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数据服务> 统计公报

2003年连云港市科技统计公报

  • 时间:2014-09-28 16:19:16
  • 来源:
  • 阅读次数:
  • 字体:[ ]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十五”科技计划的深入实施,积极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科技队伍

  科技队伍扩大。2003年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118235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9008人,占专业技术人员41.45%。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342人,占4.52%;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5315人,占29.87%;初级技术职称人员66267人,占56.05%。

  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291人,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员2753人,占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33.20%。

  二、科技经费

  2003年,全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工业企业等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77495.72万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2.21%。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经费支出为23050.63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0.65%。

  政府科技拨款4639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1.3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7个百分点。政府科技拨款中,科学支出1322万元,科技三项费3317万元,分别占财政支出的0.38%和0.95%。

  全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支出42209.22万元,研究与发展活动支出13170.23万元,分别占工业销售收入的2.18%和0.68%。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活动支出占全市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比重为57.14%。

  三、科技成果

  科学研究成效显著,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全市共获省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83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4项。专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受理专利282项,批准专利189项,受理专利数比上年同期增加20%。

  四、技术贸易

  技术市场不断壮大。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10项;技术贸易成交额33101.23万元,比上年增长55.76%。

  全市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23720.59万元,占工业出口销售收入的10.56%;高技术产品出口销售收入15405.4万元,占工业出口销售收入的6.86%。

  五、高新技术产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高技术产品产值289577.3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69%,高技术产品销售收入268671.3万元,占工业销售收入的13.86%。新产品产值264396.75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2.50%;新产品销售收入243544.67万元,占工业销售收入的12.56%。

  到2003年底,连云港市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全年确认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6项,市级高新技术产品48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3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63亿元,同比增长49.39%;利税9414万元,出口创汇6317万美元。至2003年底,进区企业已有43家,其中外资企业13家,形成了材料、电子、食品和化工等四大优势产业,基本具备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新区特色。2003年科技企业孵化器现有孵化面积13200平方米,现有孵化企业16家,当年毕业企业3家。

  六、科技机构

  全市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4个,从业人员2045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36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585人;全年技工贸总收入37914.4万元;科技活动总支出34593.0万元,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支出9804.9万元。

  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31个,科技活动人员3626人。

  全市民营科技企业83个,从业人员12301人。

  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进展。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25家。

  七、技术进步贡献率

  根据统计数据测算,2003年全市工业技术进步贡献[FX:PAGE]率为38.32%,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为45.12%。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