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新闻发布会(2015年12月23日)

  • 时间:2015-12-29 15:13:16
  • 来源:市海洋与渔业局
  • 阅读次数:
  • 字体:[ ]

 主持人: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桂迎宝  12月23日下午,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在连网演播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前期建设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并就我市海洋渔业生态保护工作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主持人:(桂迎宝)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海州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获批新闻发布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海洋与渔业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新闻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介绍一下今天参加发布会的人员,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明同志、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吴卫强同志。我是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桂迎宝。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有来自连云港日报、连云港电视台、苍梧晚报,以及连网、连云港发布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主持人:(桂迎宝)作为农业部今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州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获批,对于保护海州湾海洋生态环境,增加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推动现代渔业建设,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意义。下面,我向大家通报一下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前期建设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2015年11月,农业部第2321号公告公布了全国第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我市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列其中,成功跻身全国首批2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之一。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也是江苏省唯一为列入的海洋牧场,为我市海洋与渔业事业再添一枚沉甸甸的“国字号”招牌。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采用一整套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和自然存在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在那里,水生动植物的养殖犹如草原牧场放牧一样。目前,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主持人:(桂迎宝)建设海洋牧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到我市实际情况,具有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优化我市渔业产业结构,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推广高效、安全、节约的生态海水养殖,将改变以往单纯的“捞海”的渔业生产方式,向“耕海”、“养海”的渔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土地利用最小化、产出结果最大化的目标。二是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恢复海州湾渔场资源。海洋牧场建设不投饵料,完全靠海洋自然生产力养育海洋生物,不但大大减少因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还可以通过大型藻类的移植和培育,大量吸收海水中的氮、磷和二氧化碳,从而较好地改善近岸海域环境、减缓赤潮等海洋环境灾害,达到保护海洋环境的目的。三是可以充分利用海域空间,协调海洋产业发展。我市沿海土地和海岸线资源紧张,用海、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矛盾十分突出。滨海旅游、临港工业以及城镇建设等开发利用也大量挤用养殖用海、用地,近岸渔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在离岸一定距离的海域或港湾建设海洋牧场,是替代部分沿岸海水养殖设施、充分利用海域空间、协调海洋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用海、用地需求矛盾。四是可以缓解渔民转产转业压力,增加渔民收入。渔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和结构的调整,我市需要大量渔民转产转业。海洋牧场建设则是一个比较适合渔民且又有发展前途的转产转业项目,它的建设、运行都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渔民来参与,这样不但缓解了渔民转产转业的压力,而且还可通过发展海洋休闲游钓,引导转产渔民从事游钓服务,解决部分渔民、渔船的出路,增加渔民收入。
  主持人:(桂迎宝)海洋牧场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渔业工程。我市主要以人工鱼礁为载体,海面吊养与底播增殖为手段,增殖放流为补充,开展海州湾海洋牧场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建设人工鱼礁。自2002年起,我市结合农业部转产转业项目,开始在海州湾实施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经过10多年的建设,累计投入8200余万元,投放各类混凝土鱼礁19906个、旧船礁190条、浮鱼礁25个、石头礁62100个,总规模27万空方, 形成人工鱼礁区面积超150平方公里,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产卵场和栖息地。 二是大力开展增殖放流。作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我市不断加大增殖放流的实施力度,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增加放流品种,累计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人工增殖放流鱼苗1300万尾、虾苗12亿尾、蟹苗5000万只、贝类10亿粒,品种包括了中国对虾、梭子蟹、黑鲷、黄姑鱼、日本鳗鲡、魁蚶、牡蛎、刺参、鲍鱼等。三是开展海洋牧场效果评价。2002年以来,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的管理经费开展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海洋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跟踪调查,科学评估海洋牧场实施效果。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放流规模的扩大,中国对虾资源量明显比以前多,捕获率超50%,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得到广大渔民的一致肯定。
  主持人:(桂迎宝)四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标语等形式,针对海洋牧场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渔业资源保护知识等方面进行大力宣传。以“保护海洋,增殖资源”为主题,举办增殖放鱼节、公益放流等活动。海洋牧场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近几年的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和绩效评估,海州湾渔场修复效果明显,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营养盐结构比例更趋合理,渔业资源增殖效果明显,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种类和生物量明显增加,游泳生物资源量达到江苏海域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同时,渔民收入增长较快。据统计,渔民人均收入突破23570元,是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2倍多。
  主持人:(桂迎宝)“十三五”期间,我市海洋牧场建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养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改善栖息环境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尊重自然,取之有道”为理念,做好用海、管海的顶层设计。通过调整和优化海域功能区布局进一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用海、提高海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大力开展人工鱼礁、人工藻礁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海域空间利用效率;加大贝藻场建设力度,有效控制水环境质量,提高海洋碳汇能力,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和作业方式,采取人工资源增殖与自然恢复有机结合的方式,扩大海区生物资源量。培植和壮大以海珍品底播增殖、沉箱放养、鱼类网箱养殖、贝类浮筏式吊养等高效用海方式,提高海域优质水产品供给能力;加大传统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动海洋文化与滨海旅游融合,做大做强亲海、观海、玩海等游钓观光渔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休闲渔业品牌。主动对接用户服务需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海洋信息化服务水平和监督管理能力。
  主持人:(桂迎宝)2016我局将继续坚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建设人工鱼礁建设。计划组织在海州湾沿岸增殖放流中国对虾苗种1亿单位,梭子蟹1000万只。在海州湾海洋牧场核心区投资2480万元,实施2013-2015年度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投放鱼礁26680个,新增礁区面积36平方公里。力争未来3-5年在海州湾建立起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功能完备、生态高效、管理规范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现代牧场化渔业发展模式,为江苏乃至全国生态型渔业发展树立典范。 通报到此结束。下面,请媒体朋友们提问。
  媒体记者:(连云港日报)请问我市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有哪些优势条件?
