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外向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路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拓宽利用外资领域,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进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完善外经组织结构,提高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水平,积极开拓外经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境外投资;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各类开发区园区,加快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园区建设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
继续贯彻对外贸易三大主战略,积极调整出口结构,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国际商务环境。
加强外派劳务管理,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培训力度,调整改善结构,培育新的生长点;壮大经营主体,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切实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我市跨国公司。
(二)“十一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利用外资: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8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84%,年均递增25%。2010年利用外资达到11.3亿美元。
对外贸易:“十一五”期间出口年均递增20%,2010年全市实现自营出口总额21亿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十一五”期间外经营业额年均递增14%,2005年全市外经营业额达到3亿美元。
加快连云港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和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1、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软硬环境。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型职能,做到依法行政,优质高效服务,为外商来连投资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各级政府和部门应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外商和外企提供满意的服务;要简化审批程序,规范收费行为;加强监督,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的作用,继续实行外商评议制度;制定和完善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二是硬环境方面,要加强港口、交通实施建设和城市改造,加快兴建高水准的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旅游设施,为外商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要加强国展中心、信息中心建设,争取解决航空、客运、近远洋运输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拓展开放城市的服务功能。
2、实行多形式、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战略。坚持主动出击的方针,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健全招商网络,改进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委托、上门、网上、小分队等招商方式,积极主动开展综合招商、定向招商,项目招商等多种招商活动。加强对在建和已建成三资企业的服务,通过亲商、安商、抚商,促进以商引商、增资扩股。主攻日本、韩国市场,巩固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扩大欧美地区。要把跨国公司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目标。不断完善我市利用外资的激励机制,把企业和企业家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加强和充实招商引资活动基金,保证招商引资活动必须的经费开支,切实做到招商引资在机构、人员和经费三落实。要改革现有招商体制,推行招商体制企业化,增强招商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继续实施项目责任制,加大重大在谈、在建项目推进力度。把项目开发、推出有吸引力的招商项目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市、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瞄准高科技起点,积极认真地编制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招商项目,分级建立项目储备库,把项目前期工作抓细抓实,增强项目的对外吸引力。
3、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和方式。加强产业投资导向,“十一五”期间要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制定适合我市市情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发展符合我市产业特色的劳动密集型项目的同时,积极发展具有地方资源特点的加工工业及新兴技术产业。重点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港口运输、出口加工业、旅游和环保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按照我国加入WTO以及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的进程,我国已有步骤地对外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商业、旅游、教育、科学、卫生及其它各类中介服务行业对外开放。我市要抓住机遇,在加快工业、农业利用外资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辟利用外资新领域,尽快利用我市服务领域的优质资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在银行业、商业、贸易、国际货运、房地产、旅游、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利用外资取得突破,使在上述领域的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探索新的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商对现有企业进行收购、兼并,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积极探索股权融资、BOT等利用外资新形式。
4、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做好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临港产业区等重点地区利用外资工作。以制度创新、功能开发为核心,进一步做大国家级开发区、临港产业区,努力完善开发区的软硬环境和政策配套,积极实施全市共建共用开发区的利用外资主体战略。抓好东海外向型农业开发区、赣榆经济开发区和赣榆海洋开发区的建设,围绕外向型农业、民营经济、旅游特色,加强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现有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连云小区、海州小区、宁海小区的建设力度。扶持沿路、沿桥、沿海等基础条件较好的重点乡镇,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的外商投资经济。
(二)调整结构,优化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对外贸易继续认真贯彻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调整出口结构,优化国际商务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1、继续实施大经贸战略,壮大出口经营队伍。优化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结构,鼓励生产性企业和民营企业扩大出口创汇规模。实施有重点的分类指导,加大对重点外商投资企业、生产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人才和信息支持的力度。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积极推进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力争到2010年生产性企业出口占全市份额超过70%。
2、贯彻以质取胜战略,创出口名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对我市大宗出口商品的培育力度,在不断扩大出口数量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质量、卫生体系认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国外参展等行为予以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的支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政策宣讲和人才培养,开发深加工产品,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努力提高支柱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的外向度,逐步建立以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为主导,以支柱产品为主体,以传统产品为基础的出口产品体系,扩大机电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有新的重点突破。
3、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调整出口市场结构,按照“深度开发日、韩市场、扩大欧美出口份额、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思路,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日韩、美国和欧盟三大主体市场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准确定位,针对产品和出口市场特点制定营销策略。认真研究新兴市场的贸易政策和市场准入规则,积极为企业提供贸易信息和贸易渠道。发挥我市农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优势,下大力气开发北非和南非市场,南美市场、中东市场以及东欧市场,促进我市出口商品向上述地区渗透。
4、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根据我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对硅电子产品、ABS刹车器等产品的出口予以特别关注,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奖励。鼓励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做好政策、信息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为促进“双高”产品的出口服务,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使之成为我市出口新的增长点。
5、继续完善关贸、检贸、税贸合作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为企业解决进出口各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为进出口企业营造快速、便捷的通关和经营环境。
6、完善出口奖励和扶持政策,增强企业出口后劲。对出口贡献大的企业继续予以奖励。鼓励企业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并建议政府对出口信用保险保费予以部分补贴,帮助企业安全收汇,扩大出口。完善预警机制,提供有效预警信息,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
(三)完善组织结构,开拓市场,提高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外派劳务业务的管理,巩固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市场已经取得的成果。制定加强外派劳务管理的长效措施,探索外派劳务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路子。建立劳务纠纷协调机制。确保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维护好外派劳务人员出国打工的积极性。为我市外派劳务业务持续健康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积极培育外经业务新的经营主体。贯彻商务部3号令精神,为我市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力争每年成功申请经营权1-2家。大力培育新的外派劳务中介企业,每年为符合条件的4-6家企业发放中介资格证。
(三)加大国际劳务和承包工程市场的开拓力度,促进我市对外承包劳务市场多元化。每年组团1-2个分别赴中东、非洲、俄罗斯等地区开展外经市场开拓工作,结识一批新客户,力争建立新的外经业务渠道。
(四)建立全市外派劳务电子信息平台,促进外派企业与劳务人员的信息沟通,建立外派劳务专用的人力资源库,组织各种形式的外派劳务洽谈会。
(五)加强外派劳务培训工作,培育外派劳务新的生长点。努力改善对外劳务人员结构,提高对外劳务合作层次和水平。通过技能和素质培训,提高劳务人员技术水平,同时增强他们法律意识、文明礼仪素养等,进一步提升连云港劳务人员的整体形象,强化我市外派劳务品牌效应。在目前建筑工、缝纫工渔工三大工种中,提升派出人员的技术含量,积极尝试开发欧美国家医护、计算机服务等新的高端劳务输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