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时间: 2021-04-30 08:40:09 字体: [ ]

(2021年4月)

为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准确获取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及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法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编制本指南。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公开内容

根据《条例》第三章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公开渠道

1.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lyg.gov.cn);

2.《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报》;

3.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4. “我的连云港”APP;

5. 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

6. 其他:报刊、广播、电视等。

(三)公开时限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依申请公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可以向本机关申请获取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

(一)申请接收渠道

1.当面提交

市政府办公室受理机构为政务公开处

受理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1807房间;

受理时间:8:30-12:00,15:00-17:30(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518-85831098。

2.信函或传真提交

申请人可通过邮政寄送或传真方式向本机关提交申请

来信请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收),请在信封上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邮政编码:222006。

传真号码:0518-85832112。

3.网上申请

申请人可登陆“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依申请公开”页面,在线填写提交申请。

(二)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应当填写《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表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载打印,网上申请的可直接在线填写。

2.当面申请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通过邮政寄送或传真提交申请的,应随申请表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网上申请的,应上传有效身份证件扫描件或照片。

3.申请表应准确载明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及其载体形式。所需政府信息内容描述应当指向明确,建议详尽提供特定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其他有助于确定信息内容的特征描述。

4.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不明确的,本机关给予指导和释明,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说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补正的申请不符合要求或者补正后仍然无法指向特定政府信息的,本机关将视情与申请人进行沟通,仍无法确定的,本机关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内容不明确,无法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本机关不再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收费标准

本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的收费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收入收缴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执行。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具体承办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办公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联系电话:0518-85831098;传真号码:0518-85832112;电子邮箱:lygzwgk@126.com。(本邮箱仅用于接收信息公开工作咨询及有关意见建议,如需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请参阅前述“申请接收渠道”。)

五、监督和救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本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557968001116.png

国家文件
省级文件
市级文件
市政府工作机构及职能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 2019-04-02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9-04-0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 2019-03-3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医疗保障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9-03-3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外事与侨务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 2011-07-25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沿海地区发展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1-07-22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物价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商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 2010-09-30
市政府文件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
失效文件
政府大事记
政务督查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
时间: 2018-08-01 00:00:00 阅读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

总  则

规划目的

为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适应连云港市城市格局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连云港市公共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并完善"城市轨道及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出租车及慢行交通为辅助、社区公交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编制《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

《江苏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导则》(20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2014.12)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2014-8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

《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 99-104-1996)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连云港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

其他相关规范、规定和规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行业监管,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以创建一体化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目标,通过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公共交通改革和发展,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形成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良性互动,努力打造中等发达城市公交发展典范。

规划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促进社会公平,鼓励绿色、低碳交通方式

坚持实事求是,服务城市特色化发展

注重先进理念和交通技术的灵活运用

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突出交通模型的技术支持作用

兼顾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和近、远期分期建设安排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与《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一致。

规划年限

基年:2016年;

近期:2020年;

远期:2030年。



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发展愿景与目标定位

根据连云港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和职能定位,提出远景年连云港公共交通的战略目标为:构建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优质、畅达、绿色和智能公交系统,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促进城市功能有机组织,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交通地位。

发展愿景:畅行港城,畅享公交。

三大定位:国内一流、港城特色、群众满意;

三大策略:公交优先、公交引领、公交支撑;

六项目标:多元化、一体化、畅达公交、品质公交、智慧公交、绿色公交。

规划指标

"国内一流"的目标定位是指:到2030年,连云港公交发展各项指标达到同类城市国内一流标准。提出具体指标如下:

表2-1规划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类型


现状值

目标值

2016年

2020年

2030年

1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

考核指标

23

30

35

2

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

%

考核指标

92.6

98

100

3

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

%

参考指标

65

70

80

4

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

标台/万人

考核指标

16.2

19

20

5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

%

考核指标

92.7

96

98

6

公共汽电车进场率

%

考核指标

46

95

100

7

公交运营补贴到位率

%

考核指标

53

100

100

8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

公里/100标台

考核指标

3.4

6

7

9

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

%

考核指标

80

87

90

10

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

平均运营时速

公里/小时

考核指标

16.8

20

22

11

公共汽电车首末站发车准点率

%

考核指标

91

98

99

12

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

%

考核指标

100

100

100

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

-

考核指标

在编

14

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

平方米/标台

考核指标

105.4

200

250

15

公共交通一卡通跨省市互联互通

-

考核指标

16

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

考核指标

57

60

65

17

公交乘车一卡通使用率

%

参考指标

50

81

83

18

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

参考指标

0.42

0.6

0.8

19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密度

公里/平方公里

参考指标

2.72

2.8

3.0

20

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

%

参考指标

25

30

35

21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

%

参考指标

62

70

70

22

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

平均满载率

%

考核指标

75

80

85

23

公交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

%

特色指标

100

100

100

24

公交车辆IC卡覆盖率

%

特色指标

100

100

100

25

85%单程出行时耗

分钟

-

48

<40

<40

26

平均换乘次数

-

1.51

<1.3

<1.3

注1: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包含出租车出行量,特指主城区核心建成区内的统计结果;

注2:公交车辆发展目标包含了轨道车辆折算的数量。

城市公交特色

港城特色的公交系统分三个阶段:近期形成层次分明服务优质的公交体系,中期建设中运量公交系统发展示范城市,远期打造中等发达城市公交发展典范。具体内容如下:

打造品牌公交,体现滨海、旅游特色

常规公交层次分明

旅游公交特色鲜明,结合旅游发展空轨等新交通系统

高端服务、多样服务,深入人心

多样票制,便民优惠

公交发展战略

多元化战略

构建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构建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公交系统。

一体化战略

包括场站枢纽一体化、场站用地功能复合开发、票制票价一体化和运营调度一体化。

畅达公交,保障公交路权

品质公交

改善公交乘坐环境,提升乘客乘坐满意度;

保障公交出行安全,提高公交安全性;

完善换乘系统和慢行接驳环境。

智能化

积极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

研发公交电子运营调度,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调度、区域调度;

增加交通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交通政策与规划体系。

6、绿色化

提高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

公交发展策略

落实公交优先策略

加强保障,落实公交优先。

"推拉结合",提高公交竞争力:

多方式多层次复合发展,提高公交品质,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实施分区差别化停车政策;

发挥成本优势:适当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核心区较高的停车收费,甚至适时征收拥堵费;

建立速度优势:保障公交专用路权、优先路权。

强化公交引领策略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布局,引导可持续的城市用地开发;

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构建多元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健康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

完善公交支撑策略

发展公交,应对城市化、机动化带来的各种交通及环境问题;

强化公交走廊预留,及时新增公交线路,支撑连云港城市新区开发建设;

支撑主城减负、新区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港城公交发展模式

港城公交发展基本模式

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中运量公交(BRT、新交通等)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公共交通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辅以重要枢纽间快速直达班线的模式。

市区公交系统构成

建成以城市轨道及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网约车、社区巴士及公共自行车交通为辅助,多种公共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公共交通系统。

强化与步行、自行车衔接,完善接驳设施,将慢行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延伸,统一考虑,系统整合。

