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k12498411/2017-05118 分 类 16/TC9999
发布机构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7-06-21
标 题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6025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6025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 

 

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但目前养老产业的供给还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我市已于2001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按照全国老年人口年均3.5 %的速度增长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5万人。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例、代际利益关系等发生重大变化,给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以及老年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目前,我市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老年人确实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但要使他们度过幸福安康的晚年,仅此这些还远远不够。当前,我市养老机构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七十年代出生的子女赡养双方老人的时代已经到来,已形成极大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解决他们的问题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进社会福利机构,但客观上是政府没有照单全收的能力。一方面是这些老人急需改善生存质量,另一方面是个人或政府暂时缺乏能力。为此,养老设施建设刻不容缓,应及早规划,将养老设施建设提上政府的工作日程。因此特提出建议如下:

(一)要努力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市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

(二)尽快加速老年公寓、养老院等老年服务机构和老年服务设施建设的步伐。可以建设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适应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社会需求。

(三)老年服务业的发展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发展老年服务业,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政府要尽快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解决现有养老机构水、电费用较高的问题,积极引导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机构建设。

(四)提升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水平。按照“需求主导、分类服务”的原则,结合我市老年人实际情况,继续面向全市困难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并定期开展居家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培训和道德教育,切实加强对护理员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五)要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兴建市级老年活动中心纳入全市规划,并积极推进基层老年活动站、点建设。

(六)开展各类特色养老服务活动。继续深化开展“志愿者助老”系列活动,动员全社会人人助老,努力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创新社区为老服务内容,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开展老人日间照料室(尤其是空巢老人)、老年人活动中心,使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6025号提案的答复

 

龙驭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市户籍人口534.58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91.24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17.06%。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重要举措,根据您的建议和连云港市养老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具体目标,强化考核落实。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民生幸福工程六大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连云港市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0多个政策措施。目前正在修编的《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建设市级、区级、街道级、社区级养老服务体系规划。2016年市发改委、市民政局编制印发了《连云港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我市“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落实措施。今年我局配合市规划局完成《连云港市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6-2030年)》编制工作,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

二是落实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十二五”以来我市各级政府累计投入11.2亿元,新建了8个政府主办的示范性养老机构和37个农村敬老院,对33个农村敬老院进行提档升级,基本满足了政府托底养老保障要求。“十三五”期间除政府重点建设的养老机构项目外,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资金大部分用在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上。目前全市建有民办养老机构74个,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除在税收、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给予减免和优惠外,还给予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建设补贴标准为新建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每张床位10000元,改建的每张床位5000元;普通型养老机构新建的每张床位补贴3000元,改扩建的每张床位补贴1500元。运营补贴标准为全护理每月每人50元、半护理40元、自理30元。在用地方面,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也可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通过招拍挂出让有偿方式取得的民办养老机构用地,出让参考价可按不低于市场评估价的60%确定,但不低于基准地价的70%和土地取得成本。目前我们重点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让每一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促进作用,提高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积极性。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居家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小型托老所、“关爱之家”1142个,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赣榆区在青口镇梁庄、大盘村,柘汪镇秦家沙村等开展的“离家不离村、村中享天伦、娱乐有地方、困难互相帮”的农村社区集中养老模式,并按照“城区成片、沿海成线、向西部辐射”的建设思路在全区推广,目前已经发展到41家。从2016年开始,我市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每年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50%用在居家养老建设上,每年市、县(区)投入3000万元左右。市福彩公益金加大对居家养老资助力度,每年给予市区运营状况较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5万元的运营经费补贴。“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建成城市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0个,建成农村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0个,农村集中居住区10个。建成城乡日间照料中心30个。建成老年人健康指标检测室120个,老年人助餐点200个。

四是加强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文娱活动需求。市老龄办积极推进各级老龄大学、学校建设,新建的10000平方米的市老年大学,2016年投入使用。各县(区)都建有规模不等的老年大学,在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社区建有教学点。市规划部门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从2014年开始,在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时,按每百户2030平方米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体育部门在社区户外建设体育、健身活动场所,配备活动、健身器材。民政部门在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中,将室内活动场所和室外活动场所建设,作为硬性约束性指标。在推进标准化和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中,要求要建有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精神关爱室、康复健身室、日间照料室、助餐室等,新建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大多能满足老年人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关爱等需要。如海州区的乐龄生活馆、连云区街道日间照料中心、赣榆区老年人集中居住区等,老年文化活动设施都比较齐备。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老旧小区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通过改造、新建、购买等办法,解决老年人活动用房和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

五是培育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公益组织,开展特色多样的为老服务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育社会公益组织项目、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等方式,加强社工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全市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人数有了大幅度提升。我市现有专业社会工作者567名,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1200余支。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空巢家庭老人提供了心理慰籍、精神关爱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也培育出一大批为老服务的志愿者品牌。海州区新南街道海宁社区的“老少结对”,针对辖区空巢老人家庭较多的情况,组织辖区内小学生志愿者,与空巢家庭老人结对,定期上门走访慰问,深受老人喜爱。海州区、连云区等在社区开展的“时间储蓄银行”活动,通过让身体较好的老年人,为其他老年人提供服务,将服务时间存入社区的“时间银行”,当他需要服务的时候,可以从“时间银行”内提取存入的服务时间,接受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海州区新海街道镇海社区开展的“以老助老”志愿者模式,通过让社区“年轻”的老年人与“年长”的老年人结对的形式相互提供服务,深受社区老年人的喜爱。企业、社会公益组织也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如我市的康缘制药与市慈善总会合作,每年出资50万元,扶持市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加强对我们工作的监督,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共同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造福港城全体老年人。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