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 被动变主动 监督护航交通“交底式”执法
“过去总担心交通执法人员上门找问题,现在他们上门先讲政策,还送清单,手把手教我们规范经营,帮助我们规避风险。”近日,连云区一新办危货运输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对上门服务的交通执法人员连连称赞。这温暖的一幕,正是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推行“交底式”执法新模式的生动写照,而这一模式的顺利落地,离不开监督的全程护航。
此前,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开展营商环境走访调研时,发现不少企业因对相关法规不熟悉,常陷入“被动违法”的困境,这不仅影响企业发展,也不利于营商环境优化。针对这一突出痛点,该派驻纪检监察组与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同向发力,推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制定并印发《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交底式”普法工作实施方案》,将传统“末端处罚”的执法模式转变为“前端服务”,同时启动“伴随化”监督机制,让监督探头直抵涉企执法一线,推动从源头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促使执法过程更加阳光透明。
在“交底式”执法推进过程中,该派驻纪检监察组紧盯关键环节,为新模式保驾护航。聚焦“清单式普法”,会同局党委推动纪检人员全程参与执法前端的监督工作,指导梳理完善普法清单,依据企业类型、规模实施精准普法。为从制度上防范廉洁风险与扰企问题,明确要求执法人员入企普法前,必须在“综合查一次”平台 完成备案留痕,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确保普法服务落到实处。
此外,该派驻纪检监察组将对企业的分类指导情况、普法成效、企业反馈意见建议纳入日常监督重点范围,为企业建立“一企一服务”台账,针对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与交通执法部门建立线索互移、信息共享机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将问题苗头掐灭在萌芽状态。
为推动“长效治理”,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通过“基层执法站所开放日”等窗口,纪检人员随机对企业进行回访,广泛收集企业意见建议,摸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普法不精准、帮扶不到位等问题,指导进一步优化细化服务标准。同步推动“交底式”普法与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有机衔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形成监督闭环,持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巩固执法改革成果。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已为83家交通运输企业送上“规范经营第一课”,其中“一对一”上门服务20家、集中交底61家、非现场服务2家。该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度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典型案例”,成为以法治力量护航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