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要闻动态> 政务要闻

云台山景区聚力推进受损山体“改头换面”

  • 时间:2025-07-04 10:01:23
  • 来源:连云港日报
  • 阅读次数:
  • 字体:[ ]

“以前这一片都是光秃秃的,现在满眼都是绿色,看着就舒心!”在渔湾果园宕口生态修复区,村民王大爷指着眼前的草坪感慨。这里曾经是废弃的宕口,如今却变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天地。放眼望去,一片新铺设的草坪宛如绿色地毯般铺展开,绿茵丛中,朵朵金丝菊迎风摇曳。远处的山体上,原先裸露的灰白色岩石已被厚实的喷播土层完全覆盖,犹如披上了一件崭新的外衣。走近细看,土层表面已冒出嫩绿草芽,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据了解,云台山景区共涉及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目标任务19个约2400亩,分散于前云台山山南片区各村落,沿环云台山大道呈带状分布,占全市比重约43%,面积大、数量多,形势严峻复杂。高质量完成宕口生态修复目标任务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今年以来,云台山景区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要求部署、高质量实施、高标准问效”,下大力气整治“生态伤疤”,凝心聚力抓准问题症结,攻坚克难化解资金瓶颈,不折不扣推进工作实施。据悉,景区19个废弃宕口全部“改头换面”,2400亩受损山体重新披上绿装,提前半年完成废弃露天矿山(宕口)生态修复工作。

走在修复区里,柳树、水杉、榉树等适应性苗木错落有致,连最难治理的陡峭岩壁也被喷播土紧紧覆盖。在西山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云台山景区分局相关负责人指着眼前的头道涧二道涧感慨:“我们累计完成坡面危岩清理56.7万平方米,挂网高分子喷播243.7万平方米,种植乔灌木174万株,播撒草籽75.1万平方米,现在看着冒新芽,就像看着自家孩子长大一样高兴。”

“渔湾果园宕口区位特性,未来,我们计划通过生态+文旅、农耕+研学等模式,打造省级‘矿地融合’示范项目。”渔湾果园宕口生态修复负责人介绍。在生态修复的同时,景区聚焦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主体功能,探索废弃露天矿山“修复+文旅+产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提升景区服务品质,多维度推进宕口废弃地转型利用和自然资源深化转化示范效应。

景区还瞄准“林下经济”和“茶产业”发展方向,计划利用头道涧二道涧、北山宕口宕底废弃地,加强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研究打造规模化“文旅融合”云雾茶种植基地项目,构建废弃露天矿山投入产出机制,充分发挥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在渔湾果园宕口不远处的小岛山,出生不久的白鹭幼鸟身披绒羽,憨态可掬,探出巢穴张望。观测数据显示,这座占地仅百余亩的小山,繁衍期集聚超过3万只鹭鸟,循着白鹭飞过的足迹,连绵起伏的云台山脉被茂密的绿色覆盖,穿行山间,成片的大花金丝菊绚烂绽放,宛如一条条金色腰带缠绕山峦,明艳的花朵层层叠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苍翠山林相映成趣。从伤痕累累到绿意盎然,昔日宕口的这些变化,正是景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下一步,景区将结合智慧监测系统动态评估修复成效,做好常态化管护,一体化谋划未来开发利用,推动“治理成果”向“绿色动能”转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