市域公共交通功能层次和组织模式

市域公交分为城市公交、城乡客运班线、镇村公交三个层次。城乡客运班线、镇村公交应覆盖市区各个乡镇并与区域轨道交通站点加强衔接和换乘。

组织模式:以综合客运枢纽、城乡客运枢纽为节点,沟通城市公交与市域城际联系需求,沟通城乡联系,实现城市、城乡、城际的高效便捷联系。

城市公交线网布局模式

采用客流产生源直接连通式为主、客流接驳聚散式为辅的公交线网混合布局模式。各层次公交系统与客流走廊、城市道路的关系如下表。

表3-1各层次公交系统与走廊、城市道路的关系

主要客流走廊

轨道、中运量公交系统

次级客流走廊

中运量公交系统

枢纽集散点

市域快轨(或借助国铁、城际铁路)、捷运线路

对外通道

尽可能避免干扰

快速路

捷运快线

主次干道

轨道、中运量公交、公交干线

支路

公交支线

城市公交远期规划思路

在公交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客流预测,以目标与需求双重驱动,综合考虑城市空间支撑要求、城市开发引领要求、公交分担率、覆盖率、便捷性、协调性以及硬件配套等要求和要素,进行各个子项规划,从而构建功能完善、衔接合理、规模合适的城市公交系统。

分区发展策略

根据区位、用地功能、交通特征等,分别制定连云港不同交通分区的公交规划指引。

公交走廊区:以轨道交通强化走廊,引导用地开发。

商业区:以公交引导商业用地开发,强化公交枢纽建设,完善换乘系统和快速集散设计。

居住区:道路建设优先考虑慢行交通与公交服务。

文教区:以公共交通推进大学城内资源共享与校际交流。

交通区:完善综合换乘枢纽,实现一体化设计,微缝换乘甚至无缝换乘。

工业区:以轨道交通、跨组团快线公交枢纽为中心,组织深入工业区内部的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厂区巴士,定制公交。

物流区:以常规公交为主,强化与公交枢纽的接驳联系。

旅游区:建设旅游交通换乘枢纽,发展旅游公交。






公共交通客流预测

预测模型

1、交通规划预测理论

预测采用交通规划预测理论,即四阶段法。模型整体分为四大步骤:出行产生、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客流分配。建立模型过程中主要基于交通规划宏观预测软件Transcad进行模型体系架构、具体模型计算及分析预测。

2、根据最新总体规划成果,规划区人口明确为260万人。基于公交优先发展的考虑,考虑到市区公交需要服务周边城镇,轨道、中运量及公交客流需求以300万人口进行测算,规划区内的场站设施规模、车辆规模按照规划人口260万测算规模需求,车辆发展目标按照人均指标要求进行控制。

交通出行量

203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人均出行次数约2.6次/人&middot;日,中心城区居民一日出行总量将达到780万人次左右。流动人口的人均出行次数取3次/人&middot;日,流动人口一日出行总量约75万人次。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日均出行总量约为855万人次。

表4-1城市居民日均出行次数


常住人口

流动人口

人口数量(万人)

300

25

出行强度

2.6

3

全日出行总量(万人次/日)

780

75

交通方式划分

各种交通方式的比例见下表:

表4-2居民出行方式结构预测

交通方式

步行

自行车

公交(轨道)

出租车

小汽车

其他

方式比例

23.0%

23.5%

31.3%

2.3%

18.8%

1.1%


表4-3流动人口出行方式预测


慢行

出租车

公交(轨道)

小汽车

其他

工作、探亲

15%

22%

31%

30%

2%

旅游

12%

25%

27%

21%

15%

对外港站

8%

27%

43%

17%

5%

公交客流走廊

规划客流走廊分为两个层级:主要(一级)客运走廊、次要(二级)客运走廊。

1、主要客流走廊

主要客流走廊高峰时段平均单向客流强度在2万-3万人次之间,局部达到3万人次以上。主要客流走廊有4条,分别是:

连云新城-海州城区走廊,经花果山大道、创智街区中心;

墟沟城区-海州老城走廊,经港城大道、华联广场中心;

连云新城-赣榆走廊,经青口盐场,赣榆新城中心;

连云新城-徐圩走廊,经连云开发区。

2、次要客流走廊

次要客流走廊高峰时段单向客流强度在1万-2万人次之间。次要客流走廊7条,分别是:

海州城区-赣榆走廊,经滨河新城、墩尚镇、宋庄镇;

海州城区-新浦开发区走廊;

海州城区-徐圩走廊;

海州城区-新机场走廊,经海州南部城区;

滨河新区-海州南部走廊,经中心城区;

连云新城-港区走廊;

连云新城商务核心区-昌圩湖走廊。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目标

合理界定轨道线网发展规模,优化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方案,为连云港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建议,为城市TOD开发提供指引和用地控制。

布局思路

继承:尽可能继承既有规划线网,减少对既有城市布局的影响;

支撑:支撑城市开发,引领城市拓展;

中心:贯穿城市中心,支撑城市中心体系;

枢纽:锚固枢纽,加快对外客流集散;

覆盖:覆盖尽可能多的生活、商业、办公用地。

轨道模式选择

连云港市城市轨道系统以轻轨为主,局部预留地铁的建设条件,建设时机成熟时可进一步研究确定。

线网规模测算

连云港市城市轨道线网最佳规模为110-150公里,并宜控制在200公里以内,其中规划期控制在100-130公里。

轨道线网规划方案

目前连云港市已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专项规划,本项目研究过程方案已提供相关部门和线网专项规划项目组参考。为避免规划控制矛盾,本次规划不再明确具体线路方案。

市域快轨规划预控

规划预留市域快轨线位条件,设计速度:120-160km/h。

纵贯线:起自柘汪,经过石桥、九里、海头、龙河、赣榆火车站、赣榆开发区、敦尚、浦北、浦南、连云港火车站,海州开发区、规划机场、小伊、灌云、张店、终于灌南县城,全长约126公里。纵贯线包括北线和南线两段,其中以连云港火车站为中心,北段为北线,长约60公里,南段为南线,长约66公里,规划S1线为南线的组成部分。南线和北线之间、S1线与南线南段之间因条件限制不能直接贯通的,应尽可能实现站内换乘。

横线:起自连云港火车站,经过新浦开发区、岗埠、白塔埠、驼峰,终于东海县城,全长约35公里。



中运量系统规划

连云港市城市中运量系统概念

连云港市城市中运量系统特指除地铁、轻轨外的其他中运量公交形式,包括BRT快速公交、跨座式空轨、悬挂式空轨、新型有轨电车等城市新交通模式。


功能定位

连云港市城市轨道建成前,以中运量公交承担城市公交主骨架功能,同时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培育功能;

城市轨道建成后,中运量系统作为轨道交通的延伸与补充,覆盖次级客流走廊,弥补轨道服务空白。


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关系

1、运能补充: 中运量公交与城市轨道平行布置,走次级客流走廊或分担主客流走廊的部分客流,填补城市轨道交通覆盖的不足。

2、服务延伸:城市轨道运能大,建设成本高,不宜直达城区外围,通过中运量公交系统衔接,通过换乘实现与核心区的联系。

3、客流培育:先建设低成本中运量公交,引导城市开发,承担早期的客流培育功能。


规模测算

远期轨道建成后,城市轨道和中运量公交共同承担城市公交骨架功能,考虑到中运量系统建设弹性,按照300万常住人口进行测算,中运量公交线网合理规模为110-220km。


中运量线网布局方案

规划中运量线路8条,总长度189.8公里;规划3条捷运线路,总长度84公里,作为中运量体系的补充,实际为常规公交快线。

表6-1轨道建成前的中运量线网规划方案


起讫点

长度

(公里)

小计

(公里)

备注

与城市轨道的关系

建议类型

B1

海州古城-国展

32.5

179
(不含重复段)








