣榆海洋开发区因暂未获批省级化工园区,连云开发区因园区定位为化工监测点,部分在手项目推进缓慢。
(三)园区开放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全市12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中,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以下的有5家,其中2家无利用外资实绩;外贸进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以下的园区6家,其中1000万美元以下园区2家,开放型经济发展载体平台的功能亟待加强。
五、工作要求
(一)精准做好项目推进。各开发园区要深入研判项目情况,做好对上沟通协调,抓紧完善项目手续,强化要素保障。落实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强化个性化服务,开展难题会办,细化进度安排,切实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问题困难,促成在谈项目尽快落地,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在建项目加快实施。
(二)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绩效薪酬管理,将资源向招商和项目服务一线倾斜。重抓产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招引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推动园区特色化、专业化转型发展。研究把握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RCEP等重大机遇,深度推动南北园区共建,依托产业基础,深度挖掘合作项目,丰富外资利用形式,加快补齐外资招引短板。
(三)突出重点加强调度。加强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定期运行调度分析,及时对接企业需求,“一企一策”破解发展难题,保障企业满负荷运转,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在此基础上,推动更多企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四)压实责任确保安全。认真落实经济开发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完善安监机构,充实监管力量,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按照经济开发区安全风险评估完成率100%、集约化可视化安监信息共享平台建成率100%两个“百分百”要求,扎实推进风险评估和监管平台建设,切实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全力压减安全生产事故。
附件: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一季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