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解读> 文 字

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解读 推进新型城镇化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时间:2016-01-10 11:03:24
  • 来源:连云港日报
  • 阅读次数:
  • 字体:[ ]

城市是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是推进港产城联动发展的载体,在改革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市城市规划建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城市漂亮了、功能完善了。对于今后五年发展,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增强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现代城镇体系,展现国际海滨城市新风貌。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建议原声】实施组团发展,推动紧凑建设,优化港城之间、组团之间的空间结构,控制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集中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

【解读】王学明(市规划局局长 ):“十三五”及明年主要工作,按照“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发展定位,推动城市向心发展,做好区域间详细规划、项目规划等。做优海州区、连云区和赣榆区发展规划,有效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推动连云港向交通枢纽的结构性转变,重点建设高铁、空港和海港三大商圈。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强对南、北、中三条大尺度生态廊道控制,加强沿海岸线保护,划定组团之间生态廊道,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围绕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协同开展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工作。

践行先进城建理念

【建议原声】坚持以人为本,践行海绵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建筑等先进理念。改造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解读】孙志伟(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全面启动综合管廊建设,建成区2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50%以上新建建筑达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改变过去大面积拆迁和全面开花的改造局面,突出重点区域运作和成片开发。基本建成“备用水源、深度处理、严密检测、预警应急”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城市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河道排涝达20年一遇标准。今年,城建工作将启动20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启动连云新城1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重点实施民主路二期、烟草巷、人民西路、德邦化工周边、黄海度假村、墟沟运输公司地块、开发区猴嘴等片区旧城改造,市区完成房屋征收200万平米。更新提升70个老旧小区,整治老城区背街小巷300条50公里。重点实施大浦河、排淡河、程圩河清淤治理,实施病险塘坝加固、截洪沟以及雨水管网整治等工程。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建议原声】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养老、消防等公共设施,以及电力、通信、给排水、污水处理、燃气等公用设施,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配套和能力建设。

【解读】孙志伟(市城乡建设局局长):按照“先配套、后开发、适当超前、留有余量”的思路,结合区域人口规模和开发强度,建设相适应的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设施,确保城市居民公正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今年计划实施项目97项,完成投资96亿元,推进包括教育、医疗、商务、办公、休闲、卫生、养老、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体项目及大型综合体建设,启动海洋馆建设,确保一医新院区、海州高级中学、新海新区文化活动中心、万达广场等建成投用。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建议原声】 按照现代化美丽小城标准,将有条件的重点镇培育成小城市,依托优势展现特色,加强市政配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差异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镇。

【解读】孙志伟(市城乡建设局局长):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目标,优化市域城镇体系,提高县域城市发展水平,加快推进9个重点中心镇和9个临海小城镇建设,有效吸纳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今年计划实施项目65项,重点加快重点中心镇和临海小城镇建设,实施新一轮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康居示范村创建力度。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