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

  • 时间:2014-07-09 00:00:00
  • 来源: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
  • 阅读次数:
  • 字体:[ ]

  

  一、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扣主题主线,根据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主基调,落实项目推动,重点突破的年度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深化改革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3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3.3亿元,同口径增长14.7%,完成调整预算的103%。预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8.4亿元,增长14.7%,完成年度预算的96.1%。其中,市本级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7亿元,同口径增长2.5%,完成调整预算的107.2%。预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8.3亿元,增长5.8%,完成调整预算的90.1%。市开发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7亿元,增长17.2%,完成调整预算的101.1%。预计完成公共预算支出33亿元,增长35.4%,完成调整预算的95.4%。

  二、2014年预算草案

  2014年预算安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七次会议精神,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支持城乡统筹,促进民生改善,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保工资、保运转原则。优先确保财政供养人员日常工资发放和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二是防范财政风险原则。强化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三是调优财政支出原则。积极整合专项资金,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预决算公开的要求,市本级52家部门预算单位将公开部门预算。五是厉行节约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增长,努力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

  1、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为261亿元,增长12%。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为418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2%。其中,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为23.1亿元,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81.3亿元。其中,当年可用财力安排36.1亿元,同口径增长5%。市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43.3亿元,预算支出安排26.5亿元。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为加快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提高财政管理绩效,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市财政从2014年起正式开始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试编工作。2014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为18.3亿元,主要收入项目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港口建设费收入等。  根据政府性基金预算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的原则,当年收入全部安排支出。

  3、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2013年完成区级社会保险基金上划工作,实现养老、医疗等五项社会保险市区统筹。为加强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2014年起正式开始社保基金预算的试编工作。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险种分别编制,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014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为45.6亿元,支出预算安排为44.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8.9亿元。

  三、2014年财政主要措施

  今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一方面,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受营改增扩围、房地产行业税收增幅回落、部分重点税源企业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全市财政收入的增长呈放缓趋势。另一方面,在民生社会事业等刚性支出增长的情况下,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推动重大项目、重要载体建设等支出压力也进一步加大。针对更加严峻的形势,2014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按照我市《实施意见》,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用好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集聚叠加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跨区域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做好自贸区等前沿财税金融制度研究,加大向上政策、资金争取力度。密切关注国家、省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做好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调研和调整工作,避免财政体制碎片化,建立财力稳定增长机制,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增强市本级统筹能力。按照省统一部署,做好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工作。

  (二)增收节支,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将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调控收入增长预期,完善财税考核机制,提高财税运行分析水平,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风险控制,不断提升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发挥协税护税的联动作用,抓牢主体税源,挖掘增收潜力,保持财政收入较高质量平稳持续增长。大力推进财政支出管理,规范年度预算执行,严格预算追加,重点拓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范围。优化转移支付体系,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及对下转移支付规模,切实加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三)壮大财源,着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双千双百工程,牢固树立广泛招商引财源、提升产业壮财源的财源培植理念,继续加大招商引资、转型升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各类便企惠企方式,激发企业内生增长动力。加大产学研合作投入力度,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发展物流、金融、商务、信息、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逐步建立以工业为主、多业共赢、结构合理、后劲充足的财源体系。

  (四)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六大体系建设,将保工资、保运转、保社保作为全年财政工作的基础。统筹合理安排财政各项支出,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落实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重点支持三农、教育、文化、医疗、就业等社会民生事项。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的有利契机,加大城乡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支持生态市创建工作,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