运能补充

BRT

B2

海州古城-连云新城

34.9

与B1重复段1公里

培育客流

准BRT

B3

港口-大港路

28.6

与B1重复段1.7公里

运能补充

准BRT

B4

徐圩-连云新城

36

与B2重复段4.8公里

培育客流

准BRT

B5

新浦开发区-花果山

14.8


运能补充

BRT

B61

赣榆-国展

27.5


客流培育

BRT

B62

赣榆-新海连

37.5

与B61重复段25.3公里

培育客流

BRT

K1

国展-连岛

10.8

10.8


运能补充

空轨或公交快线

J1

火车站-徐圩

32.7

84



与B5重复段2.1公里

运能补充

捷运线路

J2

火车站-赣榆

29.5

与B5重复段2.1公里

运能补充

捷运线路

J3

火车站-规划机场

26


运能补充

捷运线路

合计

中运量189.8公里,捷运快线84公里


轨道建成后,客流培育型线路的处理

轨道建成后,中运量公交和城市轨道共同构成城市公交系统骨架,客流培育型BRT公交专用道弱化为普通公交专用道,运营BRT支线或公交快线、干线。

远期B5线西段利用现规划B5线部分BRT走廊,东段利用海宁路已建成BRT路中式专用道,适当东延,至现在海通集团。


路权建设形式

建议客流培育型快速公交采用路侧式专用道,运能补充型和服务延伸型快速公交建议采用路中式专用道。K1线建议采用悬挂式空轨或采用公交快线的形式。

表6-2中运量公交路权建设形式

编号


起讫点


功能


路权形式


B1

海州古城-国展

运能补充

路中式专用道

B2

海州古城-连云新城

培育客流

路侧式(辅道)公交专用道

B3

港口-大港路

运能补充

路中式专用道

B4

徐圩-连云新城

培育客流

路中式专用道

B5

新浦开发区-花果山

运能补充

路中式专用道

B6

赣榆-开发区/连云

客流培育/客流补充

路中式专用道为主,中心区外可路侧式或不设专用道

K1

国展中心-海滨浴场

服务延伸

空轨,或采用公交快线

BRT公交组织模式:灵活线路模式,即同时安排BRT干线、BRT支线和大站快线,网络化运营,组织跨走廊线路,增加直达覆盖。

有条件的站点应建设BRT超车道,进一步提高BRT公交运营效率,便于组织大站快线。

推广BRT优先信号系统,提高公交服务可靠性和竞争力。




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连云港市常规公交分级

连云港市常规公交线网远期分为公交快线、公交干线、公交支线三级,为适应高品质、多样化的需求,结合实际需求,鼓励发展特色公交线路和定制公交,建设旅游专线,服务旅游交通。

1、公交快线(快速、直达)

服务范围:集中服务于中心城区范围,适当向外围片区放射;

功能定位:填补轨道、快速公交服务空白;

包括依托BRT走廊的BRT快线、依托公路干线和快速路的捷运快线和一般公交快线。

依托BRT走廊,可设置全线或部分路段行驶于BRT专用道的公交快线,该类线路全线只停靠少数枢纽站,拥有更高的优先通行权,保障城市组团间、交通枢纽间的快速衔接。

捷运线路则主要依托公路干线、快速路或交通性主干路,沟通片区间的主要客运枢纽,平均站间距不小于5000m,实现枢纽间的快速联系,建议在主干路上应设置公交专用道。

一般公交快线则主要行走于公交专用道上,沿快速路、主干路布设,平均站间距控制在1500-2000m。

2、公交干线(衔接、沟通)

服务范围:集中服务于中心城区范围,适当向外围片区放射;

功能定位:与公交快线一起,填补轨道、快速公交服务空白;

3、公交支线-1(加密线网、扩大覆盖)

服务范围:服务于组团内部或者两个组团之间;

功能定位:中心城区内为干线公交的加密补充,外围组团则覆盖片区内主客流走廊;

4、公交支线-2(强化接驳、便捷灵活)

服务范围:出行目的集中的局部区域,一般在片区内部;

功能定位:为市民提供短途循环服务;

5、特色公交(高品质、多样化)

旅游巴士、商务巴士、水上巴士、社区巴士、厂区巴士、大学城巴士、枢纽直达巴士

常规公交发展要求

1、骨架支撑,枢纽转换

充分依托BRT快速公交、公交快线等骨架线路,减少中心区线路重复系数,降低道路通行压力和无序竞争;

充分发挥公交换乘枢纽的作用,通过降低换乘时间、换乘成本,鼓励换乘,从而有利于优化线网,方便居民;

除快线、跨区域线外,尽可能避免超长线路,减少无效绕行。

2、滚动发展

建立线网运行评估机制

建立线网滚动优化机制

3、强化基础设施保障

预留各类公交走廊,道路规划要为公交线路预留空间

保障公交专用道建设

保障场站供应满足需求

保障换乘设施建设

规划远期公交车辆发展规模

包括常规地面公交和BRT公交车辆,远期公交车辆(含常规公交和BRT)规模为4160标台,合万人均16标台。加上轨道交通折合的规模,万人均可达到20标台以上。

根据省政府发文要求,2020年连云港市市区万人均公交车辆发展目标为不小于19标台。规划需要实现相应的人均车辆标准,由于规划建成区人口不确定,车辆规模为暂定值,用以控制场站用地。

表7-1规划公交车辆计算规模

年份 

人口规模(万人)

发展目标

(标台/万人)

车辆规模(标台)

备注

2020

190

19

3610


2030

260

16(不含轨道折算)

4160


车型选择

1、车型大小:

表7-2车型大小配置建议

线路类型

车型配置

公交快线

标准型公共汽车

公交干线

标准型、铰链式公共汽车

城区支线


公交支线-1

标准型或小型公共汽车

公交支线-2

小型公共汽车

旅游公交

标准型、双层公共汽车、旅游大巴

定制公交

标准型、旅游大巴

城乡线路

标准型或中小型公共汽车

村村通

小型公共汽车

2、动力:

优先选择新能源车辆,并应保证动力来源的多样化,选择两种以上新能源车辆,以避免因停电或油气供应紧张造成全面停驶,必须保证在一种能源紧张或停电的情况下50%以上的车辆(相对于正常排班需求)能够运行。

3、其他配置要求:

大力发展中高档、大容量、低能耗公交车辆,提高公交车辆档次和舒适度,新增车辆一律为空调车型,改善乘车环境和服务硬件设施。

车辆更新

连云港市需加快车辆更新速度,建议车辆使用6-8年,强化检测评估,确保车辆安全性、可靠性,注重节能减排。

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

除BRT公交专用道外,其他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如下:

走廊型:高峰小时单向公交车流量超过80辆,或高峰小时公交客流量8000人次以上;贯穿老城区,道路空间双向四车道以上;道路条件允许下尽量建设为路中式。

联络型: 高峰小时单向公交车流量达60以上辆,或高峰小时公交客流量4000人次以上; 能够串联走廊型公交专用道或大容量公交线路;以路侧式为主。此外,在单行道路上,可考虑设置双向通行的公交专用道。

表7-3连云港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


走廊型专用道

联络型专用道

道路条件


道路等级

以主干路为主,部分较宽次干路为辅

以主干路、次干路为主,同时辅助以快速路作为公交快线运营载体

红线宽度

大于40米,双向六车道以上

大于40米,部分单行道逆向专用道红线宽度可适当下调

用地关系

居住、商业、办公等用地开发密集区域

与轨道关系

新浦-连云新城,连云新城-徐圩之间可考虑与轨道构建复合走廊,其他走廊则尽量以平行、相交形式进行网络化补充

避免重合,强化与轨道站点对接

与中运量关系

避免重合,强化与站点对接

避免重合,强化与站点对接

建设模式

以路中式公交专用道为主,以路侧式专用道为辅助

以路侧式为主,部分道路狭窄区域可以逆向专用道形式建设

客流支撑

单向客流8000人次/小时

单向客流4000人次/小时

注:客流支撑是公交专用道建设效益的重要保障,但不是必要条件,当通道有限,且道路拥堵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公交运营速度时,应优先安排公交专用道,引导居民出行方式转变。从引导的角度考虑,公交专用道建设可适度超前。

