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扮靓几何中心形象,打造宜居宜业家园
建设产业强、配套优、百姓富、环境美的现代化新港城,是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高地、城市建设的几何中心,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紧扣“产业创新夯实聚合优势、几何中心打造宜居家园”工作思路,坚持“产业+城市”双轮驱动,全力推进城乡“一示范两整治三提升”工程建设。秉持对事业负责、对群众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市开发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工作,鼓足打“攻坚战”的精气神,拿出啃“硬骨头”的铁肩膀,细化任务,压实责任,靶向发力,狠抓落实,营造出“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公共空间新秩序,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开发区力量。
朝阳街道: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空间”
金秋的阳光洒落在市开发区朝阳街道,十月的美景中,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画卷在眼前展开。沙集村崭新的党建主题文化广场、新县社区邻里共享商贸空间的繁荣景象、张庄村荷花池小游园的清幽舒适、马山村百姓大舞台的热烈欢快,都让朝阳街道正在发生的变化切实可感。
据悉,自市开发区实施“一示范两整治三提升”工程建设以来,朝阳街道把公共空间整治作为“全面突破、重振朝阳”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大力推动,实施“一五十”计划,全面落实区“两整治”工程。“1”即开发好1个包含大型农贸市场的商住项目;“5”即实现娘娘庙广场广告屏、朝阳主干道沿线两侧环境出新、中小学停车场、新县美丽宜居街区、朝阳工业园提档升级等5个提升;“10”即10个村居在公共空间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各打造一个亮点项目,实现街道主干道形象明显提升、城市化进程明显提速、人居舒适度明显提高,让涉农街道有城市街道的现代范。
“一出新”打造新繁荣
街道现有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光线昏暗,整体环境亟待改善。为了提升居民购物体验,街道在前进南路东侧,打造一个集农贸市场、酒店、商超、住宅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新地标,并包含保障房、托育服务用房、居家养老用房等保障民生设施。”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出新”城市综合体商住项目,总投资2.4亿元,总占地49亩,总建筑面积50456平方米。建成后,街道居民工作休闲都可以在家门口解决,体现商住“混搭”的魅力,为区域发展带来新的繁荣。
“五提升”塑造高颜值
“今年国庆,我带着亲戚到张学瀚故居、大沙井附近走了走、看了看,他们都觉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古色古香的风格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高大尚’了。”在朝阳街道新县老街,居民赵阿姨给朋友介绍小巷里的变化,话语间满是喜悦和自豪。新县美丽宜居街区建设,对沿线居民楼进行风貌整治,巷弄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得以一一展示。据了解,街道结合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民俗文化等主题,计划总投资1760万元,针对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学路周边路段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实施“五提升”塑造街区高颜值项目。目前,随着美丽宜居街区建设、娘娘庙广场广告投屏、朝阳主干道沿线两侧环境出新、中小学东侧新建停车场、朝阳工业园提档升级等项目的陆续完工,不仅让城市面貌日益提升,也创造了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群众享受“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公共空间新秩序。
“十大亮点”传递微幸福
“张庄村今年环境整治搞得好,原先的臭水塘变成了荷花池小游园,晚饭有了遛弯聊天的好去处。”张庄村村民薛女士开心地说。在公共空间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过程中,街道各村(社区)积极响应,因地制宜,打造“十大亮点项目”。张庄村和沙集村通过微改造、巧装扮,将“脏乱差”变为“心头爱”,用“小而美”传递“微幸福”。朝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升级打造“口袋公园”是让居民能够切身体会到“公共空间整治”建设带来的改变。真正做到还公共空间于大众,让资源“活起来”,村庄“靓”起来。“平时在家带孙女,之前村里也没有什么适合小朋友玩耍的场地,现在文化广场、儿童乐园就建在家门口,娱乐锻炼两不误。”沙集村村民祝大姐说。
接下来,朝阳街道将借助市开发区“两整治”工程的东风,积极推进朝东社区七彩梯田、西庄村“小游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让群众可感可触可及的“公共新空间”,持续做强优享公共服务圈层,实现街道主干道形象明显提升、城市化进程明显提速、人居舒适度明显提高的目标,努力让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大美朝阳,带着特有的生态优势和优美环境,展现在人们面前,让“重振朝阳”的成效体现在更多居民的笑脸上。
中云街道:宜居环境展新貌 乡村蝶变焕新颜
公共空间整治“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幸福门”。今年以来,市开发区中云街道对照园区“一示范两整治三提升”工程建设部署,立足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居环境,投资2000余万元,全力推进公共空间整治工作,促进辖区环境面貌与精神面貌持续改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擦亮宜居形象名片。为提升街道公共空间形象,中云街道聘请专业机构对中云街道公共空间整治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对东诸朝市民广场、焦庄进村片区、范庄“芙蓉街”等片区,实施形象提升工程。“自从市民广场建好,篮球场也有了,健身运动有了去处,晚上带小朋友玩也有了地方,而且建得很漂亮,中秋国庆期间在大舞台上办了好多场演出,特别热闹。”东诸朝村江女士说。中云街道市民广场位于松花江路与茅山路交界处,在原东诸朝市民广场的基础上,将清产核资期间收回的4200平方米土地,全部拓展至新建公园,现占地7500平方米。结合绿化景观改造,铺设塑胶运动场地、大理石休闲场地、健身步道,建造群众大舞台等便民设施,打造集党建文化、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于一体的生态互动空间,充分满足辖区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打造美丽乡村新名片。焦庄休闲健身公园,位于焦庄社区入口处,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内设群众舞台、乒乓球、羽毛球场等设施,实现“由荒到绿”的华丽变身,极大提升辖区群众“居者乐活”的生活品质。范庄社区在原有小广场的基础上,立足于满足辖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重新规划设计,新建广场占地2000余平方米,化身为综合性便民文化场所,成为展示街区形象的重要窗口。
