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殡葬渐入人心
由于今年清明期间只放1天假,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市迎来祭扫高峰。
“民间习俗,清明前10天都是祭扫的好时节,每年清明节前的周末都是祭扫高峰。每天的祭扫有2个高峰时段,分别是7∶30至8∶00、9∶00至10∶30,建议市民尽量避开高峰时段祭扫,可以考虑下午扫墓,避开上午扫墓的高峰期。3月27日至4月5日期间,园区开展‘鲜花换纸币’公益活动。”海州区民政局党组成员、青龙山公墓管理处主任朱浩说。
目前,各大公墓管理处都配备了干粉灭火器以及焚烧铁桶、水桶等设施,一旦出现情况,及时灭火。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在墓区四周加强巡逻,防范山火。各公墓也配齐配全便民设施,提供免费热水供应,配备急救箱、轮椅、雨伞等方便解决有困难的群众。
市民政部门倡导广大市民选择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的现代方式祭扫,开展树葬、草坪葬、海葬、花葬等生态安葬活动,树立移风易俗、生态节地、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
据了解,骨灰的安葬方式有多种,可以选择葬在公益性公墓、经营性公墓,或是存放在骨灰(楼)堂,或是选择壁葬、花葬、树葬等绿色生态葬法。
在市人文纪念园,笔者看到,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表面有水晶浮雕。“积极响应我市殡葬改革政策,我们主动布局壁葬、花坛葬、小型卧碑葬等节地葬。园区首期推出的景观壁葬墙,融入我市地方特色水晶元素,花坛葬则以市花‘玉兰花’为主要设计元素,沿着花坛周围布置墓穴。园区已建成壁葬景观墙1处,花坛葬3处,今年还将开发建设生态节地葬片区。”市人文纪念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澄莹说。
在连云区天河公墓,公墓管理部门巧妙利用墓园内部地形高低落差的特点,大力推出具有节地生态葬的草坪墓、壁葬、景观雕像格位葬等多种绿色殡葬新方式。“比如草坪葬,每座墓穴占地约0.5平方米,周边栽种绿植,既能节约土地资源,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天河公墓管理处主任刘扬介绍。
绿色殡葬是国家高度重视和极力推广的生态殡葬项目,以“园林式、无污染、小面积”为特点,不占土地或者占地极少并且大大降低墓穴的费用。目前,我市实行绿色生态安葬的人数正在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这种绿色环保、文明低碳的方式寄托亲人对逝者的哀思。
“相较于传统墓葬,生态葬具有绿色环保、节约空间和花费少的优点,所以多年后我会选择让骨灰归于自然,与绿树花草为伴。”市民刘女士告诉笔者。她认为生态葬既环保又返璞归真,值得推广。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