公交专用道规划

本次规划远期公交专用道总里程379.9公里,其中BRT专用道116.9公里,一般公交专用道263公里,公交专用道车均里程达到9公里/百标台。

公交场站规模需求

按照远期连云港公交车规模4160标台计算,首末站(含枢纽站)需求用地规模约37-50公顷(可以解决30%-40%的夜间停车需求),停保场、修理厂总规模约56-74公顷,常规公交、BRT公交场站总规模需求约108-125公顷,约合每标台公交车230-267平方米。考虑到部分首末站、枢纽站不具备夜间停车功能,而不少停保场也兼有首末站功能,首末站(含枢纽站)和停保场(含修理厂)的规模可以适量转化,总量要合理。

公交场站规划控制要求

1、城市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在落实本次规划和相关规划场站用地的同时,必须按照相应规划、技术标准要求核算公交首末站规模和服务半径要求。

2、公交首末站、中途站点、公交枢纽站和停车保养场规划原则如下:

首末站应设在紧靠客流集散点、适宜公交车出入、人口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中心区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米半径范围内,边缘城区最远控制在700~800米半径范围内。公交首末站的设施与用地规模应根据营运线路数、配车数、高峰发车频率、候车乘客数量以及站的等级来确定,用地允许情况下,首末站尽量结合公交停保场设置。

中途站应设置在公共交通线路沿途所经过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上。

公交枢纽站规划应紧密结合用地、节约利用土地,以人为本、与城市发展需求适应为原则。大型综合枢纽站应以客运中转、换乘为主,不宜设置维修保养场。

公交停车场的布局一方面要考虑车辆在首末站与停车场之间的空驶成本,另一方面要考虑土地价值。

保养场主要负责车辆的高级保养,主要作业内容有发动机、变速箱等构件的总成互换以及车身的整修、中修。保养场的位置尽可能靠近服务车辆的线路,设在公交服务区域的中心地带,规模上采取大中小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各区域均有相应数目与规模的保养场。大型保养场与修理厂合并设置,每个服务区域不少于一个,中、小型保养场设置于公交停车场和公交首末站内部。

公交停车场、保养场、维修厂合并设置的可称为综合场站,考虑到公交停车、常规保养、高级保养、维修等多种功能存在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故将公交停车场、保养场、维修厂统称为公交停保场。公交停保场规划应结合城市区域发展方向,从布局上优化站场资源,减少空车里程;根据城市用地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实施场站建设;结合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和土地利用规划,对公交站场布局进行优化;具备修理维护职能场站,宜选择尽量远离居民住宅集聚区,减少因噪声和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重要换乘枢纽规划

重要换乘枢纽是指多方式换乘的枢纽站,具有首末站的功能,规划连云港市公交枢纽为综合对外换乘枢纽3个,一般对外换乘枢纽8个,综合市内换乘枢纽6个,一般市内换乘枢纽20个,总用地19.9公顷。布局一览表详见第八章。

其他首末站(枢纽站)规划

规划连云港市首末站(枢纽站,不含重要换乘枢纽)89处,总规模约30.7公顷。本次规划首末站为刚性首末站,应优先予以保证,在此基础上,编制详细规划、镇村规划或分区规划时应算自身需求,满足相关规范、指标和文本第46条要求。确保公交场站用地充分预留,落实公交优先政策。

表7-4 首末站(枢纽站)布局


序号

场站编号(名称)

规模(㎡)

备注

1

Bh06

3000



2

Bh07

3000



3

Bh09

3000



4

Bh11(浦北)

3000



5

Bh12(太平)

1200



6

Xl01

3000



7

Xl02

3000



8

Xl04

3000



9

Xl05

3000



10

Xl07

3000



11

Xk01

1500



12

xk04(小星)

6500



13

Xk05(新浦开发区)

3000



14

Xh01

2400



15

Xh02

4498



16

Xh03

4188



17

Xh04(师专)

4000



18

Xh05

3000



19

Xh07(体育馆南)

3000



20

Xh08

3597



21

Xh09

3000



22

Xh10

3000



23

Xh12

3000



24

Hz02

3000



25

Hz03

3000



26

Hz04

4502



27

Hz05(磨盘山站)

3000



28

Gx02

3000



29

Gx03

3000



30

Gx06

3000



31

Gx09

3000



32

Gx16

5000



33

Kf01

3000



34

Kf02

2000



35

Kf03

5563



36

Kf04

3000



37

Kf05

3000



38

Kf08

3000



39

Kf09

3000



40

Kf10

3000



41

Kf11

3000



42

Kf13(绿地)

5000



43

Kf14(黄河路)

3000



44

Kf15

3000



45

Kf18

3000



46

Kf19

3000



47

LX04

300



48

Lx05

3000



49

Ll01(中山路)

5234



50

Ll02

3000



51

Ll05

3000



52

Ll07(东哨)

3000



53

Ll08(西小区)

3000



54

Ll10

3000



55

Ll11

6351



56

Ll12

3000



57

Ll13(宿城)

7000



58

Ll14(柳河站)

2000



59

LL20(连岛内)

2000



60

Ll22(连岛)

15000

含旅游集散功能


61

Xw01

3001



62

Xw02

3000



63

Xw03

3000



64

Xw04

3000



65

Xw05

2978



66

Xw07

3003



67

Xw08(徐圩3)

6000



68

Xw10

3000



69

Xw11(东辛农场客运站)

3000



70

Xw14

3000



71

Xw15

3000



72

Xw16

3000



73

Xw17

3000



74

Cy01(朝阳西站)

3000



75

Cy02

3000



76

Cy04(花果山南大门站)

2000

综合开发


77

Cy05(云台农场)

3000



78

Cy06(花果山北门)

3000



79

CY07(渔湾)

2000

综合开发


80

Cy09(花果山景区内)

3000



81

gy01

3000



82

gy02

3000



83

gy03(富山)

4500



   84

gy04(琴岛)

3000



85

gy05(维多利亚站)

5212



86

gy06

3000



87

gy08

3000



88

gy09

3000



89

gy10(城南开发区首末站)

8400



合计

306927



注1:表中面积一般为最小控制面积,允许与周边用地综合开发,但应确保公交首末站功能面积不少于规模要求。

注2:考虑连岛内区域用地紧张,建议近期可以通过临时租用场地解决公交首末站功能,具备条件时,通过配建解决,结合大型公建、商业或办公等地块,在土地出让时通过土地出让条件要求建设单位在底层配建一处首末站。其他难以落实独立占地的公交首末站作为配建功能时可参照执行。

一般公交公交停保场规划

规划布置公交停车场17处(含小型维保功能),可称为一般公交停保场,总规模约39.1公顷。本次规划公交停保场为刚性控制停保场,应优先予以保证,在此基础上,编制详细规划、镇村规划或分区规划时应核算自身需求,满足相关规范、指标和文本第46条要求。

表7-5 规划一般公交停保场布局

序号

场站名称(编码)

规模(㎡)

备注

1

Bh01(浦南)

18000


2

Xl03

24600


3

Xl08(电厂)

9500


4

Xl10

10000


5

Xk03

20000


6

Xh13(香溢)

30000


7

Xh14(新人民医院)