打造特色景观小品。中云街道在原有空间规划的基础上,深挖各地特色,借助公共空间整治时机,以特色惠民为出发点,着重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打造富有现代化气息,各具特色的景观小品。黄岭村以路引景、以景连线,完成了柏油路的改造,绘制“彩虹”标志线,用“彩虹路”点亮乡村振兴宜居底色。金苏村荒废的古泉亭经过重新修整优化,不仅成为村居标志性景观,还成为村民休憩闲话的好去处。胜利村大舞台、隔村村墙画等各村景观小品的建设,营造出团结、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推窗见绿”“开门见景”,乡村面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强化长效空间整治。道路“黑化”升级,墙面焕然一新,道路街边外立面整体塑造,胡乱张贴涂抹的小广告被积极向上的文化墙绘替代,杂乱不堪的市民广场被健康绿色的文化广场取代。“我们村以前落后,道路坑坑洼洼,路灯说坏就坏,现在路也好走了,灯也更亮了,还新建了一个公厕,真不错。”黄岭村胡大爷提到村居变化,连连称赞。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中云街道瞄准环境“脏乱差”难题,清淤疏浚、拆除违建、清扫卫生死角、清理乱堆乱放,通过重点化清理、常态化开展、长效化保持,对村道、河道、沟渠和居民院落等重点场所进行全面清理,切实实现人居环境提优,扎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好向优。同时,中云街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摸排各村居硬件设施基本情况,补齐完善村居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进行线路改造、污水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在全街实现水源净化、道路硬化、夜间亮化,促进居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靓起来,乡韵文化浓起来。下一步,中云街道将持续开展空间整治,优化改善人居环境,为辖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让居民共享整治成果,共沐文化熏陶。”中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健说。
猴嘴街道:聚焦首位度提升 建设幸福宜居家园
“我们村以前道路坑坑洼洼,还没有路灯。现在好了,道路既宽敞又平坦,安装了路灯,走夜路也不害怕了。村里还重修了排水管,新建了污水处理设备。”提到村居变化,猴嘴街道黄沙村村民祁大爷连连称赞……近年来,市开发区猴嘴街道按照“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工作要求,围绕垃圾清理、主干道车位硬化、河道清淤、道路亮化、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收集点、村部周围绿化等12个方面进行整治,围绕“美丽乡村 幸福黄沙”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公共服务为核心,全面推进黄沙村村庄环境治理等工作。目前,已投入资金70余万元。
据悉,自市开发区城乡“一示范两整治三提升”工程开展以来,猴嘴街道树牢首位度意识,聚焦“城市+产业”率先突破,以“1+2+N”工作体系,持续推进公共空间整治工作,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港城大道与花果山大道交叉口处,笔者注意到,总投资100万元的振云口袋公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了以周围绿化环境为背景,多角度可观、可游、可休憩的场所,不仅有效解决过去道路北向车辆逆行的问题,还改善街区面貌、满足了附近居民出门见绿的愿望。振云社区居民马阿姨高兴地说:“以前这里是块空地,只有草坪,没有任何设施,也没有这些绿化。现在建好以后,既有我们休憩聊天的小亭子,又有健身运动器材,为我们茶余饭后小憩提供了好去处。”
今年以来,猴嘴街道围绕“城市几何中心核心区”定位,整合资源优势,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优化营商环境等,在城建重点项目、公共设施配套、城市管理水平方面写足城市文章,推动城市品质提档升级。为延续猴嘴“苏北盐都”的文化资源优势,依托原盐坨麻袋仓库总投资1500万元的盐文化展示馆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形成讲好淮盐故事、展示地方文化,留住城市记忆的城市生活新载体,让历史建筑继续讲述淮盐故事的沧海桑田。为搭建起服务企业“生产同心圆”和服务职工“生活同心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邻里中心室投入使用后,将会解决大浦工业区内企业和职工生产生活配套缺失问题,为猴嘴街道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助推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在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同时,还积极推动路网提升改造,在猴嘴辖区新建、改建的道路近11条,进一步改善辖区内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交通运行状况,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方位提高居民出行舒适度。
在进行公共空间治理的同时,猴嘴街道还聚焦精神文明建设,依托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挖掘群众需求,不断探索创新活动形式,结合传统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延伸受众群体,扩大覆盖面,广泛开展不同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文明之光擦亮幸福底色,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猴嘴街道将围绕市开发区城乡‘一示范两整治三提升’工程要求和‘城市几何中心核心区’定位,全力推动城建重点项目、公共设施配套等项目提速建设。”猴嘴街道党工委委员徐宜才说。下一步,猴嘴街道将坚持发展主基调,以壮大社会经济体、做优民生福祉为主线,抓牢“猴嘴示范区”建设机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公共服务配给,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