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农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6-06 05:37 访问量:
关于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意见
连农〔2014〕81号
各县区农委(农水、畜牧、社会事业局):
近年来,全市各地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对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培育我市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现代农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依托科技、人才、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种植大户的市场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基本原则
与区域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发展“一村一品”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发展“一村一品”要创新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稳定可靠的产业化原料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与农民就业创业紧密结合。发展“一村一品”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引导的办法,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返乡农民、种养能手、村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群体的积极性。
(三)目标任务。力争到2016年,全市25%的行政村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20%的乡镇成为“一乡一业”专业乡镇,在全市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农村经济更具活力和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的特色村(镇)。其中2014年拟开展第二批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认定,数量20-30家,创建标准及考核办法详见连云港市“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方案(连委办发[2011]60号)。
二、重点工作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全市农业发展规划的优势主导产业带分布情况和各地产业发展基础,合理布局各地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特色林果茶、规模畜禽、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
(二)科技支撑,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推动专业村(镇)与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农业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和应用,实现科研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努力形成各类科技力量联合协作、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格局。加强培训,着力培养发展“一村一品”带头人。
(三)品牌创建,提升特色产品竞争能力。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可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组织专业村(镇)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多渠道、全方位推介我市“一村一品”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推进品牌农业建设,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一村一品”工作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任务,量化目标,加强考核,确保“一村一品”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政策扶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扶持“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主动争取农开、林业、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支持,用足用好现行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整合农业、农开、水利、财政、农经等涉农资金和项目,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外来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一村一品”,形成多元投资的良好环境。
(三)宣传带动。加强“一村一品”发展工作的宣传,及时总结发展“一村一品”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经验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交易会、推介会等形式,推介展示各地“一村一品”发展成果,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品牌,加强典型带动,努力提高影响力。
(四)验收认定。请各县区把2014年拟创建单位的申请表于6月30日前报市农委(园艺站),每县6-8家,每区1-2家(已获市级以上认定的不在此列),并于10月20日前上报“一村一品”考核认定表,市农委将对各县区创建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和检查,年底前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单位进行评估、认定。
附表:1.连云港市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申请表
2.连云港市一村一品示范村认定考核表
连云港市农业委员会
2014年6月3日
( 联系人:杨静 86090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