30000


8

Kf20(临港产业区)

30000


9

Kf22(猴嘴站)

29098


10

Lx12

20000


11

Ll21

16000


12

Xw19

20000


13

Xw09

30000


14

Xw22

30000


15

Gy15(赣榆北公交停车场)

21762


16

Gy16

30000


17

Gy17(赣榆老北站)

22000


合计

390960


公交维修及大型保养场规划

规划维修与大型保养场合建,承担大型维保作业,均衡布局,共设6处,总规模约19.1公顷。本次规划大型停保场为刚性控制大型停保场,应优先予以保证,在此基础上,编制详细规划、镇村规划或分区规划时应核算自身需求,满足相关规范、指标和文本第46条要求。

表7-6 维修及大型保养场布局

序号

场站名称

服务区域

规模(㎡)

备注

1

Bh05

滨河新城片区

30000


2

Kf21(大浦保养场)

经济技术开发区

26666


3

Ll19

连云新城片区

22784


4

hz06(海州园林)

海州老城

40000


5

xw21

徐圩片区

40000


6

Gy14

赣榆片区

32000


合计

191450


城乡公交发展模式

结合连云港市换乘枢纽体系建设,城乡公交线路应通过大型公交枢纽、一般换乘节点处的接驳转换,将城乡客流转换至城市公交线路或轨道网络。提升城乡客流联系的便捷性、高效性,同时逐渐减小城乡线路对中心区造成的交通压力,特别是缓解火车站及华联广场周边日趋饱和的交通压力。

城乡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方案

城乡换乘枢纽近期布局应位于中心区外围,减少城乡线路对中心区的影响;远期城乡换乘枢纽应调整至中心城区外围,减少城乡线路对中心城区的影响。城乡换乘枢纽的选址不仅考虑交通换乘的便捷性,也要兼顾居民出行的目的,尽量在换乘枢纽周边有一定的商业支撑,避免居民出行的单纯性换乘行为。

规划区内共规划9处城乡公交换乘枢纽。建议市区所辖建制镇、外围街道、重要集镇均设乡镇级城乡换乘枢纽,可借用既有城乡客运站。

表7-7 城乡公交换乘枢纽规划一览表

序号


位置

周边重要城市功能分布

1

Gy12

赣榆客运总站

客运站、火车站、轻轨站点

2

Gy01

赣榆客运南站

客运站、商业区

3

Gx08

浦南

商业区

4

Xk02

岗埠农场

农场场部

5

Hz01

海州客运站

商业区、轻轨站点、BRT站点

6

Gx05

新客运南站

客运站、商业区

7

Gx08

板浦

镇区

8

Xw11

东辛农场

农场场部

9

Xw09

港前四路-疏港大道

客运站、商业区、BRT站点

公交场站建设模式

1、建议逐步推行站、运分离制度,实行专业化管理,公交线路运营企业有偿使用。

2、允许场站用地综合开发,规划为公交场站用地的,地面层应作为公交设施用地,物业开发及运营所得用于补贴公交运营。

3、中小型首末站、枢纽站可不单独划分地块,可与其他商业开发、客运枢纽等用地合建,规定相应场地面积,由开发单位统一建设,建成后交由政府或政府指定的公交经营主体统一管理、使用,并给予开发商一定的容积率奖励。



公交枢纽体系规划

公交枢纽站从广义上来说是城市中所有提供乘客在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间换乘或在公共交通内部各条线路之间换乘的场所。本章主要研究的公交枢纽站是指,具有一定路外用地规模的,为乘客提供集中的换乘服务,并为公交车辆提供停靠、上下客、到发,甚至停车、管理调度功能的设施,区别于一般公交首末站,是狭义上的公交枢纽站。

公交枢纽分类

按照城市客运枢纽的交通功能可分为内外衔接枢纽和市内换乘枢纽两类,内外衔接枢纽可分为综合对外换乘枢纽、一般对外换乘枢纽和其他对外换乘枢纽三种;市内换乘枢纽可分为综合换乘枢纽、一般换乘枢纽两种。

表8-1连云港市公共交通枢纽分类

分类

主要功能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内外衔接枢纽


综合对外换乘枢纽

结合铁路、公路、航空等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以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所形成的大型客流集散换乘点,承担城市对外、对内交通的衔接,同时也承担城市内部交通换乘功能。

一般对外换乘枢纽

结合中型对外交通设施形成的中型客流集散换乘点。

市内换乘枢纽


综合市内换乘枢纽

依托大容量公交起讫站或一般中途站,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其他大中运量公交(包括BRT)、常规公交、社会车辆、出租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换乘。

一般市内换乘枢纽

多条公交线路交汇的站点或服务多条公交线路的重要首末站,实现常规公交线路之间及与社会车辆、出租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换乘。

公交枢纽布局规划

规划连云港市公交枢纽为综合对外换乘枢纽3个,一般对外换乘枢纽8个,综合市内换乘枢纽6个,一般市内换乘枢纽20个,总用地19.9公顷,具体布局详如下表:

表8-2远期规划重要枢纽一览表

分类

站名

功能

公交用地规模(m2)

综合对外换乘枢纽3个




连云港火车站(xl09)

火车、轨道、汽车、公交一体化综合枢纽

10000

火车东站(ll09)

火车、轨道、汽车、公交一体化综合枢纽

6000

赣榆火车站(gy12)

火车、轨道、汽车、公交一体化综合枢纽

17363

一般对外换乘枢纽8个








苏欣快客(XL10)

长途客运、公交一体化综合枢纽

8000

港口客运站(ll17)

港口客运、公交一体化综合枢纽

6000

汽车南站(Gx05)

长途汽车、公交一体化综合枢纽

20000

徐圩近期客运站(xw12)

长途汽车、公交一体化综合枢纽

6000

西城长途客运站(xl03)

长途汽车、公交一体化综合枢纽

面积不另计

浦南站(bh01)

长途汽车、公交一体化综合枢纽

面积不另计

徐圩远期客运站(xw09)

长途汽车、公交一体化综合枢纽

面积不另计

赣榆客运站(gy07)

长途汽车、公交一体化综合枢纽

5000

综合市内换乘枢纽6个






海州城乡客运站(hz01)

公交、城乡客运换乘枢纽

6666

城乡客运南站(xl11)

公交、城乡客运换乘枢纽

8000

连云新城商务区公交站(lx14)

轨道、公交换乘枢纽

6245

华东城换乘枢纽(KF07)

公交换乘枢纽

3000

猴嘴站(kf22)

轨道、BRT、公交枢纽

面积不另计

国展中心枢纽(ll18)

大型公交换乘、旅游换乘枢纽

5000,配建

一般市内换乘枢纽




















新浦后街(xl06)

轨道、公交换乘枢纽

3000

花果山山门站(xh06)

公交换乘、旅游集散

6000

新华站(xh15)

轨道、BRT、公交换乘枢纽

8349

板浦站(gx08)

城乡公交换乘枢纽

5000

创智街区站(kf06)

BRT、公交换乘枢纽

2000

Kf20

公交换乘枢纽(附于公交停保场内)

面积不另计

kf12

轨道、公交换乘枢纽

5000

kf16

轨道、公交换乘枢纽

5000

Lx10

轨道、公交换乘枢纽

4368

Lx15

BRT、公交换乘枢纽

5000

墟沟购物中心(ll03)

轨道、BRT、公交换乘枢纽

6000

Ll16

BRT、公交换乘枢纽

5000

港埠农场(Xk02)

BRT、公交换乘枢纽

10000

板桥站(Kf17)

