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圩新区配备项目“全程管家” 聚力优化要素供给
“拿地即开工的模式很好,我们可以将开工时间大大提前,这对企业帮助很大。”7月9日,谈起徐圩新区行政审批局提供的代办帮办服务,卫星化学相关负责人甚是欣慰。正是有了这样的帮扶,卫星化学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成为全市首个“拿地即开工”省级重点项目,这也实现了为园区企业降本增效。
今年以来,徐圩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部署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治理、高效率推进,把全链条审批、全过程监管、全周期服务贯穿重大产业项目开发建设始终,亲商、扶商、安商、暖商进入全面深化、全方位拓展的新阶段。以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一号工程”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为标志,截至目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已投产、在建和签约项目30余个,总投资约3200亿元,为全市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奋力崛起万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制度保障,当好亲商安商“店小二”。制定出台《落实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实施意见》和《徐圩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专项行动方案》,明确30项重点提升任务清单和责任部门,由领导班子成员对石化产业基地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35个重点产业项目挂钩联系帮扶。“围绕盛虹炼化、卫星化学等重大龙头产业项目建设进度,我们组建了6个专项服务工作组,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互动的工作机制,研究解决排污许可证办理、项目综合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口岸临时开放、施工期车辆停放等重点难点事项120余项,确保问题出现一个、及时协调解决一个。”徐圩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叶小江介绍,这些专项服务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就是项目的贴身“管家”,提供贴心的服务。
优化多要素供给,提升企业产业满意度。以满足产业需求为导向,徐圩新区时刻关注企业诉求,印发实施《徐圩新区服务产业十件实事》,进一步规范水电气热等公共产品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煤炭运输等公共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针对重大项目所需的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积极破解项目建设制约,全力争取省级层面支持,加强已建项目挖潜和先进技术应用,统筹保障重大产业项目需求。徐圩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卢忠宝介绍,除了生产要素供给,他们还建成石化基地运管服务中心、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等国内化工园区一流配套设施和安全环保示范标杆,健全完善中央大厨房、邻里荟等服务配套,提升产业工人和各类人才生活居住、商业和交通出行供给水平,对事项推进完成情况加强评估督查,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切实提升企业满意度,坚定市场主体投资信心。
深化靠前审批,推动政务服务“接地气”。徐圩新区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完善重大项目“容缺预审”制度,对关键重大项目实行“定制化”审批,设立重大项目服务专门窗口,提供专人全程帮办服务,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区内结”。“我们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推进‘三集中四到位’,真正实现审批服务‘一站式’办理、‘一窗式’办结,解决企业和群众跑多处、跑多次的问题。”徐圩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助理陈逸洋介绍。徐圩新区还制定一般社会投资、中小型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土地、政府投资工程、政府投资线性工程等5种类型工程项目服务指南,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