  主持人:(桂迎宝)一是自然基础条件适宜。我市海州湾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度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类型齐全,因此,生物资源种类十分丰富。这里既是刺参、鲍鱼、海胆、扇贝等名贵的野生海珍品自然栖身之地,又是底播增殖众多海产贝类、螺类的理想场所,同时又是众多洄游性鱼类、虾、蟹类重要的产卵和越冬洄游的必经之路,是江苏省唯一适宜发展增殖型渔业的海域。二是技术力量雄厚。我市海洋牧场建设依托于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目前在国内海洋牧场和生态修复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科研单位,且汇聚了南北方科研单位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技术优势。三是技术手段先进。目前海洋牧场所采用的人工鱼礁建设技术、海藻场建设技术、中间育成技术、增殖放流技术、海珍品增殖技术等技术手段已经比较成熟,且技术团队一直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具有丰富经验的科研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并将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及时吸收、借鉴并进行二次创新和应用。四是建设和管理经验丰富。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在人工鱼礁、海洋牧场以及渔场修复方面已有10余年的工作基础,近年来承担了较多建设工程项目,在工程实施以及工程管理、海域使用及管理等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媒体记者:(连网、连云港发布)请问海洋牧场建设资金有没有保障?
  李明:海洋牧场建设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目前农业部、国家海洋局及江苏省政府、市政府等国家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海洋牧场建设十分重视,每年有农业部转产转业专项资金、江苏省配套资金及地方政府海洋工程生态补偿资金等用于海洋牧场建设。此外,除了各级政府投入的专项资金之外,海洋牧场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积极拓展资金的来源,在有条件的区域内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吸收企业、民间团体及个人参与海洋牧场建设,积极改革和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投入、银行贷款、企业资金、个人捐助等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媒体记者:(连云港电视台)请介绍一下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吴卫强:在海州湾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我局一直坚持加强规划引领。2010年,我市编制完成《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0-2020年)》。去年,我局又启动了《海州湾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修复规划(2016-2020)》的编制工作,规划至2020年,建成“两岛一区”的海洋牧场新格局,即建成海洋牧场核心区、秦山岛、前三岛等3个海洋牧场区,规划总面积200 平方公里。此外,还专门针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0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海州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规划选择海洋环境条件适宜,生物资源基础良好,且具有一定实践应用基础的海域,该海域位于目前正在建设的江苏省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建设面积为4000公顷。该海域为渔业和养殖用海区域,目前该区域已列入《江苏省海州湾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环境修复规划(2016—2020)》,示范区的建设将遵循“生态优先,重点突出,效益兼顾,先易后难,层层推进”的总体原则,同时在前期建设基础上,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将进一步侧重于从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重注重要经济生物种类,尤其是洄游型和定栖性种类栖息环境营造。根据海洋环境容量进行功能单元的科学合理布局,形成东海区内湾海域资源养护与增殖型海洋牧场建设模式。
  媒体记者:(苍梧晚报)我市在海洋牧场管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吴卫强:随着我市海洋牧场建成面积逐步扩大,海洋牧场管理工作亟需加强。我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快立法,建章立制。今年,市政府将《海州湾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列入了我市立法计划,海洋牧场有望成为我市史上第一个立法。二是坚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调查。2003年以来连续开展海洋牧场区的海洋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跟踪调查,每年进行春夏秋三个季度、28个站位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沉积物、重金属、浮游植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等。并开展了多次人工鱼礁水下摄影和三维立体扫描,目前已完成30余平方公里的扫描任务,为海洋牧场的建设和评估提供了必要的水下实测数据。三是加强渔业资源保护项目研究。开展了《海州湾中国对虾等重要生物资源保护对策研究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海州湾中国对虾等重要生物资源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系统研究,切实地保护海州湾重要渔业资源。
  吴卫强:四是积极推进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成立了海洋保护区建设领导小组和保护区管理处,出台了《海州湾中国对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实施意见》。投资500万元建设完成海洋牧场海上管理平台,用于海洋牧场管理、海域动态监视、海上执法管理和环境监测预报、科学试验示范等多种用途,可靠泊100吨级船只。围绕平台,开展了海藻场建设、人工鱼礁投放、贝类吊养、深水网箱养殖等开发项目。五是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执法。持续开展海洋伏季休渔、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和清理整治违规渔具等专项行动,突出抓好“绝户网”的清理整治,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电力捕鱼和无证捕捞等违法违规行为。渔政执法码头、300吨级渔政船先后投入使用。2015年,市渔政监督支队共组织或参加9次海上联合执法行动,打击违法伏休规定渔船以及涉渔“三无”船舶。全市共出航渔政船81艘次,累计巡航天数超过170天,查处违规渔船267艘,有效地维护了北纬35度线度南侧海域伏季休渔的平稳态势。
  主持人:(桂迎宝)朋友们,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