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农文旅融合让乡土“活”起来
秋日的傍晚,东海县石梁河镇的星光渔火营地人气爆棚,草地观影区传来阵阵笑声,咖啡集市的香气伴着婉转的旋律飘散,渔火灯带将万亩葡萄园装点得如梦似幻。这场从“采摘”延伸出的夜间消费盛宴,将乡村游从“半日游”升级为“过夜游”,也成为东海县农文旅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农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框架,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地方实践提供了政策指引。东海县顺势而为,跳出“温泉+门票”“采摘+买卖”的简单模式,以“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为核心,深挖乡土资源潜力,精准对接现代消费需求,通过延伸产业链、打造新场景,走出了一条“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游客得乐趣”三方共赢的发展路径。
在东海,每个乡镇都有专属的农文旅“名片”。与石梁河镇的“夜间甜蜜经济”呼应,温泉镇将“中国温泉之乡”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季高鹿萌萌乐园里,旋转木马与童话布景吸引亲子家庭,泡完温泉即可开启“童心冒险”,实现“康养+娱乐”无缝衔接;羽山环山步道上,鲧禹治水的古老传说随山风流转,徒步者在欣赏漫山绿植的同时,也能触摸历史的温度;依爱田园的民俗研学更是让城市游客“沉浸式归田”——亲手磨豆浆、扎染布艺、古法烤红薯,在稻田学堂听农谚、在非遗工坊学编竹器,泥土里的诗意与烟火气扑面而来。
不止于此,东海县的农文旅融合版图不断拓展:曲阳镇以“水晶之乡”为底色,打造非遗雕刻展示、水晶大集、直播电商联动的水晶文旅矩阵,让传统水晶产业焕发现代活力;黄川镇构建“草莓种植+精深加工+文旅体验”模式,智慧大棚里“住高楼、喝营养液”的草莓长势喜人,加工厂开发的30余种草莓衍生品与草莓文化节的特色活动,让“一颗草莓”串联起吃住游购娱全链条;此外,桃林镇的“番茄小镇”、双店镇的“鲜切花产业园区”、李埝乡的“森林慢生活”等,也都凭借特色资源,让乡村游从单一观光转向多元体验。
更难得的是,这场融合发展的“热潮”里始终带着共建共享的温度。当地通过“资源变资产、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让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许多村民参与民宿经营、特色餐饮服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我们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生态底线,不搞过度开发,让绿水青山成为永续发展的金字招牌。”东海县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深挖文化内核,让乡村游不仅能看风景,更能品文化。正是如此,东海县打造的“一村一品”,避免了“千村一面”,让每个乡镇都形成了自己的专属吸引力。
如今,东海的农文旅融合已不仅是一种旅游模式,更成为连接城乡的情感纽带。它让乡村不再是“遥远的故乡”,而是兼具经济活力、生态魅力与文化底蕴的“生活目的地”,在城乡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东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