轨道、公交换乘枢纽

5000

Xw06

轨道、BRT、公交换乘枢纽

5071

Gy11

轨道、BRT、公交换乘枢纽

4000

Gy13

轨道、公交换乘枢纽

4000

GY14

公交换乘枢纽(附于停保场内)

面积不另计

GY16

公交换乘枢纽(附于停保场内)

面积不另计

qk01

城乡换乘枢纽

8600

合计

198662

注1:连云港汽车客运南站建设和苏欣快客长途功能搬迁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后,将苏欣快客枢纽调整为一般对外换乘枢纽,其站场用地可通过综合开发,与长途功能共享,但应确保公交功能面积不小于8000平米。

注2:表中面积一般为最小控制面积,包括新浦后街站(xl06)在内的部分枢纽站,允许通过配建解决相应枢纽功能要求或与周边用地综合开发,但应确保公交枢纽站功能面积不少于规模要求。

用地控制

公交枢纽分为独立占地式、综合开发式、路内式三类。在高密度开发区域、用地紧张区域,鼓励综合开发,鼓励通过建筑配建形式建设中小型公交首末站(枢纽站),以提高城市用地整体价值。

表8-3公交枢纽模式

建设模式

模式特点

适用条件

适用枢纽

独立占地式

1、地面公交、轨道、出租等设施一体化衔接;

2、各公交设施有固定功能分区。

1、用地条件充裕;

2、轨道、地面公交、出租车区域交通设施集中。

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大型对外交通枢纽

综合开发式

公交设施以上盖物业的形式与居住、商业、办公等设施一体化建设

1、枢纽位于新区核心;

2、用地较为紧张。

新建大型交通枢纽和重要换乘节点

路内式


组合式枢纽

1、轨道站点通过慢行与地面公交站台衔接;

2、可结合轨道一体化控地进行建设。

1、枢纽位于核心内部;

2、用地较为紧张。

新海连创智街区枢纽、港城大道-花果山大道交叉口换乘枢纽等

简易式换乘站

大型地面公交换乘站

一般轨道站点、BRT站点

一般换乘站点






辅助公交系统规划

出租车功能定位

出租车的功能定位为公共交通的补充,提供快速点对点的直达交通服务。

出租车发展规模

为避免出租车大量空驶,减少道路无效交通,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必要的打车需求,应保证基本需求,适当控制其规模,适度发展。规划到2020年人均约18辆/万人;到2030年人均约12-14辆/万人。

表9-1出租车发展规模


万人拥有率

(辆/万人)

人口

(万人)

车辆数

(辆)

日均客运量

(万人次)

现状(2012)

16

98

1611

16

2020

18

190

3420

25

2030

12-14

260

3120-3640

27

出租车服务网点分级

连云港市出租车服务网点分三级设置。

一级服务网点:集车辆修理、保养、加至购物、洗澡等服务的综合性服务网点。每处1500-2000平方米,无候客功能,主要面向出租油、停车、休息、餐饮以及清洗更换车座套、清洁消毒等服务,为司机提供就餐、如厕,甚车车辆及司机服务,可考虑选择交通条件较好的公交停保场合址运作。

二级服务网点:为出租车司机提供吃饭、停车、如厕等服务,单个规模500-800平方米,能供5-15辆左右的出租汽车停靠。重点考虑在市内重要的窗口地区,如铁路、公路客运枢纽等大型交通枢纽处布设。

三级服务网点:主要临时上下客停靠站。服务半径为1km-1.5km;可结合在公共交通枢纽、宾馆、酒店、医院、商业中心、大型居住区等出租车出行需求旺盛地点高密度布设。

公共自行车功能定位

公共自行车是公共交通的补充,配套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改善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

公共自行车发展规模

规划2020年每百人不低于1.2辆,市区(含赣榆)达到1.8-2.5万辆;2030年,每百人不低于2.5辆,达到6.5-9万辆。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模式:建议采用均匀布局、分级布点的布局模式。

表9-2公共自行车布局要求

服务点类型

服务点特征

配车规模(辆)

中心网点


公交中心站

设置于轨道、BRT交通站点,常规公交枢纽站、首末站

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核心

公共自行车与公交"零换乘"

20~50

公建中心点

设置于大型商业区、公建区等

承担重要集散点的公交衔接功能

15~30

一般网点


居住点、

小型公建点

设置于居住区、小型商业和公建等

终端服务网点,缩短步行时间,提升服务水平

10~15

景点

服务主要风景点、承担旅游功能

与公交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

10~20

公共自行车发展规划布局规划

规划到2020年,投入公共自行车1.8-2.5万辆,布局1000-1200处左右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重点覆盖海州老城区、新海新城、赣榆城区、连云新城商务核心区、墟沟老城、创智街区,BRT主线站点、主要公交换乘枢纽。

规划到2030年,进一步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投入6.5-9万辆公共自行车,布局4000-6000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实现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点的全面覆盖。要求城市建成区内所有公交站点、居民区、人流量较大的商业设施周边均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智能公交规划

发展目标

(1)具有公共交通运行基础数据的采集能力和手段,保证系统的数据源基础。这些基础数据包括:以公交站点上下客人数为主的交通需求数据、公交车辆运行车速及站点停靠时间数据、车辆驾驶状态数据等。考虑到公交运行的特殊性,这些数据的采集主要由公交车辆车载设备承担。

(2)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包括操作型数据管理和分析型数据管理。其目的是保障日常运营的高效管理、规划和调度的科学决策分析,以及对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咨询服务。

(3)对用户友好、高效的信息发布能力,包括为公众提供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例如车辆到站时间预测,车辆满载状态情况通报,根据起讫位置和服务要求的出行路线查询等),对管理者提供的实时系统状态查询、历史数据分析服务,支持决策者制定交通发展政策及规划的宏观信息分析等。

(4)为支持科学管理和决策所必需的系统仿真分析和系统状态预测能力。

总体框架

智能公交系统具体包括一个中心、三个服务子系统,分别是:数据中心、公众服务子系统、企业服务子系统和政府监管子系统。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的总体建设目标是通过应用数据交换、整合和共享数据库平台、数据保障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等综合体系,实现连云港公共交通信息系统数据中心与交通局、公安局、建设局、规划局、公交公司等单位等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支撑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的所有业务系统。

公众服务子系统建设

1、服务内容

公交线路站点查询、公交换乘查询、公交实时到站查询、实时公交路况、公交客流实时查询、出行参考信息、交通事件信息、为一卡通充值、办理票种套餐业务、定制公交建议与投票、公交服务反馈等。

2、信息发布方式

电子站牌、互联网、手机终端、LED信息发布屏、热线电话等。积极引入战略合作者,通过市场手段整合资源,减少投资,更好地服务乘客。

企业服务子系统建设

企业服务子系统是一个集视频监控报警联网、公交调度、公交营运管理、企业管理为一体,以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辅助显示和工作的整体解决方案。以保障乘客安全、提升公交运营水平、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为宗旨。

政府监管子系统建设

政府监管子系统规划的功能主要有公交行业监管、公交应急指挥调度、公交客流分析、公交线网规划优化、公交行业营运成本与效益分析。








近期规划与建设规划

规划目标

以争创"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目标,以公交发展策略为指导,充分发挥BRT公交骨架作用,建立"结构清晰、功能明确"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优化线网、落实场站、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初步形成以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及慢行交通为补充的公交系统构架,逐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为远期创建公交都市打好基础。

近期建设规划重点包括五大行动:服务提升行动、场站建设行动、线网优化行动、公交提速行动、智能公交行动。

近期建设规划重点覆盖连云区、新海州区、徐圩新区,同时考虑新增部分老市区沟通赣榆的公交线路,逐步加强与赣榆的规划衔接,赣榆城区内部公交发展指标可参考本次规划要求执行。

