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议到和解 仲裁调解托稳民生底线
“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要回了工伤待遇,非常感谢仲裁员的帮助。”张先生激动地说。据悉,张某从事广告制作安装工作,工作中不慎摔倒,致右踝、右腓骨受伤,后被认定为工伤。但双方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一致。仲裁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这一事项后,积极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经过多轮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
“劳动争议无小事,我们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个案件,争取通过调解最大化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的。”仲裁机构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市开发区仲裁机构坚持“调解优先、调裁结合”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导劳动者通过江苏省劳动争议调解平台进行快速调解,发挥71名持证调解员骨干作用,将调解工作贯穿庭前、庭中、庭后各环节,推动更多争议以非诉讼方式解决。针对工伤保险待遇案件涉案金额大、当事人对立情绪较为激烈等问题,建立“仲裁+监察+工伤”三方联合会商机制,整合政策解读、信息核验、案件协办等职能,通过联合普法明晰权益边界,依托信息共享打通处置堵点,借助协作办案压缩维权周期。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区劳动仲裁机构以高效专业的工作作风,线上和线下累计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637件,其中结案率97%,调解成功率90.2%,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彰显了仲裁工作的显著成效,更通过及时化解劳动纠纷,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