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k12498411/2018-00197 分 类 30/TC9999
发布机构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8-06-11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029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连政函〔2018〕27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029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江苏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苏北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建议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你们对苏北地区国有企业发展的关心,提案科学分析了苏北地区国有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从强化责任落实、扩大合理有效投资、苦练内功、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推动苏北国有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近年来,连云港市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工作力度,促进了全市国有经济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国有企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答复如下:

一、我市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2015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意见》,对市属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重组,围绕港、产、城融合发展要求,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组建六大国企集团。目前,纳入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共8户,分别是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工业投资集团、城建控股集团、金融控股集团、交通控股集团、农业发展集团、碱业公司及白塔埠机场公司。截至2017年底,企业资产总额1996.17亿元,所有者权益609.25亿元,与2015年底相比,分别增长62.0%、52.26%;2017年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2.81亿元,实现利润5.45亿元,上交税费总额10.14亿元,与2015年度相比,分别增长56.74%、46.51%、102.0%。

二、当前我市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具体措施

两年来,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核心任务,立足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调结构、促发展,持续深化内部改革、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发展取得了较好业绩。

(一)推进深化改革,奠定高质发展基础。两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意见》及《上市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文件,积极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同时将开展“三升一降”(提升资产增长率、提升资产收益率、提升资产周转率和降低资产负债率)、落实“三重一大 ”、抓实党建等,作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按照聚焦主业、做强产业的总体要求,明确市属国有企业主业,并严格控制在3个以内。2017年完成连云港商业保理公司等11户二三级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清理15户休眠空壳企业,压缩各层级子公司16个,推动国有资本从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不具备战略引导功能的参股投资退出。

(二)抓好风险防控,有效弥补经营弱项。在企业风险管控方面,积极推动企业制定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紧扣差异化管理、优化流程设计、全员绩效管理等环节,推动国有企业内控机制落地生根。完善了二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配齐配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充分发挥独立法人主体作用,实现市属监管企业外部董事、外派监事全覆盖。同时加强审计监督,将企业内控制度、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管理层履职待遇等作为年度专项审计的重点,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对企业下发《年度经营风险提示及整改问题的函》,督促企业将风险问题整改到位。

(三)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近几年来,陆续出台了市人才新政《关于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连云港市“海燕计划”实施办法》、《连云港市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管理办法》、《连云港市人才分类评价办法》、《连云港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办法》等系列政策,从购房券、生活补贴、项目资助、平台载体、服务保障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大力支持。

(四)加强党建工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中,我市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融合,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将党组织的职责定位、党委书记的配备方式、党委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内容和程序写入公司章程,着重规范了党委前置讨论研究重大决策问题的基本要求、内容和决策程序。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五)提升国有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面对宏观金融政策日益趋紧的形势,推动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有效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港口集团、金控集团、工投集团等企业先后与资本合作成立各类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服务地方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市国有企业先后合资、独资设立各类基金16支,规模超过100亿元。

三、更高起点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下阶段,连云港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经济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以高质高效、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力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扎实推进“三升一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命脉,围绕“三升一降”工作要求,积极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将企业盈利效率作为考核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市场开发和培育力度,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稳中有进、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同时,加强挖潜增效,按照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要求,强力推进企业增收节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力争“十三五”末,企业年度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突破400亿元、10亿元。

(二)推动企业聚焦主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结合我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总体部署,修编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重新核定市属国有企业主业,并严格控制在3个以内,有条件的压缩在1至2个。加大企业主业投入,促使各主业间形成产业链或互补,避免出现多头、重复投资,资源浪费。

(三)推动企业瘦身健体,增强发展活力。通过公开挂牌、协议转让、无偿划转等方式,加快内部资源向主业和重要子企业集聚,清理低效无效投资,推动企业瘦身健体。2018年底前,实现“僵尸企业”全部处置出清。到2020年,市属国有企业所属“四类企业”、“三类参股投资”数量在2017年底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支持非国有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组建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本地“三新一高”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到2020年市属国有企业管理层级压缩至三级以内,有条件企业力争控制在两级以内。2018年完成五级、六级企业压减,2019年完成四级企业压减,2020年完成部分三级企业压减。力争到2020年,实现企业管理层级及法人户数双压减。

(四)加快国有企业上市步伐,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认真落实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全市国有企业通过引进社会资本进行重组改制,加快做大企业规模,提升运营质量,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入股,重点推进汤沟酒业、善能生态科技、杜钟新奥神3家国企上市工作,推动港口集团优质资产注入港口股份,加快整体上市步伐。对国有企业优质资产、优势板块进行全面梳理,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加快上市进程。到2020年,实现5-8户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或“新三板”挂牌上市,每个企业集团拥有1户以上的上市公司。推动碱业公司股份制改革,实现主板上市。

(五)突出规范法人治理,构建有效制衡机制。健全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明晰各决策主体边界,构建有效制衡机制。通过委派外部董事,提高董事会决策科学化水平,探索外部董事占董事会人员多数的制度设计。加强监事会建设,发挥监事会在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重大决策过程监督和程序性把关作用,提高监督效果。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

(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改善企业负债结构。支持和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发行企业债、私募债、公司债。鼓励企业采用项目收益债券、可持续债券等创新型债券方式融资。推动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拓展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资产流动性,优化资产结构,实现调整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企业发行多种债务融资工具。积极推广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政府补贴、使用者付费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或承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

(七)突出内控机制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企业流程机制的再造,强化预算、资金、战略、投资、风险、绩效等方面闭环管理,打造闭环管控、差异化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科学调整企业组织机构,精简压缩管理层,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做好分级授权, 强化集团在用人、财务、投资等关键环节管控;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严把合法性审查关口,提高风险防控水平;督促国有企业进一步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加大成本管控,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八)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实施重点人才开发培养。进一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利用好市财政5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国有企业引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急需专业人才进行倾斜,实施“六大人才高峰”高层级人才项目资助和海燕计划资助,着力培养企业重点人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实绩和能力。进一步规范企业机构设置、科学配备干部职数、严控员工招录,将人才和资源向生产经营一线倾斜,推动集团“去机关化”改革;按照市场化要求,围绕“价值创造”,培育一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干部队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科学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对干部选拔、员工选聘、收入分配等机制进行重构,强化考核结果的刚性运用,真正做到职位能高能低、薪酬能多能少、员工能进能出。

最后,再次感谢贵委对苏北及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真诚希望继续对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8611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