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要闻动态> 政务要闻

连云港高品再生资源公司打造稀土废料循环再利用绿色标杆

  • 时间:2025-08-15 09:44:51
  • 来源:连云港日报
  • 阅读次数:
  • 字体:[ ]

在连云港高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核心车间里,萃取槽中浓稠如墨的泥浆翻涌,传送带源源不断地将成堆的“工业残渣”——来自废弃新能源汽车、精密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电机的稀土废料送入酸溶区,开启一场昼夜不息的“炼金术”。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虽然看着不起眼,却撑起了大国重器的脊梁。”该公司车间经理高建宝的声音在机器的轰鸣中有些模糊,“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机需要近20公斤的稀土磁材,一艘航母的雷达系统更是要消耗数十吨。我们这里,就是让这些‘用过的宝贝’再次产生价值的地方。”他身后,8条萃取管道精密排布,正是稀土废料循环再生之旅的关键通道。

在厂区,稀土废料循环再生之旅的工艺印迹清晰可见:在酸溶区,浓盐酸注入巨大的反应釜,与钕铁硼废料猛烈反应,溶解出珍贵的稀土离子。随后,混合溶液被泵入萃取线,经历层层筛选与分离。进入沉淀区,分离后的稀土溶液与碳酸氢铵相遇,瞬间发生中和反应,形成乳白色的碳酸稀土悬浊液。数台离心机沉稳有力地轰鸣着,高速旋转产生的强大离心力将水分甩离,留下纯净、细腻如初雪的白色粉末。最后,这些白色粉末被送入高温回转窑,在800至1000℃烈焰的持续灼烧下,碳酸盐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各类氧化物……窑火不熄,每天至少6吨的稀土氧化物在此涅槃重生。

“一套生产装置可连续回收多类稀土工业废料中的多种稀土元素。”高建宝在萃取线控制屏前停下,用生动的比喻解释着这套国内首创、行业领先的“连续七步萃取与反萃取”工艺:“想象一下17种元素‘挤’在一辆公交车上,它们‘上车’时是混在一起的废料溶液,但我们的工艺就像设定了精确的‘站点’——钕、镝、铽……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专属下车点’。通过精准控制酸碱度、温度等条件,在特定‘站点’,特定的元素就会‘下车’、分离提纯,其他元素则继续向前寻找自己的终点站。”

高建宝道出了这套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系统作为高品再生“点废成金”的核心密码,其年处理能力可达10000吨钕铁硼废料、1000吨废稀土抛光粉和1000吨废稀土荧光粉。

在公司的产品陈列室,一个个玻璃罐整齐排列,罐中粉末色泽各异,瓶身上贴着醒目的标签:淡黄的氧化镧、浅紫的氧化钕、深邃棕褐的氧化铽……这些从工业废料中精准分离、淬炼而出的“工业黄金”,再次成为支撑尖端科技不可或缺的基石。

“市场对循环再生的高纯度稀土氧化物需求旺盛,我们一直开足马力。”公司董事长张宇说。今年1至6月,公司已处理稀土废料3000吨,实现销售额1.2亿元,贡献税收1000万元。“这让我们有底气提前布局未来,下半年将冲刺2亿元销售额,全年目标锁定3亿元。”

这份底气,深植于高品再生将“绿色创新”融入骨髓的实践。公司独创的核心工艺,不仅实现了稀土元素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高效回收,也实现了废水全部处理循环利用和危废零产生的行业标杆,真正将稀土废料“吃干榨净”。这种革命性的“闭环清洁生产模式”,使其荣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并入选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科技成果助力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十大典型案例”。围绕其核心技术,公司已斩获26项专利授权,并与东北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顶尖院所深度合作,依托自建的稀土研究院和正在筹建的稀土博物馆,持续推动技术革新与产业文化传承。

站在厂区高处,目光越过繁忙的生产线,不远处塔吊林立的二期工地正勾勒着高品更宏伟的未来。这个被列为东海县重点工程的项目,目前已进入冲刺收尾阶段。“我们正全力以赴,确保年底完成整体竣工验收,目标2026年上半年投产达效。”张宇说。据了解,二期项目将搭载更尖端的废弃稀土回收与高值化利用技术,建成后可年处理稀土废料1.5万吨,副产稀土催化剂5000吨、磁铁3000吨,大幅提升产能与价值链层级,为东海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解锁更富活力、更具韧性的产业未来。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