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翼攀新高
信息来源:连云港日报 发布日期:2023-04-12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开拓新市场,努力耕耘全球市场。豪森药业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上市3年累计惠及超20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在英国和欧洲的上市申请先后获得受理,有望尽快登上国际舞台;

铺设“新赛道”,产业创新布局加速落子。华能原创、国际首创的低温污染物一体化脱除COAP技术,顺利在徐圩新区产业项目氮氧化物排放改造中通过研发试验,污染物外排量由环评批复量43.96吨降至0.4吨,这意味着全球首套化工废气近零排放装置在徐圩新区研创成功并首次应用于化工产业领域;

攻坚核心点,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天明机械研发的氨纶纺机自动化生产线让中国纺机实现了48饼同时缠绕,填补了行业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球叶轮扫风面积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在国能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顺利下线,是连云港风电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为智慧化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技术装备支撑。

……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好消息接踵而至,科技自立自强的足音强劲。”市科技局局长许东方表示,新征程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定不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扎扎实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激发创新潜力,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攻坚“卡脖子”难题 冲刺更高市场目标

昨日,在市开发区旺山旺水(连云港)制药有限公司新投产的工厂,研发人员正在紧张忙碌着。“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特考韦瑞针对猴痘治疗的临床研究。”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未来,这款药物有望实现有条件的批复。”

今年以来,我市企业坚持创新“不打烊”,为全市经济率先整体好转生动做注: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新动能持续成长,引领作用不断凸显。

2月份,全市36个行业中有24个产值实现正增长;一季度净增“四上”企业170家,显著高于去年同期。

在主要经济指标好转的同时,这些创新也进一步坚定了全市发展的信心。正如市科技局副局长郑刚所言:“更为充沛的发展动能,将推动新一年高质量发展扬帆前行。”

近日,恒瑞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抗Aβ单克隆抗体SHR-1707注射液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症的Ib期临床试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战略官江宁军博士表示:“SHR-1707是一款靶向Aβ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降低脑内Aβ的水平,从而减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我国目前尚无此靶点药物获批。”

这是我市医药企业挺入“新赛道”的一项新进展。连云港是江苏重点布局的新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能力更是排在全国地级市前列。随着医保改革和终端需求的提升,我市医药产业一方面减少非必要的支出,降本增效;另一方面继续瞄准“卡脖子”领域,角逐“新赛道”,努力提升创新药物在增长中的空间,努力实现企业增长方式的变量变革。

创新不停顿,发展不止步。选择用自主创新来“对冲”风险,已经成为我市企业的共识。日出东方从原先太阳能领域向热能和热水领域突围,筹建了-40℃实验室,为研发适合北方的热泵技术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其研发的空气能热泵技术产品已经在中国南极科考站使用。企业负责人徐新建坦言,“新赛道”才有新增长,企业需要不断通过创新凝聚再次出发的力量。

融入全球产业链 挺进产业新“蓝海”

最近几天,诺泰生物董事长童梓权正在积极对接落实2023DCATWeek(美国药品和化学品联合交易协会年会)相关事宜。

DCAT会议是医药研发和生产以及相关行业公司的重要业务发展会议,聚集了全球众多知名医药企业领袖和相关领域专家。童梓权表示,他们向全球药企领袖分享了其全球业务和创新布局,继续巩固多肽、小分子原料药客户,并积极开拓寡核苷酸等新业务。

今年以来,我市企业加速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全球市场,为新一轮的增长奠定基础。

3月30日,连云港石化传出一个好消息,其α-烯烃工业试验装置已实现稳定运行,达到工业试验装置预定目标。α-烯烃是制约我国POE、高端聚烯烃和高端润滑油产业的关键原料,每年除了大量进口α-烯烃,同时大量进口它们的衍生产品。顺利实现国产化后,可以帮助我市企业建立乙烷、乙烯、α-烯烃、高端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加快实现我市企业向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转型升级。

“今天的新市场,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张健介绍,“这就需要企业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企业不断开辟“新赛道”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在加速为企业创新赋能。去年,我市累计发放“苏科贷”“高企贷”等科技贷款近7亿元,“科创基金”“新材料”产业基金投资项目11个,投资额近3亿元。今年,我市将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加码”基础研究 推动“创新之舟”远航

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离不开广大的市场创新主体,也需要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力量支撑。

近日,2023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科技论坛在我市举行,来自国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内140余名专家深入探讨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相关产业、学术、技术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基础研究、试验测试、共享合作方面的需求。目前,我市高效低碳燃气轮机项目已进入建设高峰,即将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产业新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这样的科技力量不断增强——

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成功落户。该平台聚焦海洋智能装备测试技术、绿色船舶创新节能技术、高端海洋装备以及高端海洋装备智能控制技术,强化应用基础研究。目前,该实验平台首家实体已经落地,并已经针对小、中型风力助推转子样机分别开展了总装联调和总装集成工作。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已发布开放基金,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联合研发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引进侯保荣院士担任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海洋高端装备平台、蓝碳实验室、智慧互联平台通过专家论证,启动建设。充分发挥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合理流动,促进产学研活动开展。支持涉海高校院所来连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中心。

……

“设计图”已画好,为企业创新插上腾飞之翼,激励更多企业“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向着创新“蓝海”破浪前行。

“新赛道”正在铺设,赋能更多港城企业“一棒接着一棒干”的创新动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