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赣榆“智”造向海图强 产业转型动能澎湃
作为我市三大主城区之一的赣榆区,临海而建、向海而生。“十四五”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百亿台阶,2024年已达803.28亿元,实体经济根基持续巩固壮大,“四上”企业数量增至1265家,较“十三五”末净增770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走进连云港东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车间,机械臂精准抓取光伏板原料,5G信号实时传输生产数据,16秒便能下线一块高效光伏组件。这得益于该工厂的“智慧内核”--全市最大的5G专网应用智能工厂。凭借5G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大脑系统等先进技术,构建起智能生产仓储一体化车间,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度融合。目前,工厂一期6条生产线的单块组件生产周期稳定在约16秒;而二期新投入的4条生产线,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将这一速度提升至约12秒/块。
尹海林 连云港东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厂长:连云港东磁成立于2023年,产品主要生产光伏太阳能组件,年产值大概在100个亿,上半年我们的产值大概在60个亿,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南美、北美、东南亚和非洲这几个国家。我们目前在做降本增效的措施,上一些AI智能,还有数字化的措施,降低加工成本节省人员,我们会持续为连云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不仅工业制造迈向智能化,现代渔业也在赣榆展现出绿色高效的新面貌。由赣榆农发集团投资约15亿元打造的赣榆设施渔业集中区,占地2150亩,规划建设102栋现代化循环水养殖车间,总养殖水体达18万立方米。园区配套原水区、尾水生态处理区、供热站等设施,形成“统一供热、供水、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运行体系。其核心采用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相比传统模式,使单位水体产量提升3倍以上,节水达10倍以上,渔药使用量减少60%,尾水排放减少80%以上。
王浩 赣榆农发集团养殖技术负责人:项目同步配套建设光伏发电系统,集成AI智慧养殖与水质调控系统,实现智能化、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养殖效能与生态环保水平,打造全省最大、最具示范带动效应的绿色低碳设施渔业园区。下一步,农发集团将紧扣赣榆向海图强发展战略聚焦主责主业,主动融入海洋产业布局,坚持产业为先、合作为要,充分发挥平台和资源优势,不断提升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
东磁新能源与设施渔业集中区的蓬勃发展,是“十四五”期间赣榆区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生动缩影。这一时期,赣榆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9.34亿元,其中产业有效投资高达668亿元,共有121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包括东磁新能源、华电LNG接收站在内的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全区“5+X”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壮大,“4+12+N”产业平台的集聚效应日益显著,为经济注入了澎湃动能。尤为亮眼的是,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等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4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75%以上,主导地位愈发坚实。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