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第41212号提案的答复
周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传统典型建筑保护和利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传统典型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我们已经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注重社会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
一方面持续开展历史建筑普查,目前已公布3批名录,广泛提升社会各界对历史建筑的关注度;另一方面编制《连云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明确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要求,并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氛围营造,通过报刊、电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媒介定期宣传,提升相关部门和市民对传统典型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
二、依法依规,强化对县域乡镇传统建筑的保护
目前,我市已公布历史建筑51处,达到市县全覆盖。其中,县域历史建筑有东海前代大桥、伊山镇正和烟店等11处,已按照住建部要求完成测绘建档挂牌工作,为县域乡镇留住历史记忆。同时,印发《连云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明确保护责任人制度。从法规层面规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责任人应当依法合理使用历史建筑,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和维护修缮标准,负责历史建筑的日常保养、安全防范和修缮工作”,为县域乡镇的历史建筑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三、齐抓共管,多部门共同发力,加强历史街区保护
首先,市政府公布历史建筑名录,南城东大街10处,板浦镇2处,为两地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住建部门牵头编制《连云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明确南城东大街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保护范围,梳理街区特色功能、重点保护要求和控制要求;《规划》将板浦镇划为特色古镇,明确保护原则、要求与重点。同时,住建部门积极动员并组织南城东大街和板浦古镇,申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项目与市级历史建筑修缮奖补项目,推进历史建筑在保护基础上的活化利用。第三,海州区政府探索实施南城东大街保护性修缮整治,助推东大街历史建筑修缮和活化利用向纵深发展。第四,文旅部门逐步推进南城古街、板浦古镇风貌整治,丰富文旅业态,促进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
四、多措并举,深化海州古城保护与开发
一是编制《连云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了海州古城历史城区,对其城区范围、历史格局保护、视廊高度控制、整体风貌控制、用地功能调整等做科学系统的规划。二是明确重点保护对象。划定中南街、磨盘巷两片历史地段,明确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要素;公布福音堂为我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并按照住建部要求完成测绘建档挂牌工作。三是逐步实施海州古城复兴,推动文化休闲、旅游等联动发展。四是创新开展“云推港城”城市形象线上推广活动,组织网红达人走进海州古城开展直播打卡,极大提升海州古城人气和知名度。
下一步,我们将开展如下工作: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深入宣传,使传统建筑和文化街区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2.加强巡查,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的同时,加大对全市范围内特别是县域历史建筑私自改造、拆除等行为的巡查力度。
3.继续挖掘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元素、历史建筑,开展第四批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并以市政府名义公布名录,做到应保尽保。
4.有效利用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契机,结合海州古城、南城古街、板浦古镇保护修复工程,进一步提升镇街风貌,促进文旅融合。
5.针对省里《连云港市传统典型建筑调查报告》课题,主动做好指导服务工作,虚心学习课题成果。
在此,对您提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未来,我市还将继续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加大对传统典型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力度,以实干担当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基因。
连云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7月5日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