公交车辆发展目标

到2020年争取达到万人均19标台的省政府确定目标,预计市区车辆规模将达到3610标台。

表11-1近期车辆发展规模

年份 

人口规模(万人)

发展目标(标台/万人)

车辆规模(标台)

备注

2020

190

19

3610


班线发车间隔控制标准

加大发车频率,减少候车时间:将部分新增车辆及进行线路优化调整后的节约车辆用于加大线路发车频率。

对于厂区巴士、社区巴士,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发车间隔控制在6-8分钟,客流量较大的线路可以进一步加密班次。非高峰时段15分钟一班,通过固定广告牌或LED信息板提示沿途站点到站时间,并应保证准点率。

改善服务质量

(1)争取平峰时段不低于80%的乘客有座位,上下班高峰时段加密发车班次,力争高峰时段平均一半的乘客有座位。

(2)加强换乘枢纽建设和站点建设,改善公交换乘条件和候车环境。

(3)通过公交专用道建设和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措施,提高公交运行准点率。

延长公交服务时间

BRT主线、BRT支线及喂给线运营时间一般在5:30-24:00;

常规公交骨架线路运营时间一般在6:00-22:00,部分线路进一步延长为5:30-23:00;

建议联系火车站的重要线路运营时间应配合火车站班次调整,晚班延长至0点(火车站最晚班次23:10);

配合中学作息时间,适当增加晚自修时段相关线路发车密度。

开设通宵运行的夜间班线:规划开设3条以上通宵运行的夜间班线,发车间隔不超过30分钟。

其他配套措施

改善慢行环境;

加强过街设施建设,逐步增加站点,特别是枢纽站、客流量较大的BRT站点立体过街设施;

加强城区外围停车换乘设施规划,减少中心区交通拥堵,缓解中心区停车压力;

完善站点自行车停车设施建设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设。

近期公交枢纽站建设规划

近期枢纽分为4个类别:综合对外交通枢纽(3个)、一般对外交通枢纽(2个)、城乡公交换乘枢纽(4个)、一般市内换乘枢纽(10个),总计19个枢纽,总规模约18.5公顷。详见下表。

表11-2 近期公交枢纽布局

定位

场站名称

位置

功能

规模(m2)

备注

综合对外枢纽



火车站

人民路北

火车、长途汽车、城乡班线、公交换乘枢纽

10000

扩建

火车东站

连云港东站

火车、公交换乘枢纽

8000

改建

赣榆火车站

赣马镇

火车、公交换乘枢纽

17363

新建

一般对外枢纽


新汽车南站

瀛洲路西

长途汽车、城乡班线、公交换乘枢纽、公交停车场

20000

新建

赣榆客运站

赣榆交通局门前

长途汽车、城乡班线、公交枢纽

5000

现状保留

城乡公交枢纽




海州客运站

幸福路西

城乡班线、公交换乘枢纽

6666

现状保留

城乡客运南站

瀛洲路东

(现汽车南站)

城乡班线、公交换乘枢纽

8000

改建

岗埠农场站

岗埠农场

城乡班线、公交换乘枢纽、加气站

10000

新建

赣榆汽车南站

镇海路华中路交叉口

城乡班线、公交换乘枢纽

5000

现状保留

一般市内枢纽










苏欣快客站

瀛洲路东

BRT、公交换乘枢纽、加气站

8000

综合开发

创智街区站

黄海大道花果山大道东北角

BRT、公交换乘枢纽

2418

新建

墟沟购物中心站

海滨大道中华西路交叉口东北角

BRT、公交换乘枢纽

3000

新建

国展中心站

国展中心附近

BRT、公交换乘枢纽

5000

新建,配建

徐圩站

近期徐圩汽车客运站内

BRT、公交换乘枢纽、公交停车场、加气站

20000

新建

花果山山门

花果山山门口附近

公交换乘枢纽

6000

新建

新华站

花果山路168号

公交换乘枢纽,充电站

8349

改建

新浦后街

通灌北路解放路交叉口西北角

公交换乘枢纽

3000

配建,综合开发

赣榆开发区南枢纽

怀仁路东厦门路北

公交换乘枢纽、城乡换乘枢纽

30000

新建

青口盐场

青口盐场,242省道旁

城乡换乘枢纽

8600

新建

总计

185396


注1:连云港汽车客运南站建设和苏欣快客长途功能搬迁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后,将苏欣快客枢纽调整为一般对外换乘枢纽,其站场用地可通过综合开发,与长途功能共享,但应确保公交功能面积不小于8000平米。

注2:新浦后街站如难以设置独立占地的枢纽站,可以通过大型商业、办公或其他公建设施低层配建的形式解决。其他枢纽站可参照执行。

近期公交首末站规划

近期规划首末站43处,总计规模约17.4公顷。

表11-3 近期规划首末站布局

序号

场站名称

位置

规模

(m&sup2;)

备注

1

新浦开发区

新浦开发区南区西侧

3000

新建

2

小兴

新浦开发区黄河路-东海路交叉口

6500

新建

3

西门公交站

海州区西门

2194

现状保留

4

香溢公交站

新浦区建设东路88号

3000

现状保留

5

孔望山

孔望山山门口

5000

新建

6

磨盘山站

磨盘山路南,新瞳路西

3000

新建

7

磷矿公交站

锦屏镇磷矿

5000

新建

8

中正

板浦中正

5000

新建

9

浦北

浦北开发区附近

3000

新建

10

板浦

板浦镇

5000

新建

11

太平村

太平村

3000

新建

12

新坝

新坝镇

5000

利用规划乡镇汽车站

13

体育中心站

体育中心附近

3597

新建

14

党校

党校南门

2100

现状保留

15

南城站

南城镇

3000

新建

16

凤凰新城

九岭路南安置小区附近

3000

新建

17

西小区公交站

连云区西小山路西

2100

现状保留

18

连岛

西连岛外,西大堤南侧

15000

新建

19

连岛内

西连岛内

2000

新建

20

连云新城商务中心

连云新城商务中心

5484

新建

21

东哨

平山北路-北崮山大道交叉口

3000

现状保留

22

柳河

柳河村

2000

现状保留

23

宿城

宿城乡

7000

新建

24

板桥

板桥镇

3000

新建

25

中山路

墟沟老火车站广场

3000

新建

26

花果山南大门站

花果山景区南入口

2000

新建,综合开发

27

云台农场

云台农场

3000

新建

28

渔湾

东磊景区大门附近

2000

新建,综合开发

29

凤凰

凤凰村附近

2000

新建

30

花果山景区

花果山景区内

3000

新建

31

绿地

锦绣香江东侧

5000

新建

32

花果山北门

向阳大道西

3000

新建

33

朝阳西站

朝阳

3000

新建

34

黄河路站

黄河路加油站东

3000

新建

35

黄岭

松花江路-经十八路西南

3000

新建

36

徐圩站3

中通道保障房西北

6000

新建

37

东辛农场

东辛农场客运站

3000

功能调整

38

维多利亚站

金海路-金陵路交叉口附近

6500

现状保留

39

海洋开发区

海洋开发区北部

3000

新建

40

教育集团

金海路南滨河路东

5000

新建

41

富山站

时代东路-欧翔路交叉口附近

5700

现状保留

42

城南开发区首末站

振兴路南、G204东

8400

新建

43

师专

圣湖路南、杏坛路东

4000

新建,以配建为主

注1:表中面积一般为最小控制面积,允许与周边用地综合开发,但应确保公交首末站功能面积不少于规模要求。

注2:考虑连岛内区域用地紧张,建议近期可以通过临时租用场地解决公交首末站功能,具备条件时,通过配建解决,结合大型公建、商业或办公等地块,在土地出让时通过土地出让条件要求建设单位在底层配建一处首末站。其他难以落实独立占地的公交首末站作为配建功能时可参照执行。


