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生态环境局2023年11月13日拟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做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1月13日-2023年11月1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518-83263018(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大厅)
通讯地址:灌南县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大厅
邮 编:222500
序号 |
建设单位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江苏佰士生态牧业有限公司 |
江苏佰士生态牧业有限公司4600头奶牛养殖项目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集镇兴庄村 |
项目为新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集镇兴庄村。占地面积约255.84亩(170563m2)、总投资2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35万元。建设沼气脱水脱硫装置、牛舍消毒除臭喷雾系统、32932m3覆膜式厌氧发酵塘、61168m3氧化塘、固液分离设备等污染物处理设施。项目建成后形成年存栏奶牛4600头、年产鲜奶29900吨的养殖规模 |
1.废水 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设计、建设、完善厂区给排水系统。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牛尿、牛粪带入水、牛舍冲洗废水等养殖废水,挤奶厅冲洗废水、待挤厅地面冲洗废水、夏季牛舍喷淋降温废水、喷淋除臭箱废水、车辆消毒清洗废水、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等。养殖废水、待挤厅地面冲洗废水、夏季牛舍喷淋降温废水、喷淋除臭箱废水、车辆消毒清洗废水经收集后进入粪污收集池,经固液分离后液态粪污进入覆膜式厌氧沼气塘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液与经过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一同进入氧化塘进一步降解处理,最终作为沼肥用于项目周边农田施肥。氧化塘必须满足不低于180天的沼液暂存要求,非施肥季节(冬季冰封或雨季)沼液全部贮存于氧化塘中。沼液全部通过管网输送,并采用喷灌/漫灌的方式进行施肥。在灌溉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肥量,严禁突击施肥和沼液随意漫灌,防止沼液排入地表水体。沼液还田前须向灌南县新集镇人民政府和连云港市灌南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报备。挤奶厅冲洗废水暂存于冲洗池,全部用于冲洗待挤厅地面。初期雨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沼液施肥兑水。项目废水不得外排。 2.废气: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粪污收集池、垫料棚(固液分离、BRU牛床垫料生产)、废垫料棚产生的恶臭气体,沼气发电机等。工程设计中,应进一步优化废气处理方案,确保各类工艺废气的处理效率及排气筒高度等达到《报告书》提出的要求。粪污收集池、垫料棚及废垫料棚产生的臭气分别通过密闭负压收集后,进入喷淋除臭箱处理,尾气经15m高(1#)排气筒排放。沼气经脱水、脱硫器处理后,用于发电机发电,尾气经15m高(2#)排气筒排放。养殖区牛舍产生的恶臭气体、粪污处理区未被收集的恶臭气体等无组织废气,主要通过采取控制饲养密度、及时清粪、优化饲喂方案、牛舍安装消毒除臭喷雾系统、加强设备及车辆的清洗和消毒、场区喷洒植物型除臭剂、加强绿化等措施减少无组织臭气的排放。NH3、H2S的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相关标准;沼气发电机废气中颗粒物、SO2、NOx的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中相关标准。有组织废气中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相关标准,无组织废气中臭气浓度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表7中标准值。项目废气须达标排放。 3.噪声: 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减振、隔声和距离衰减等处理,同时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时段,减少生产噪声。项目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4.固废: 落实固废的规范堆放和安全处置。应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认真落实固废分类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一般固体废物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36195-2018)、《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危险废物应委托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并按规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处理手续。厂内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环办〔2019〕327号)等规定和要求,防止二次污染。 |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