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普通国省道“科技兴安”示范工程成效显著
信息来源:连云港日报 发布日期:2023-06-13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市公路中心率先在全省实施“科技兴安”示范工程。该工程以公路基础设施安全和交通运行安全为重点,以“小成本解决大隐患”为原则,通过构建交通状态感知及风险预警系统,解决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为全省普通公路推广“科技兴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点带面提升公路基础设施主动安全智能防控能力和交通运行安全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公路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民生服务大局,围绕中心主动担当作为。310国道东海段沿线村镇密集、接入口较多、交通流量大、重载车辆多,其中车辆超速行驶、行人与非机动车不良交通行为比较普遍,尤其主路和支路的交叉口,安全隐患突出,事故发生率较高。为改善公路交通环境,提升通行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市公路中心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平安交通发展样板,重点实施科技兴安工程”的意见建议,率先在全省出台310国道东海段科技兴安示范路创建实施方案,并同步实施“科技兴安”示范工程。该工程结合310国道东海段大修工程,选取了省挂牌督办的事故多发段——东海县黄川镇至青湖镇段为实施主体,全长17.07公里,总投资300余万元,采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最前沿研究成果,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专家研发团队实施研发。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在公路基础设施和管理上的应用,实现无信号控制平交口实时风险预警,进一步压降交通安全事故,全力开创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具特色的公路安全管理新局面。

组织有力落实有效,重点工作快速高效推进。在市交通运输局和省厅公路中心的具体指导下,市公路中心先后多次组织开展实施方案调研和讨论会议,邀请行业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总体把关;在现场施工、安装、调试阶段,省、市公路中心领导多次赴现场视察指导,确保了工程建设稳步高效扎实推进。2021年5月,完成“科技兴安”示范工程需求调研和310国道东海段现场调研、交通事故数据采集工作;同年8月,完成工程实施方案评审及完善以及施工图设计。2021年8月下旬进场施工,10月中旬完工。2022年3月中旬,市公路中心进行初步验收,同步收集项目运营以来的交通流、事故等信息,完成编制项目运营评价报告;6月中旬,工程顺利通过省厅公路中心验收。

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智慧交通雏形逐渐显现。示范工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领,以“风险分级、分层施策”为实施原则,根据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将17处交叉口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路段,实施4项子系统,即:全线12个低风险路段采用智能视线诱导和红外声光预警系统;3个中风险路段交叉口采用雷达全域感知预警系统,安装毫米波雷达实时检测主路车辆,通过声光预警一体化装置提醒支路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主路来车、注意安全”,实现机非冲突风险提前告知、预警,实现主路来车时对支路进行主动声光预警;2个高风险路段交叉口采用雷达视频融合感知与主动安全防控系统,通过雷达视频融合检测主路车辆、AI相机检测支路移动目标,采用可变信息板、声光预警设备提醒支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减速慢行,实现主路和支路交通冲突同时预警。与市公安交警部门交流合作,全线安装不良交通行为监测及发布系统。此外,在2处中高风险交叉口,分别安装LED大屏,将提取的不良交通行为、交通安全宣传片等通过LED大屏进行动态发布,有效震慑了不文明违法交通行为。

小成本解决大隐患,经济社会效益提升显著。经调研,示范路段的交叉口如果安装信号灯和监控设施,每组费用大概为60万到80万元,分布过密的信号灯还容易影响普通国省道的通行效率。实施“科技兴安”示范工程后,17个交叉路口节约成本800多万元,在不影响通行效率的前提下,群众出行安全又得到了保障。自建成运转以来,“科技兴安”示范路段的预警装置平均每天发出有效预警2200次,预警准确率98%以上,事故发生率下降72%,当地政府和沿线居民也给予了很高评价,真正实现“小成本解决大隐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