近期公交停保场规划

近期规划停保场(含修理功能)15处,总计规模约33.2公顷。

表11-4近期规划停保场布局

序号

场站名称

位置

功能

规模
(m&sup2;)

备注

1

新人民医院站

振华路北、长深高速西

停车、调度管理

30000

新建

2

大浦保养场

大浦路北、盐浦路西

大修、保养、加气

26666

现状保留

3

平山北路站

平山北路-北崮山大道交叉口附近

停车、加气、大修

20000

新建

4

东部公交公司

临港产业区火车东站北、汇泉路西

停车、保养、大修

22784

现状保留

5

西城区公交站

海连西路北、人民路西

停车、加气、小修

24600

现状保留

6

老火车站站

海连西路北、江化路西

停车

10000

新建

7

海州园林

东风路南,锦屏路东

停车、加气站、大修

40000

新建

8

海州浦南站

204国道东、许安大道和郁洲路对接处

停车、加气站

18000

新建

9

连云古镇

连云古镇北侧

停车、加气站

16000

新建

10

滨河新城站

振华路北解放路西

大修、保养、加气

30000

新建

11

临港产业区站

玉竹路-盐池西路交叉口

停车、保养

18000

现状

12

猴嘴站

花果山大道港城大道交叉口东北角

停车、加气站

29098

新建

13

大港路站

大港路和运河路之间

停车

15000

现状

14

电厂站

新海路西、海宁路南

停车、保养

9500

新建

15

赣榆老北站

祝其路东、金海路北

停车、保养

22000

调整


近期公交线网优化

加快推进BRT公交系统建设,建设一批快线(包括BRT快线、捷运快线)。在强化公交服务覆盖的同时,不断强化线网分级和换乘枢纽建设,保障快线、干线的运行速度,改善公交换乘条件。

近期线网优化形成项目库,具体结合城市开发情况逐步调整,建议开展线网优化专项规划,实行三年滚动计划,每年调整、优化。

公交提速行动

1、加强BRT公交专用道、常规公交专用道建设,保障公交优先路权。

2、交叉口优化设计:重要拥堵路段交叉口建议设置公交排队优先专用道;优化交叉口设计,划定禁停区保障公交通行;建议公交专用道做交通工程专项设计。

3、加强公交专用道使用监督;

4、完善行人过街设施,方便行人过街,减少人车干扰。

智能公交行动

1、完善智能公交信息平台,开发连云港掌上公交系统,建设电子站台;

2、推进跨区域一卡通互联互通,提高城市吸引力;

3、不断完善公交支付手段,研究引入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手机NFC虚拟卡等电子支付方式。



规划实施政策与保障措施

完善组织架构,加强部门合作

连云港公交系统管理构架由三个层次构成:市政府、公交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职能部门。各层次构成管理构架的主要权责如下:

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宏观政策制定,总体工作监督;

连云港公交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实施协调、政策研究、工作监督、技术咨询;

职能部门:制定计划、具体执行。

细化部门权责

表12-1 部门权责细化建议

执行部门

相关权责

交通局

公交专项编制

拟定行业规划、政策

公交行业管理

公交企业监管

公交企业审计

公交资金拨付与监管

规划局

公交专项编制与审查

公交用地控制

国土局

相关公交用地的规划与审核、划拨;

公交用地储备

公安局

城市公交秩序维护

公交专用道使用管理

发改委

公交预算制定与投入

编制项目实施计划

建设局

建立城市项目库

城建项目计划

公交设施建设

财政局

公交预算编制与资金划拨

审计局

资金审计

物价局

票价制定、价格监督

环保局

环境影响评估

规划保障

逐步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保障公交优先的落实。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落实公交相关规划。

表12-2 各层次公交规划构成

层次

规划组成

用地规划衔接

宏观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公交规划:战略、体系、走廊;

用地规划:明确公交走廊、重大枢纽布局、预留公交发展用地。

中观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快速公交线网规划

常规公交线网规划

公交枢纽场站规划

公交专用道规划

公交一体化用地控制

旅游特色公交规划

公交规划:明确设施规模、网络布局、用地控制要求;

用地规划:在各类用地规划中落实各类公交设施用地控制。

微观

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设计

公交规划:设施细部方案;

用地规划:通过法定图则对公交设施用地进行刚性控制

财政投入保障

1、建议连云港公共交通投入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和投入数量。

2、建议连云港公交投入为GDP的1%-1.5%。

3、建议设立连云港公共交通发展专项基金。从土地出让收入、城市公共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确定一定比例设立连云港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可考虑研究收取交通影响费作为公交财政投入的部分来源。

4、多元化投资渠道。鼓励公共交通资源联合开发,建议公交场站尝试综合开发模式。打好基础,争取申请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城市,获得国家及省政府资金支持。

票价补贴

借鉴杭州"人次补贴"及广州"虚拟票价""成本规制"办法,降低IC卡刷卡金额,鼓励用IC卡,根据"虚拟票价"按人次补贴,提高企业服务主动性同时综合考虑"里程补贴"。

特色票价制度

1、鼓励采用一卡通等电子结算方式,方便统计和数据利用,便于实施各类优惠政策。

2、鼓励换乘,一票换乘(一票制)或一体化的票价(换乘优惠),刷卡免费换乘/或优惠换乘,枢纽免费换乘,特殊票种免费换乘。

分时票价,鼓励非高峰时段出行:整合轨道等各种公交方式进行整体设计,达到平衡高峰客流,

多票种,如日票、多日票,月票、年票等方便不同出行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一卡通用户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订购不同的票种套餐。

3、多元化,高端商务巴士可执行高票价;旅游巴士等特色巴士可执行中等票价;支线公交、校车、社区巴士可执行低票价。

4、旅游衔接,纪念游票(日票或多日票)、长途大巴车票优惠乘坐公交、门票二维码(或其他联网信息)当日免费乘车等。

建设保障措施

1、公交设施建设方面推行场站综合开发的模式。

2、在公交用地保障方面,建立起公交用地配套制度。通过招拍挂形式出让土地并给予开发商一定的奖励措施,例如容积率的奖励。

3、建立起公交用地与规划协调机制,制定相应技术导则,在相应的各规划层次中明确公交设施的用地控制。

运营保障措施

1、建议连云港运营方面应积极推行运营标准化制度,针对企业硬件配置、人员配置、服务提供、技术力量等方面制定企业服务标准化要求;以标准化制度支撑企业服务评价考核以及线路招标时对企业的准入门槛制定。

2、建立线路滚动优化机制,每年线路滚动优化,成立专门机构或设专人负责设计协调线路。

3、远期逐步建立委托经营制度,依托东部城区、新海城区、徐圩新区、赣榆区,拆分运营主体,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4、鼓励以服务质量招投标的形式配置公交线路资源,取消行政审批的线路配置方式;依据《常规公交线网优化》项目形成的公交线路库,逐步调整优化线网;根据运营标准化制度提出规范化招标要求。

监管措施

逐步加强多样化监督。研究制定城市公交运营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通过公众评价、专家咨询、乘客委员会监督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服务质量评价和监督,并将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作为企业绩效评价、财政补贴补偿资金发放、线路资源配置、经营许可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相关阅读:《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 2030年)》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